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保资讯2025年7月信息来源:中国信保宁波分公司
发布日期:2025-08-06 09:25
国别风险动态
【美国敲定非洲关键矿产铁路项目融资】
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近期正在敲定该项目最终融资方案,此次确定融资方案,表明特朗普政府延续了对该项目的支持,有望推进项目进入实质建设阶段。据DFC测算,洛比托走廊铁路项目建成后,钴矿和铜矿的运输时间将减少29天,出口平均成本将降低30%。近年来,美国加强了对非洲的重视程度,在关键矿产等领域与中国展开了广泛竞争。在投融资过程中,其尤为重视规则和标准的塑造,试图通过引领绿色转型、构建基建和环保新规范,提升在非洲矿产开发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美国还注重突出非洲在项目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AFC首席执行官表示,洛比托走廊铁路项目得到了特朗普政府的支持,将继续“全速前进”。未来随着该项目的持续推进,将对关键矿产的价格以及周边项目产生怎样的影响仍需持续关注。
【孟加拉国“非证进口”新规的正确解读】
6月26日,某信用保险相关自媒体指出“孟加拉银行(BB)于6月24日发布通知,明确在通过销售或采购合同进行的进口业务中,商业银行无需承担付款相关的财务责任”,并经AI分析得出孟加拉国银行系统将不再为信用证(LC)兜底的结论。孟加拉国央行通告仅规范非信用证进口流程,未涉及信用证制度,自媒体所称“银行不再兜底”系错误解读。尽管本次通告仅为操作层面的澄清,并未涉及信用证或银行担保制度本身,但孟加拉国银行系统整体风险较高,孟加拉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16.9%,资本充足率远低于《巴塞尔协议III》规定的10.5%。2024年,穆迪将孟加拉国银行业评级从“弱”下调至“非常弱”,并调低多家银行评级。同时,孟加拉国银行开立的信用证由于条款众多,使其成为外贸业务中“最复杂的信用证之一”。因此,中国出口企业应提高风险意识,审慎评估交易对手通过孟加拉国银行开立的信用证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
【美国国会通过“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
“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是一项影响力大但伴随较多争议的综合性立法,旨在通过减税、增加国防和边境安全支出、重塑福利和能源政策实现特朗普的国内政策目标,其通过过程充满党内妥协和激烈博弈,反映了美国政治的分裂。法案通过税收削减对私人财富的刺激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仍存在争议,但财政赤字激增、债务上限提高和新能源产业受挫将对美国经济和社会带来深远挑战。新能源产业的退坡将削弱美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地位,同时债务扩张增加了全球金融市场波动风险,法案的实际执行效果和潜在修订需持续关注。
【美国延长加征“对等关税”的豁免期】
美国将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的豁免期延长至8月1日。特朗普称将按计划继续推出行业类关税,很快将公布对所有进口铜征收50%及半导体和制药业的关税政策,其中对药品可能征收200%的关税,但将给药企至少一年的时间,在关税生效前将供应链转移回美国。美国意在通过极限施压和时间宽限相结合促成贸易协议签署,其加征新关税的决定,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延续。尽管延长豁免期为各国提供了更多谈判时间,但高关税的威胁仍可能加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导致物价上涨、供应链重组和经济不确定性。多国经济界人士均向政府表示了对未来形势的担忧,希望政府能尽快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随着美国施压力度的增加,预计未来几周主要经济体将加速与美国的贸易谈判进程,塑造未来数年的全球贸易格局走向。
【欧盟强化监控贸易转移】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最低基准关税”,并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欧盟一方面担忧在“对等关税”暂缓期内无法达成欧美贸易协定,导致对美出口受到剧烈冲击;另一方面担忧他国企业为规避美国高关税转而向欧盟大量销售商品,从而扰乱欧盟市场并损害企业利益,因此,欧盟于4月7日成立“进口监控特别工作组”,负责监控欧盟进口商品的异常变动,适时发布贸易转移监控报告以协助欧盟委员会决策。6月5日,欧盟出台“贸易转移监控工具”,该工具基于欧盟各国海关数据,可提供实时、准确的进口趋势分析,帮助工作组快速识别进口异常增长,进而有助于欧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近日,欧盟委员会发布首份贸易转移监控报告,以热力图方式展示了欧盟贸易伙伴对欧商品出口变动情况。欧盟强化监控贸易转移对中国出口欧盟的短期影响有限,但中长期风险不容忽视。中国应当采取适当举措加以应对:政府层面,通过举办各层级磋商对话,深化中欧经贸伙伴关系,有针对性地突破贸易壁垒,拉动中欧经贸合作提质升级;行业层面,各行业协会应持续跟踪欧盟贸易政策变动情况,向会员企业及时发布相关预警,督促企业遵守行业规范和自律准则,避免因少数企业的行为引发欧盟对整个行业的贸易限制;出口企业层面,了解欧盟贸易监控规则,关注贸易数据变化,避免同行恶性竞争,坚持多元化市场战略。
【30%对等关税可能对墨西哥产生较大影响】
美国自8月1日起,对墨西哥加征30%的对等关税。鉴于美国占墨西哥商品出口的比例高达82%,30%的对等关税税率普遍高于其他国家,且独立于其他行业关税,再加上信函中没有提及豁免等因素,对等关税预计会对墨西哥产生较大影响。但由于目前披露的信息有限,暂无法确定如下事项:其一,8月1日的对等关税与3月4日芬太尼关税的关系。因为使用的原因相同,对等关税有可能是芬太尼关税的升级版,即税率由25%上升至30%,但美墨加协议的豁免是否继续是未来关注的重点。但是,两者的关系也有可能是并列关系,比如中国目前就存在20%芬太尼关税和10%对等关税。其二,对等关税独立于所有其他行业关税,即某些行业的关税为行业税加对等关税,然而根据美国海关《“调整美国铝材和钢材进口”公告-更新指南》的规定,行业税不会叠加对等关税或芬太尼税。此外,鉴于特朗普表示对等关税仍有谈判空间,如果墨西哥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美方可能调整关税税率。虽然辛鲍姆总统表示有信心在8月1日前与特朗普达成对等关税协议,但是对等关税的税率及实施范围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美国对巴西展开301调查】
7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对巴西启动贸易调查,标志着美方对巴西高关税政策从政治表态进入法律与制度推进阶段。美方此举在于为其“全面征收50%关税”寻求合法依据,同时为WTO谈判争取政策筹码。7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致信巴西总统卢拉,宣布自8月1日起对所有来自巴西的进口商品统一征收50%的关税,巴西是美国咖啡、橙汁、牛肉等关键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国,并且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税消息公布后,巴西雷亚尔汇率迅速贬值,咖啡期货价格飙升15%,凸显市场对该政策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的高敏感性。当前巴美关系正呈现出由经贸摩擦向“政治-经济”复合型对抗演化的趋势,其根源在于双方结构性矛盾加剧。因此,此次美国对巴西征收高额关税,可能导致外溢效应的产生。具体表现在,一是巴西作为全球关键的初级产品供应国,其出口受限会极大的扰动全球的大宗商品、农产品以及制造业供应;二是外部压力下,金砖等新兴国家协同机制或进一步强化;三是“去美元化”与多边合作进程可能加速推进,从而推动全球贸易格局与治理体系的重构。
【柬泰边境局势升级】
近期,柬泰边境局势升级。柬泰边境争端的核心是柏威夏寺周边4.6平方公里土地的主权归属。柬泰两国冲突发生以来,各自关闭边境口岸,互相实施经济制裁,对双方经济造成一定影响。泰国关闭边境口岸,限制非必要通行,并切断对柬电力、燃油供应,导致柬埔寨燃油价格飙升,产业链断裂,引发民众恐慌和担忧。柬埔寨则暂停从泰进口能源,禁止泰国农产品入境,泰国农业产业遭受重创。柬埔寨首相洪玛奈7月24日致函联合国安理会7月轮值主席阿西姆·伊夫蒂哈尔·艾哈迈德,要求安理会紧急召开会议进行干预,以结束泰国军队对“柬埔寨主权领土的入侵”。然而,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与国内政治压力加剧的背景下,短期内双方实现和平存在较大难度。
【老挝叫停万象钾盐矿开发项目】
2025年7月1日,老挝政府要求首都万象范围内所有钾盐相关项目全部暂停,并对已实施项目启动全面评估与检查程序,以平衡资源开发与首都圈生态保护。受老挝钾盐矿第182号文件决议计影响,在万象中资企业相关项目被迫暂停。其中,藏格矿业在万象市塞塔尼县、巴俄县等地建设项目已暂时停工;云天化年内正式投产计划可能面临搁置。当前,万象周边钾盐项目多因开采难度大、合规成本高等因素已处于中止或停滞状态,同时来自白俄罗斯、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钾肥供给稳定,目前已经满足我国70%以上钾肥进口需求;且甘蒙省地区头部中资企业钾肥生产未受干涉,故万象地区钾盐矿项目停工对国内钾肥供应影响有限。
海外经济和金融要闻
1.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该法案在国会审议时以微弱优势得以通过,反映出美国政治极化与分歧严重。该法案主要体现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包括削减医疗补助支出、提升政府债务上限加剧财政赤字、为富人及企业大规模减税、取消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等。
2.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向各国发出信函,通知各国从8月开始生效的单边关税税率。新税率可能从10%、20%到60%、70%不等。此前,特朗普设定7月9日为关税谈判最后期限。美财长警告称,各国需要争取与美国达成协议,否则关税可能会“回弹”至4月初的水平。
3.美国6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14.7万人,远超预期的11万人,4月和5月就业人数合计上修1.6万人。6月失业率意外降至4.1%,低于预期的4.3%。数据公布后,市场下调对7月降息的预期。
4.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如果不是因为关税政策,美联储目前应该会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被问及7月份降息的可能性时,鲍威尔称这将取决于数据。他表示,美联储绝大多数成员确实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再次降息是合适的。
5.美联储发布最新会议纪要,内部对2025年降息路径存在明显分歧,大多数美联储官员预计年内降息1-2次但在7月以后,强调需更多经济数据确认通胀回落和就业市场疲软。部分美联储官员认为通胀风险仍高,主张年内不降息,关注关税政策可能推高物价。部分美联储官员支持7月立即降息。市场预期7月底会议将维持利率不变,9月降息概率较大。
6.美国总统特朗普向24国发出信函,告知各国从8月开始将征收的关税税率,税率从20%到50%不等。对所有进口金属铜征收50%关税,计划对其他贸易伙伴国加征15%-20%的统一关税。
7.美国财政部月度预算报告显示,6月关税收入达270亿美元,同比增长301%;本财年关税总收入增至1130亿美元。6月联邦政府总收入同比增长约13%,6月联邦政府财政盈余270亿美元,去年同期为赤字710亿美元。
8.美国6月CPI同比上涨2.7%,为2月以来最高,符合市场预期。6月核心CPI同比上涨2.9%,环比上涨0.2%,均低于市场预期。数据发布后,交易员预测美联储将在9月降息。
9.美联储最新发布经济状况“褐皮书”显示,5个地区经济活动适度增长,5个地区持平,2个地区略有下降。经济活动不确定性依然很高,企业整体态度依旧谨慎。非汽车类消费支出在大多数地区出现下降,整体略显疲软。各地区的物价均有所增长,受访企业预计未来几个月通胀仍面临上升压力。
10.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谈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时表示,“大概率不会解雇他”,目前没有计划采取任何行动,也没有起草解雇信件(任期2026年结束)。他还表示,白宫经济顾问凯文·哈塞特、财政部长贝森特是都是美联储主席可能人选。
11.外资机构集体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预期增速。摩根士丹利从4.5%上调至4.8%,高盛从4.6%上调至4.7%,瑞银由4%上调至4.7%,但仍低于中国政府设定的5%预期目标。
12.欧洲央行议息会议维持三大利率不变,自去年6月以来连续8次降息后首次暂停降息。由于关税最终如何落地尚不清晰,欧洲央行没有就后续政策路径提供任何前瞻指引,并罕见地将“贸易争端”列为政策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强调当前环境“异常不确定”。
13.欧元区7月制造业PMI初值录得49.8,为近三年以来最高值,服务业PMI意外升至51.2,带动综合PMI升至51,均高于市场预期。德国与法国PMI数据也均有所回升。
14.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一项对总额93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加征反制关税的措施。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表示,如果在8月7日之前欧美贸易谈判失败,这些反制措施将自动生效。
15.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美联储,与主席鲍威尔讨论了利率问题,称“这次谈话很有成效”。特朗普表示,希望美联储能降低利率,以节省美债利息支出。
16.美国与日本关税谈判达成协议。美国对日本征收的税率将从25%下调至15%,日本将增加美国商品的进口量。该协议还包括日本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的承诺。
本文系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