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规划解读《宁波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信息来源:市商务局
发布日期:2024-01-15 10:34
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商务发展新动能,发展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商务经济,更好地发挥商务经济对于宁波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性作用,根据《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愿景目标纲要》,市商务局牵头编制了《宁波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年—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
一、编制过程
局党组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第一时间成立了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研究决定重大事项,指导推进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前期研究。去年以来,工作专班赴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市)、重点区域及内外贸领域重点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借鉴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经验做法,在“225”外贸双万亿行动、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总体方案、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建设方案和新型国际能源贸易中心方案、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形成了规划初稿。
二是做好对上衔接争取。积极谋划宁波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积极做好我市“十四五”规划与国家、省级商务发展规划的衔接,争取更多宁波商务元素纳入上级规划,获得国家、省里的支持。其中,“创新发展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写入全国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高水平规划建设自贸试验区宁波、杭州、金义新片区”等元素写入浙江省“十四五”规划,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被列为全省“一带一路”十大标志性工程。同时,做好与市级总体规划的衔接,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性、可行性,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初稿形成后,分别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市)商务主管部门、相关研究机构、院校专家和重点企业家等开展了研讨。通过微信公众号及商务局外网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建议,对意见进行逐条研究,做到应纳尽纳。3月19日,邀请上海社科院、省商务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召开了《规划》评审会,经与会专家认真审议,一致同意通过评审。会后,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目前的送审稿。
二、总体考虑
“十四五”时期,世情、国情、市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编制一份高质量、引领性的规划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责任很重。为此,我们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把握“四个原则”、着眼“四个新”。
主要把握四个原则。一是坚持中央、省、市委精神和宁波商务发展实际相结合。坚决扛起党中央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结合宁波实际,在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和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等方面扛起新使命、蹚出新路子。二是坚持全面统筹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注重从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对外投资、消费促进、开放平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谋划,突出创新重点领域,聚焦发力,加速突破。三是坚持强优势和补短板相结合。更加注重锻造开放长板、补齐消费短板,让比较优势真优长优,让后发优势真优先优,推动宁波商务发展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四是坚持指导性与操作性相结合。突出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努力制定一个前瞻引领、务实管用的发展规划。
突出着眼“四个新”。一是科学研判商务发展新形势。“十四五”时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规划注重准确把握国际宏观“大环境”和商务发展“小环境”,始终把宁波商务的发展放到全国全省全市的大局中来思考,找准未来商务发展路径。二是深刻认识商务承担新使命。商务工作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关键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处于十分重要位置,必须从顶层设计上做好商务发展规划的谋篇布局。三是准确把握商务发展新方向。彭佳学书记强调新发展阶段宁波要承担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当好模范生、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历史使命。这些新的使命和目标,为“十四五”宁波商务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体现了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四是主动顺应商务发展新趋势。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大量涌现,催生了跨境电商、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供应链经济等新经济模式。规划顺应新经济发展趋势,坚持数字化引领,大力培育商贸流通和开放经济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培育商务发展新动能。
三、基本思路
紧扣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先行和竞争力提升等要求,我们提出了全力打造民生商务、数字商务、开放商务、品牌商务、服务商务、平安商务的总体思路。
(一)全力打造民生商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和夜色甬城,推动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社区商业和家政等行业高品质发展,适应人民消费升级的趋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做出积极贡献。
(二)全力打造数字商务。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推进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推动数字技术与消费、贸易、投资、治理等深度融合。
(三)全力打造开放商务。提升开放型经济优势,深入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离岸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型国际贸易中心。高水平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高标准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着力推进重大制度创新,打造形成一批宁波商务发展的标志性改革开放成果。
(四)全力打造品牌商务。加快培育以品牌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完善政府推动、企业主动、社会服务的品牌培育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提升宁波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五)全力打造服务商务。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制度体系。
(六)全力打造平安商务。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健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三位一体”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体系,做好对外投资、贸易摩擦预警和应对工作。
四、定位目标
“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陆续发布了“225”外贸双万亿行动、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根据规划编制相关要求,我们沿用了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同时聚焦招商引资和制度创新等领域,提出了建设高质量内外资集聚地和制度型开放新高地的发展定位。“十四五”时期,宁波商务发展要努力建设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型国际贸易中心、高质量内外资集聚地、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成为新时代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模范生、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在此定位下,围绕商贸流通、对外贸易、双向投资、开放平台等领域,提出了17项具体发展指标。
五、主要任务
围绕上述定位目标,提出了九大任务。
(一)构筑高协同内外联通,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痛点堵点,统筹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加快构建开放大通道、建立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融合发展。
(二)建设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聚焦“一枢纽、三中心、一示范区”的战略功能定位,通过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创新、推动各片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推动区内外协同联动发展,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推动宁波片区成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三)深挖高品质消费潜力,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通过提升消费品供给品质、构筑消费空间新格局、大力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全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有效满足多层次消费市场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四)完善高满意民生服务,优化商贸便民服务功能。以服务民生为导向,构建优质便捷、运营高效、管理有序的商贸便民服务圈,完善家政服务、菜篮子、餐饮等便民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需要。
(五)建设高规格新型贸易中心,推动外贸提质增效。以“225”外贸双万亿行动为统领,通过打造数字贸易发展引领区、打造全国跨境电商标杆城市、推动服务贸易突破发展、推进传统贸易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进口贸易,推进外贸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打造新型国际贸易中心。
(六)促进高质量双向投资,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紧抓RCEP、中欧投资协定等区域经贸合作协定签署契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通过围绕重点产业推进高端合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构建全市统筹大招商格局、推动更高水平的“走出去”,集聚全球优质资源,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
(七)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提升链接内外循环能力。充分整合国家级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资源,通过打造地方参与中东欧合作样板、高水平利用各类投资贸易协定、推进重点开发区创新提升,谋划建设一批高能级的双向开放大平台,为宁波高质量联通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内外循环融合提供战略性载体。
(八)建立高效率治理体系,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坚持系统观念,按照“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理念,以数字化为引领撬动商务部门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各方面改革,统筹推动商务领域的数字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九)健全高标准保障体系,提升风险预警防控水平。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预警研判,完善应对机制,防范和化解商务发展中的各种风险,为平安宁波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