解码中国—东盟合作的“宁波密钥”信息来源: 中国宁波网
发布日期:2025-02-17 10:25
自2023年11月挂牌运营以来,这家隶属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的企业,已为20余家中资企业搭建起“门到港”定制化物流方案,实现“港口-航线-仓储”的物流闭环。
千年丝路焕发新动能。
“今年9月,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南宁召开,宁波市一直积极参与该展会。本届展会一大亮点是首设‘新质生产力专馆’,围绕绿色低碳热点,宁波的光伏、新能源等产业与东盟的绿色转型需求悄然碰撞。”市商务局贸促处处长张阳松透露。
当传统贸易遇上数字革命,宁波这座“单项冠军之城”正以“新质生产力”重塑合作维度。
宁波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宁波对东盟出口机电产品532.1亿元,占对东盟出口整体的53.1%,其中,注塑机出口增长70.7%。
从“单点贸易”到“生态输出”:
宁波对外合作的2.0版本
在宁波跨博会展区,越南采购商阮氏梅正用AR眼镜扫描一款储能设备。去年,她率领的越南百人采购团在宁波掀起了一阵东盟旋风。
她说,她们追逐的不仅是商品,更是数字贸易的“未来通行证”。
“传统贸易的边界正在消融。”宁波狮丹努进出口公司负责人举例,狮丹努凭借在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布局的多家生产基地,上榜了2024年度宁波本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20强、浙江本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30强。与此同时,公司通过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将服装设计环节前移至越南市场调研。
“过去是‘生产—出口’,现在是‘需求—定制’,推动从‘贸易型出海’向‘生态型出海’转变,要致力于构建海外市场的生态体系,通过投资建厂、设立研发中心、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等方式,与国家级合作机制形成共振,使宁波成为新形势下国际合作的城市范本。”市商务局局长励成杰指出。
更硬核的突破藏在细节里。
2021年,宁波力勤和印尼伙伴选中太平洋小岛奥比,投资14亿美元建设的一期镍钴湿法项目投产,获评浙江省“一带一路”重大建设项目,并入选印尼国家战略投资项目;
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企业家大会上,力勤作为唯一的宁波企业代表受邀出席,并与印尼三荣集团签署协议。
如今,宁波力勤在园区已累计投资50亿美元。去年底实现分红。
潮声激荡处,小岛成为联动区域的载体,亦是开放合作的象征:太平洋的风浪从未停歇,但航线始终向前。
数据印证着共识——去年,宁波市对东盟进出口1876.9亿元,增长20.7%,其中出口1002.8亿元,增长24.2%。
椰香糯米对话宁波汤圆:
软实力背后的硬连接
文化的共鸣往往始于味蕾。
在宁波南塘老街,越南咖啡店老板陈氏香将宁波汤圆融入越式甜品,创造出“椰香汤圆冰沙”。“这不是简单的混搭,而是两种饮食智慧的对话。”她说。
“宁波青团很好吃!让我想起了缅甸传统小吃Mote Lone Yay Paw,是我们新年食谱上的重要甜点。”在一次来甬的考察中,缅甸天网电视台节目制作人楷丁扎兴奋地说,她的家乡小吃和宁波青团就像“双胞胎”,佐以椰蓉粉,又是别样的风味。
这种交融不止于市井——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印尼是第一大国际学生生源国。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已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鄞州区锦苑社区的智慧运动健康中心,去年,当马来西亚参观者MOHD HILMI BIN DAHLAN体验完运动器械后,对这类“小而美”的互动赞不绝口;
泰国素叻他尼府的果农,正学习宁波大数据如何让榴莲跨越山海保鲜……
更深的联结,在指尖跃动、在云端延展、在时空交织中生长。
本文系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