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2023年宁波片区制度创新最佳及优秀案例,经过前期申报、专家评审,共有10项最佳案例,15项优秀案例入选。
截至目前,宁波片区已有16项便利化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24项制度创新实践案例被第三方权威机构评定为全国首创,30项改革成果入选省级最佳制度创新案例。
打造中国-中东欧国家职业院校产教
联盟构筑国际产教重大合作机制
宁波市教育局
该案例在国际性企校合作开发中东欧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标准,创新“课堂+基地+公司”人才培养模式,重塑“平台+模块+拓展”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成立“两中心+两基地+两联盟”,搭建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平台,创建“双主体+双课堂”的双元育人机制,保障校企长效合作。
基于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实施的
进口商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服务平台创新应用
宁波市市场监管局
该案例构建三方合作长效机制,实施防伪溯源体系方案,迭代升级进口商品GM2D防伪溯源平台,系首个在GM2D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进口商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服务平台。
“一仓多能” 国际集拼监管创新推动
国际物流高质量发展
宁波海关
该案例在出境环节实行“先申报、再查验、后装箱”,在“一仓多能”的多功能仓库中,海关允许不同监管性质的货物集中存放、集拼、申报,在库货物配船后,即可申请直接在仓库内查验。查验放行后,仓库按照客户需求将不同监管性质的货物拼装至同一集装箱内后出境。该项操作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有效地提升国际竞争力,有力地促进新业态发展。
创新抵港外国籍船舶“临开不查”
机制引领国际海事新规则
宁波海事局
该案例主动调整自身执法时间,采取错时执法、预约检查、专班保障,对符合条件外国籍船舶实施“临开不查”,着力平衡全面履行船舶安全检查法定职责与服务船舶正常开航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加船舶有效运营时间,提高港口运行效率,推动营商环境便利度提升。
临空经济+自贸区创新联动
——打造国际开放枢纽新平台
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管委会
该案例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打破宁波“大海港、小空港”瓶颈,实现对外经贸合作扩围提质,打造临空特色产业,推动宁波空港由“运输港”向“贸易港”转型,实现临空产业平台升级提效,打造枢纽自贸区特色产业贸易便利化新举措,加快“航空货运+进出口贸易”模式融合,实现自贸区制度创新提速。该案例已成功入选2023年全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首批最佳优秀案例。
探索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
加注试点助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该案例自主探索,出台宁波片区特色的试点管理办法,完成宁波片区首个保税LNG加注资质批复,并实现突破,全省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试点顺利落地,使宁波舟山港成为继鹿特丹港、新加坡港、上海港和深圳港等之后,少数几个具备LNG加注服务能力的枢纽港。
基于数字技术的大宗商品国际贸易
无纸化创新应用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该案例依托单据数字化系统服务我国大宗商品对外贸易无纸化、贸易金融创新等应用场景,上线TradeGo平台,是全国首个侧重服务国际大宗商品无纸化贸易的第三方区块链平台。该平台构建了国际化产业数字生态,对标国际标准,获得国际行业组织认可,有效提升单据流转率,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运用数字人民币创新集卡行业
融资机制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该案例打造全新融资模式,实现全国第一笔集卡行业数字人民币的交易链运用,并由此构建全新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强化行业监管能力,拓展行业融资渠道,有效降低行业交易成本。
打造全球国际贸易数字化服务平台
推动国际供应链数智化创新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该案例的平台致力于在创新国际贸易服务模式、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优化国际贸易供应链体系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当前,该平台已在全国推出智能报关软件、智慧拖车平台、智能货代软件、企业物流管理软件、企业供应链执行平台、智能车队管理软件等系列进出口行业软件服务,赋能货代、进出口企业、车队、报关行等国际贸易行业各主体数字化转型,形成集智能拖车、智慧报关、数字化订舱、数字化订舱金融、进出口行业主流软件等生态产品服务于一体的互联智能场景,大幅提升报关效率,实现物流提效,提升企业供应链核心竞争力。
协同探索液体化工品监管模式改革
创新做大做强液体化工品保税贸易
镇海区人民政府
该案例充分发挥镇海港口便利化通关优势和宁波联动创新区镇海片区制度创新优势,快速推进新能源材料进口区域联动模式落地见效,以新能源材料进口区域联动模式的快速落地见效带动区域内液体化工品保税贸易。
以上发布的十个案例是宁波片区按照“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要求,聚焦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任务,持续开展特色化差异化探索的成果,下一步,宁波片区将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构建全域自贸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