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进口寻路宁波:目标5年中东欧进口额倍增信息来源:宁波日报   
发布日期:2021-04-02 11:15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E E9EBFE EAEAEF FFFFFF

  船到中流浪更急。

  外贸总量连续多年领跑全省,靠实体经济起步,宁波不仅孕育出了“每4个人就有1人从事外贸相关工作”的城市传奇,2020年更是以一市的进出口额占全国的3%,其中出口额占到全国的3.57%。

  如今,面对疫情重构的世界大变局,当扩大进口成为新一轮开放型经济的抓手,宁波如何在应对新挑战中赢得主动,继续以模范生的姿态,更高质量地敞开“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释放和分享“中国红利”?

  目标5年中东欧进口额倍增

  “今后5年,我省计划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累计价值20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其中宁波计划进口额100亿美元以上。”4月1日,市领导郑重地宣布了这个重磅消息。

  2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时特别提到,中方计划今后5年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累计价值170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愿积极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平台扩大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商品。市领导表示,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举办地,宁波有责任有义务率先接过这个任务。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去年宁波自中东欧的进口额仅在6亿美元徘徊。未来5年要进口100亿美元,占全国的17分之一,宁波是否有这么大的“胃口”?

  “这个目标是非常务实的。”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道,一提起中东欧,人们大多想到的是波兰的牛奶、捷克的蛋糕、匈牙利的红酒,其实不然。单就宁波从中东欧进口结构来看,大宗商品进口就占了45%,这一块的增长空间非常大。另外,中东欧国家的机电产品、汽车及零部件、轻纺产品等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市场广阔,正在推动生产和消费升级。宁波作为中东欧商品入华的“首选之地”,扩大自中东欧进口空间很大。

  为此,宁波祭出的第一个大招便是加快组建中东欧商品采购联盟,支持中东欧商品进口龙头企业牵头组建采购联盟,搭建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好宁波的独特优势,统一标准、质量、规模,把宁波的中东欧贸易进一步做大。

  “‘食道’大了,胃口才会跟着大。”联盟牵头企业中宁化集团总裁陈友相介绍,即将成立的中东欧商品采购联盟将结合17国特色,对接相关使领馆、商协会,整合优质特色商品、文化、旅游等行业,打通物流、金融、贸易等供应链上下游产业,搭建中东欧企业之间商贸合作平台。“具体来说,我们将通过供应链产品整合、供应链服务整合、销售渠道整合、品牌孵化、集中采购等,将宁波打造为中东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城,全面做大中东欧商品进口体量。”陈友相说。

  机制立“军令状”成为宁波新传统

  2021年,15家重点企业进口增速要超10%,新增进口额要超79.6亿元。

  3天前,立完新的“军令状”,起身离开市政府会议中心,君安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汪新宇突然有点恍惚。去年春天,同样是这里,同样是一个新增进口的“硬指标”,把包括君安在内的一批外贸30强企业和金融机构请到了一起。当时,受邀的11家企业被要求在上年进口额523.17亿元的基础上,新增300亿元进口额,增长近六成。

  时隔一年,如今回头一看,曾经以为不可能的任务,不仅悉数“啃下来”了,还实现了逆势增长。

  “去年会后,银行给我们增加了10亿元的授信,减免了200多万元费用。”汪新宇由衷感慨,这为企业抢抓进口机遇、实现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年企业认领新“军令状”吃下了“定心丸”。

  市领导指出,“今年宁波外贸额将瞄准1.1万亿元目标,其中进口额力争实现4000亿元。”此次召集的15家企业,进口额占全市近四分之一。“政银企”再度“排排坐”,目的再明确不过:继续发挥头羊效应,全面扩大进口。

  围绕目标,在场企业代表畅所欲言,一个个“堵点”“难点”接连抛出,银行、信保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则把脉问诊,开出“药方”。

  “以往,企业与银行对接都是‘一对一’,像这样一次性对接12家银行行长、信保机构负责人,机会实在难得,而更难得的是,从去年以来,这已经变成宁波的‘传统’。”宁波太一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影莹感慨道。去年,太一公司实现进口额6亿美元,名列全市第16位。今年一季度刚刚结束,公司已经完成了1.7亿美元进口额。“如果银行能继续在授信额度上给予支持,我们今年可以完成20%以上的增长。”朱影莹说。

  在这样“一年一度”的你来我往、“一期一会”的把脉问诊中,企业融资覆盖面不断扩大,金融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宁波的银企合作质量不断提高。

  市领导表示,未来,政银企“三方会谈”要形成机制,进一步整合政银企资源优势,深化合作,为宁波外贸企业扩大进口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发展,有力助推宁波进口贸易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进口贸易便利化宁波样板。

  创新让内控渗透到进口供应链

  今年一季度刚刚画上句点,“开放宁波”依然大步向前。

  数据显示,仅今年1-2月,宁波实现进口额590.9亿元,增长40.3%。淡季不淡,满满的新春“购物车”,不仅折射出市场的巨大潜力,更提振着扩大进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信心。

  事实上,让进口追赶出口,正在成为外贸大市宁波的“贸易自觉”。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三届进博会上,宁波的意向订单总额跃居全国第5。

  不过,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从企业的“自觉”到银行的充分信任,中间显然还有发力的空间。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副行长张坚到任宁波不久,此前他的岗位是农行纽约分行副行长。从“美B”到“浙B”,他眼中的宁波进口企业有着怎样的群像?

  “整体感觉非常国际化,业务量大,但是如果能在企业内部做好业务把控,建立合规治理体系,这将大大提高银行对企业的授信判断。”张坚指出,政银企“三方会谈”,进口企业呼声最高的往往是要求提高授信额度,但银行也有自身资金安全考量,如果企业内部能建立合规治理架构,把好合规关,建立风险防范体系,这对双方业务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换言之,就是企业内部自建“防导弹系统”,把合规管理武装到每一个供应链环节中。

  事实上,在宁波外贸的部分“头羊”企业中,这样的架构已经出现。以中基宁波集团为例,“工贸结合”的产业链项目是其核心发展板块。企业帮助上下游工厂提供原料进口、库存管理、风险管控和产品销售等全方位运营服务,帮助工厂锁定加工利润,不断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形成了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近年来,中基的产业链项目从最初的稀释沥青进口加工,发展到进口PX再到PTA的产业链,此外还在进一步规划进口铁矿石加工黑色金属产业链。随着对产业链运营能力的不断提升,公司的综合供应链管理与服务能力也不断增强,继而带动大宗商品进口贸易持续快速发展。

  中基宁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史良说,今年前2个月,中基已经完成进口额3.41亿美元,同比增长23%。今年,依托产业链项目,他们力争实现进口额30亿美元,争取20%以上的增长。

  本文系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返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