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商务工作总结信息来源:市商务局    
发布日期:2023-03-22 14:12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E E9EBFE EAEAEF FFFFFF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新冠疫情的局部反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商务系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三件大事”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商务经济发展,牵头推进“两稳一促”攻坚行动,高质量建设“两区”重大开放平台,扎实做好防疫保供等重点工作,商务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商务工作成效提升明显,“外贸创新发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评估位居全国“第一档”,商务综合绩效考评全省第一档首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2022年全市商务经济运行情况

  (一)外贸保持稳定。全年外贸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完成12671.3亿元、8230.6亿元和444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8.0%和3.4%。进出口、出口占全国比重较2021年基本保持稳定,进出口、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城市第6、第5位。

  (二)消费逐步回暖。全年社零为4896.7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排名位居全省第2位;餐饮业营业额为459.6亿元,同比增长8%。

  (三)批零平稳增长。全年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分别为48647亿元、398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1%、9.4%,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1.9%,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

  (四)跨境电商走在前列。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005.6亿元,同比增长12.3%,进出口规模排名保持全省第1位。

  (五)服务贸易蓬勃发展。全年服务贸易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完成1717.5亿元、1148.6亿元和56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5%、21.3%和25.1%,其中进出口规模全省排名保持第2位。全年运输相关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7%。

  (六)对外投资平稳有序。全年备案境外企业和机构191家,备案(核准)中方投资额39.6亿美元,同比增长63.2%,规模全省排名保持第1位。境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19.2亿美元,同比增长2.2%。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围绕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全力提升商务服务全市发展大局水平

  1.牵头推进“两稳一促”攻坚行动。迅速组建“两稳一促”攻坚行动专班,制定专班工作方案,建立“周监测、月晾晒、季分析、年考评”机制,累计召开调度会近20次,报送专班日报70余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稳住经济大盘部署要求,第一时间全面顶格落实国家“33条”、省“38条”、市“47+16条”一揽子政策。围绕“两稳一促”出台了十余项惠企助企政策举措,累计兑现近17.6亿元中央和市级财政资金。常态化做好市领导挂联工作,分管市领导全覆盖走访区(县、市)、开发园区开展“两稳一促”督导,开展“三服务”105场次。

  2.牵头推进国际开放枢纽之都建设。贯彻落实市党代会决策部署,出台宁波打造国际开放枢纽之都行动纲要,围绕“两枢纽、两中心、四高地”功能定位,以“强化国际定位、彰显开放优势、提升枢纽功能”为核心,实施“十大提升行动”,构建“六大支撑体系”,打造“十大标志性工程”。深化“国际开放枢纽之都”数字化平台建设,初步完成数字化应用模块的框架设计和上线展示。

  3.持续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纵深推进“直播电商新经济”“开放平台共建”以及“宁波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三大重点任务做深做实。培育120家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开展新人主播培训5000余人次,孵化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主播500余人。持续推进鄞州经开区与衢江区产业飞地、慈溪经开区与常山经开区等合作共建,深入推进5大飞地项目建设。

  4.扎实推进商务领域数字化改革。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中东欧商品进口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数字自贸区等具有商务辨识度的场景应用,加快单用途预付卡治理等市级重点场景应用建设,“数智菜篮子”应用入选全省数字政府系统优秀应用案例。

  (二)围绕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全力抓好稳外贸促消费强流通中心工作

  1.全力推进对外贸易保稳提质。出台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政策,新增2亿元资金用于吸引外贸企业集聚发展、提升出口信保支持力度等工作。制定出台RCEP三年行动方案,获批全省首批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RCEP国家进出口占全市比重超1/4。率先全省推出涉外商务人员出入境便利化举措,全国首创商务包机支持企业“出海”抢单,已组织商务包机2批8班次,累计服务600余人次,完成订单额超20亿美元。迭代升级开展“百团千企万人”行动,首批抢单团已签订30亿美元意向订单。创设“代参展+线上展+常年展”的参展新模式,设立境外营销中心9家。加快推进“一站两仓”新型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启用全省最大规模国际邮件互换中心,参与制定全国首个跨境电商海外仓团体标准,目前共有210个海外仓、面积328万平方米,分别占全国的1/9、1/6。全力扩大进口,梳理消费品、机电产品等6大类重点进口商品,“一企一策”帮扶重点进口企业。积极参加第五届中国进博会,意向成交采购额达34.8亿美元,连续三年居全国交易团第5位。加快发展数字贸易,出台数字贸易发展实施意见,宁波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入选国家首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实现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零突破。

  2.全力推进消费市场回暖向好。持续开展“春暖甬动”“畅购暑期”“惠享金秋”等系列消费促进活动,累计发放消费券7期共20.4亿元,直接撬动购物、餐饮、汽车等各类消费290.7亿元,撬动比达1:14。实施十大促消费行动,策划评选十佳夜间消费地标,鄞州区获批第二批省级夜间经济样板城市。深入推进消费领域纾困,统筹2000万元资金支持餐饮企业开展线上服务、品牌建设和模式创新。加快发展直播经济,出台支持直播电商经济发展政策,统筹5亿元资金鼓励本地企业拓展直播电商业务,全年实现直播销售额750亿元,直播渗透率达到25%。创新推动老字号传承创新,评选31家“宁波老字号”企业、新增6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15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深入推进数字生活新服务等消费场景建设,海曙区、鄞州区获评首批省级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泛老外滩智慧商圈获评首批省级示范智慧商圈。

  3.全力提振商贸流通支撑作用。持续推进“两城”建设,以东部新城商圈和“泛三江口”商圈为核心的“2815”商圈体系基本形成。老外滩国家级步行街创建完成预验收,水街、韩岭老街入选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加快推进首批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出台市级建设实施方案,新增12个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大力推进首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太平鸟、贝发、宁兴集团等3家企业获评供应链国家级示范企业。深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获批首批国家级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培育省级“领跑者”企业37家、改革试点产业基地3个。积极打造县域商业体系,江北、镇海获评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大力提振批发零售业发展,制定出台新一轮商贸企业扶持政策,统筹超3亿元支持商贸企业培育招引、做大做强,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1.9%。实施新修订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创新“逆向物流”集中回收方式。

  (三)围绕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引擎

  1.高质量建设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制度创新成果显著,“易跨保”跨境电商综合保险金融模式、全国首创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余额制管理等14项制度创新获评浙江自贸区最佳制度创新案例,数量位居全省片区第一,28项改革成果入选浙江自贸区标志性成果。深入推进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13项改革措施全部落地,业务规模达250亿美元,领跑全国4个试点地区。纵深推进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试点,单笔业务办理时间从3个工作日压缩至15分钟,集聚离岸贸易企业248家,贸易规模达到130亿美元,位居全国城市第三位。数字人民币、QFLP和QDLP试点、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秘密保护创新试点等11个国家级试点陆续落地,国际商事法庭落地宁波。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加快打造,跻身第五航权开放城市,“纽约—宁波—仁川—纽约”全货机顺利首航。重大项目招引成效明显,印尼KPN等30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浙江LNG三期、万华MDI等15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位居全省各片区第一。

  2.高水平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高效推进波兰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组建以国资为主的运营主体,并初步形成了项目建设运营方案。口岸先行先试政策取得重大突破,允许部分未准入中东欧农食产品在宁波口岸先行先试。中东欧特色商品常年馆二期、中东欧中小企业集聚区一期完工,上线中东欧商品进口独立站(海驼购)。在匈牙利等国设立9家联络处,启动运营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组建中国—中东欧国家职业院校产教联盟。先后派出三批次公务团组出访中东欧13国,签署15份合作协议,初步落实了220余家企业参展意向。全年组织开展2022“云甬中东欧”系列活动10余场,成功举办“嗨购中东欧”活动,拉动中东欧商品销售1500万元。全市对中东欧国家投资规模达到4.3亿美元,自中东欧国家进口111.5亿元,同比增长47.5%,占全国比重提高到5.39%,较2021年提高1.91个百分点。

  3.高标准建设开发区。推进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宁波保税区位列全国综保区绩效评估第8位,是我省唯一入选全国前10强海关特殊监管区。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宁波经开区综合排名全国第17位、进出口单项排名全国第9位。推进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宁波经开区被评为省级优秀示范单位。推进开发区“亩均论英雄”改革,宁波石化开发区位居全省国家级经开区第1位,奉化、前洋和余姚经开区位居省级经开区前5位。深入推进开发区整合提升,全市各类开发区整合为3个市级开发平台和17个区(县、市)开发平台。

  (四)围绕疫情防控和民生保供,全力确保商务领域安全稳定

  1.从紧从严织密疫情防控网络。利用数字平台全力抓好170家重点商超、172家限上餐饮企业、65家限上非星级酒店和部分加油站、家政企业等共7万余人的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工作。严格抓好商务领域防疫工作,印发我市重点商场超市进口商品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操作规范。建立包片督查机制,督促商场超市等重点业态和场所,抓好“守小门”和重点人员核酸检测。

  2.健全完善“菜篮子”保供体系。牵头市物资保障组工作,全力抓好疫情期间镇海、北仑、鄞州、海曙等地保供,特别是北仑“10.13”疫情全区静默,开创性推出保供“5W”工作法,连续13天完成全区每日近100万人保供任务。启动全国首个“方舱”蔬菜批发市场,推动形成以方桥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为主、周边辅蔬批交易市场多点开花的“1+N”批发交易体系。建立以批发市场、大型商超、线上平台为主的保供“三支队伍”,完善从市外到市内、从市内到风险区、从风险区到管控区封控区居民的“三程运输”。全面压实国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我市“菜篮子”工作连续两年获评优秀。

  3.开展“除险保安”专项行动。组织商贸行业安全专委会检查4次,全市商务领域企业安全管理员在线培训800人次,检查重点商务领域企业178家,每月完成80个点位平安督查任务。重点围绕全市餐饮、二手车市场、加油站等领域进行督查,共出动督查27批次,督查问题276条,目前整改262条,问题整改率达95%。

  (五)围绕党建引领,全力推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

  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时时、处处、事事对标对表,专门组织2次专题学习会,局党组书记开展2次主题宣讲,引领11个党支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层层组织专题研讨。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常态化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周二夜学”、商务大讲坛等学习载体,组织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23次,每季度集中研讨1次,在市级理论发声平台发表署名文章7篇。

  2.全面淬炼担当有为商务铁军。积极探索“引贸+引才”工作机制,全年新招录7人,接收转业安置军官1人。推动全局干部在防疫保供、两稳一促等重大工作中主动担当作为,一名同志获“宁波市担当作为好干部”称号。深化青年干部“四知四行”培育工程,组织第三届中东欧博览会实战演练,举办两期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加强后备力量储备,新派5人挂职锻炼、3名选调生驻村。组织开展万名国际运营人才培养,全年累计培训4613人次。

  3.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高站位做好市委巡察配合工作,有序推进动员会、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工作,制定疫情防控及信访2个工作预案。制定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五张责任清单”,出台《亲清政商关系行为规范》等制度。扎实开展“五问五破、五比五先”机关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相关工作被全市专项行动简报录用2期。

返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