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热而生 把“最热”夏天变成“最旺”季节信息来源:宁波晚报
发布日期:2025-09-05 10:29
已是夏末,这个夏天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记忆可能就是一个字:热!
自7月末至9月初,宁波35℃以上的高温日数累计超过30天,多次跻身全国高温排行榜前十,甚至气象部门也罕见发出提醒:每日10时至16时高温时段,“非必要不外出”。
当烈日迫使白昼放缓脚步,宁波人却将生活节奏调至“晨昏模式”——拂晓赶海观日出,夜幕之下享凉风,一场与高温共舞的“时间迁徙”正带动特色夜经济和晨间消费悄然生长。
从日出音乐会到夜间竹筏漂流,从追寻“蓝眼泪”到沉浸式赶海,宁波的夏天在灼热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向“晨昏”要效益:松兰山的“造浪”实践
尽管7月平均气温达28.8℃,但清晨与傍晚时段的温度区间为24℃-28℃,处于人体舒适范围,具备发展错峰旅游的潜力。
依托气象数据的科学支撑,松兰山今夏推出“造浪狂欢季”,以“浪”为主题串联16项活动、延伸13.14公里海岸线,重新定义滨海夏季体验。
松兰山精心规划五大观日点位:东沙滩、白日梦径、礁石咖啡、观日营地、青年与海营地。其中东沙滩视野开阔、沙质细腻,日出时金光漫滩、浪涌碎钻,成为北纬30°最美海岸线上的拍照打卡圣地。
8月16日凌晨,一场日出音乐会在礁石咖啡畔上演。凌晨4点,夜色尚浓,潮声如低音和声,乐队在晨光中开唱。150余名年轻人围聚在篝火旁,在贝斯与海浪的共振中迎接日出——“没人想起城市里的闹钟,只感受到心跳与鼓点同步。”
不同于年轻人的“追日激情”,亲子家庭与年长游客更偏爱傍晚时段。夕阳西下,沙滩上脚印交错、孩童嬉戏,情侣携手逐浪。市集、露营、Live音乐陆续登场,东沙滩大草坪上吉他浅唱、篝火舞动,咖啡与啤酒杯盏交错,勾勒出滨海夏夜的松弛图景。
亲水经济迸发:全域“晨昏模式”的探索
高温催化下,水上运动成为新宠。
亲水体验始终是松兰山夏季引流的核心,今年更通过多元场景创新,提升高温下的旅游质感。
游客可自亚帆中心出发,沿海上航线体验环海游览;可选择海洋垂钓,在宁静海天中放竿,或凭经验展开岸钓较量;亦可借助VR技术,在虚拟冲浪板或帆船上探索数字海洋。
东部新城的“落日桨板”在今夏成为小红书、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被年轻人称为“落日晚风中的细碎浪漫”,三分逍遥,七分悠然。宁波文化广场水上运动码头运营负责人汪增表示,虽然运营水上项目12年,但是今夏桨板与皮划艇才真正“爆火”,每日150个桨板预约额常常被约满。线下消费也随之升温,“桨板+”衍生品如防水音箱、咖啡架、运动相机配件等销量大涨。
与此同时,北仑梅山湾“蓝眼泪”奇观引发追潮热,夜光海面如星河洒落,车辆拥堵数公里,周边民宿餐饮接待量激增。
而在余姚四明山北溪村,溪上竹筏音乐会、瀑布烟花、山间咖啡另辟“清凉蹊径”,吸引游客感受“凉爽夏天”,“浙BA”的兴起也带动了夜间市集和人流……
“‘晨昏经济’不仅是应对极端天气的创新模式,更是对资源时段的重组与效率提升。”宁波松兰山滨海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正依托气象评估,系统培育海鲜美食、滨海旅居、海洋运动、非遗研学等产品,形成春踏沙、夏玩海、秋品鲜、冬疗养的四季活动体系。”象山县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亦指出,气象服务正在从传统的预报预警,向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规划等领域拓展,“我们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科技支撑。”
如何向热而生,因热而变,适应气候变化,正成为我们这座城市持续探索的命题。而从今年夏天的实践中,我们或许能看到,热浪之下的生活,依然可以保持从容、诗意,且充满想象力。
本文系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