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5分钟商贸便民服务圈”,贯通民生小事“最后一公里”信息来源:市商务局  
发布日期:2021-09-15 11:35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E E9EBFE EAEAEF FFFFFF

  今年以来,市商务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实践活动,以“便民、利民、为民”为理念,稳步推进15分钟商贸便民服务圈建设,积极探索商贸便民服务提升路径,着力打造优质便捷、运营高效、管理有序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

  突出政策引领聚合力 建立健全保障支撑体系

  一是抓顶层设计强引领

  局党组高度重视“15分钟商贸便民服务圈”建设,近年来均列入党组年度工作主线并积极向上推荐,2019年作为宁波市重点改革任务列入市委深改委年度工作要点,2020年作为国际消费城市、夜间经济城市等“两城”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2021年又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实践活动重要支撑活动之一。

  二是抓路径指导强基础

  出台建设实施方案和建设运营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分步实施”的原则,形成工作推进“操作手册”,按照老城区、新城区、规划城区3大类服务圈统筹谋划,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15分钟商贸便民服务圈建设,进一步夯实创建基础。

  三是抓政策激励强保障

  联合财政部门明确15分钟商贸便民服务圈的准公益属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同时,将15分钟商贸便民服务圈建设任务纳入市对区年度商贸评价工作,推动各区县(市)加大财政配套资金投入。

  突出分类指导立标准 建立健全工作推进体系

  一是结合实际迭代标准

  按照建设方向、建设路径、业态指引等分类,编制宁波市“15分钟商贸便民服务圈”建设标准10条,同时,根据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及新建社区、老旧社区等不同类别分别选址进行工作试点,通过先行先试、改革破难,逐步完善界定服务圈的边界范围及商业业态配比要求,目前已形成2.0标准。

  二是立足实践划分场景

  根据新老社区的现状、规模及定位,按照“5分钟、10分钟、15分钟”的服务半径,分为邻里社区、邻里中心和邻里街区三种模式分类推进,明确老城区便民服务圈以建设邻里社区为主,充分利用社区公共地块,加大商业网点的集聚度;新城区生活圈以邻里中心、邻里街区建设为主,实现临街式社区网点分布。

  三是突出实效配全业态

  以“市场(业态)+公共服务”为规划引领,立足“购物、服务、休闲、健身、文化、社交”六位一体功能需求,使社区商业不仅能满足早餐、理发、药品、生鲜、花店、24小时便利店等日常生活方面需求,并提供快递收发、再生资源回收、家政服务、衣物缝补、维修等公共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较为完善的15分钟商贸便民服务圈23个。

  突出以圈为基优服务 建立健全质量跃升体系

  一是强化社区统筹

  立足“大组团、大社区”功能定位,以社区、小区为纽带,摸清原有商业业态,对照服务圈建设配比,鼓励引导企业补齐社区缺位业态,着力打造网点集聚、功能匹配、业态齐全、价格优惠、品质优良的“一站式”服务圈。如杭州湾南洋小城开发有限公司在社区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提供纠纷调解、社区咨询等服务,并通过房租及物业费减免等政策,鼓励商户增设家电维修、衣物缝补和家政服务等固定网点。

  二是聚焦个性服务

  在完善六位一体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居民群体、周边消费群体特点,引入个性化商业业态,推动服务圈由单一商业功能向文化社交功能拓展。如,宁波攸品邻里商业公司打造的U-PARK商业公园,根据周边宁波财经学院的大学生及12个小区的亲子客群需求,探索出适合社区的“攸师傅维修管家”、儿童教育、社区书房等创新业态。

  三是探索连锁经营

  立足服务圈服务标准化、一体化,将品牌连锁店纳入“15分钟商贸便民服务圈”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点配置,打通社区消费最后一公里。如余姚市酱园街社区鼓励发展连锁式社区服务门店,引导企业开展送货、送餐、送维修等“三上门”服务,创新实施“社区+商圈”的志愿者服务模式。


返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