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头号项目”幕后站着这家宁波企业信息来源: 中国宁波网  
发布日期:2025-07-02 09:11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E E9EBFE EAEAEF FFFFFF

  6月29日深夜,新华社一则电讯引发业界关注: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宣布投资59亿美元打造东南亚首个动力电池全产业链项目——印尼动力电池生态系统项目,并称“愿与中国伙伴携手推动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项目。”

  文中第二段,神秘的“中国伙伴”揭开了面纱:“项目由印尼国有矿业公司安塔姆、印尼电池公司和宁波普勤时代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

  “项目涵盖从红土镍矿开发、火法冶炼、湿法冶炼、电池材料、电池回收和电池制造等电池生产全产业链。”

  那么问题来了,“宁波普勤时代”,这位印尼“头号项目”的“中国伙伴”,究竟何方神圣?

  一个“勤”字,暗藏玄机  

  宁波普勤时代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66.67亿元。

  股权穿透图显示,其三大股东分别为:宁德时代关联企业宁波邦普持股75.43%,厦门瑞庭持股12.57%,宁波力勤持股12%。

  “普勤时代的‘勤’,正是力勤的‘勤’。”今天,远在新加坡出差的力勤资源董事长蔡建勇在电话中向记者证实。

  一个“勤”字,亦道破这家低调甬企的全球产业链布局。

  蔡建勇是宁波最早的一批大宗贸易操盘手。

  早在2009年,宁波力勤成立初期,有着丰富外贸经验的他,就意识到了大宗商品贸易的局限性。

  “大宗贸易虽然交易量大,但随着信息透明化和商品金融属性,传统大宗商品贸易信息和渠道价值也渐渐失去。因此,联通上下游产业链、搭建围绕大宗商品的生态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蔡建勇说。

  如果说贸易商是“传感器”,那么联通产业链上下游,打造生态型企业就相当于中央处理器、网络连接器,可以系统性地应对挑战。

  于是,在完成了大量的原始积累后,2018年,宁波力勤启动了在印尼的重大能源投资——镍湿法冶炼项目。项目总投资14.5亿美元,于2021年5月建成投产。

  该项目的投产和顺利运营,为新能源电池产业关键材料——镍金属的供应提供了解决方案,也意味着印尼从镍资源大国一跃成为新能源材料的生产大国。

  同年,项目获评浙江省“一带一路”重大建设项目,并入选印尼国家战略投资项目。

  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企业家大会上,力勤作为唯一的宁波企业代表受邀出席,并与印尼哈利达集团签署协议。

  如今,宁波力勤和印尼合作伙伴一起在园区已累计投资50亿美元。去年底一期项目首次分红2亿美元。从建成投产到首次分红,三年半的时间已近收回投资。

  然而,更惊人的是产能规模——当前,力勤在印尼建成40万吨镍金属产能,占全球产能的10%。

  “头号项目”与下游产业

  回到“头号项目”。

  据新华社报道,6月29日,印尼西爪哇省卡拉旺产业新城。普拉博沃总统在奠基仪式上指出,印尼动力电池生态系统项目将使印尼成为东南亚唯一能够实现动力电池从上游到下游全链条一体化生产的国家。

  印尼能源与矿产资源部长算了一笔账:该项目年产能可满足30万辆电动车需求,有望创造3.5万个就业岗位,符合政府推动国家均衡发展的战略方向。

  从“中国伙伴”角度看,发展理念一脉相承。

  “如果说16年前,力勤还只是一家贸易商,中途随着能源投资启动转型成了矿产公司,那么现在携手宁德时代、印尼国家矿业公司共建国家级电池生态系统,背后是商业逻辑的颠覆性升级,是上下游产业链的系统性生态建设。”蔡建勇说。

  当前,宁波力勤已经和宁德时代、格林美、容百等新能源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各种长协的签定,不仅保障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的供应,亦增强了中国对镍金属的话语权,促进新能源产业稳定发展。

  最直观的例子是,国际市场上,镍的价格从2022年的5万美元每吨降到了如今的1.5万美元每吨。

  这种模式正在产生链式反应。

  在新华社报道中,普拉博沃总统指出,“镍资源向电动汽车电池下游发展的过程,不仅推动能源自主,其经济影响也非常显著。”

  而中国技术+印尼资源+全链条布局,正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以资源促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样本。

  本文系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返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