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公平贸易提示信息(2021.第13期)信息来源:商务部网站等  
发布日期:2021-04-01 08:27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E E9EBFE EAEAEF FFFFFF

1.外贸企业频遭壁垒阻碍 海关助力企业应对出口贸易屏障

2021-03-19 15:40  文章来源:法治日报

技术贸易措施层出不穷 外贸企业频遭壁垒阻碍

海关助力企业应对出口贸易“屏障”

□ 本报记者 蔡岩红

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技术性贸易措施是一道避不开的门槛。前不久,泰国要求对进口保鲜蔬果进行134种农药残留检测,深圳出口企业为此增加检测费、仓储费等经营成本约75万元。

记者近日从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了解到,近年来,“技术性贸易措施”形式多样,层出不穷,对作为外贸大省的广东影响巨大。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近三年受技术性贸易措施损失累计达1714.8亿元,占全国21.6%。为帮扶出口企业积极应对技术贸易措施,广东省内海关紧密围绕广东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需求,持续加强技贸制度建设,有力维护产业和企业利益。

受技贸影响企业范围广

“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世界贸易组织(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所管辖的影响国际货物贸易技术措施的统称。

获得国外官方认证,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要求,是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出海远航”的首要前提。据海关调查,2020年,WTO成员共发布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5300件,同比增加3.9%,主要涉及产品的环保、质量、安全、标志标签和检测认证等多方面要求,导致我国企业受到丧失订单、销毁退货、增加成本等不同程度影响。

深圳某电子企业反映,其越南客户对产品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丧失全部订单,重新获得订单需对部分客户判定为不符合要求的产品缴纳近100万元的罚款。

“2019年,受沙特阿拉伯质量标志认证影响,我公司间接损失订单约2500万元。”广东省佛山市悦华兴业进出口有限公司陶瓷生产企业副总经理仇丽向广州海关反映出口情况时谈到。据了解,根据沙特阿拉伯标准组织颁布的第216号内阁法令,制造商和贸易商被要求需通过授权认证机构,为受管控的产品申请沙特阿拉伯质量标志。

陶瓷是中国传统出口产品。然而近年来,针对我国陶瓷产品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层出不穷,2020年更新增31条,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陶瓷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措施最多的年头。

记者从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了解到,海关就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广东省出口企业影响调查显示,广东省近年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出口行业主要涉及木材纸张、玩具家具、纺织鞋帽、机电仪器等行业。工业品出口企业遭遇较多的技贸措施为认证、技术标准、标签和标志、包装及材料、环保等要求,农食产品出口企业遭遇较多的技贸措施为农兽药残留限量要求等。

调查还显示,我国出口企业合规维权意识和应对能力不强。以信息通讯行业为例,有约三成信息通讯企业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有一定了解,有26%调查企业建立了检测实验室,但仅有9.5%的企业参加过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工作。而在规则实践方面,企业对世贸规则掌握不够,应用不足。

帮扶企业应对技贸措施

为帮扶出口企业积极应对技术贸易措施,广东省内海关围绕广东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需求,持续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制度建设,有力维护产业和企业利益。

2020年5月,广东省台山市斗山镇忠礼养鳗场在鳗鱼出口上碰到了桩“麻烦事”:经过一年多的辛苦生产,忠礼养鳗场收获在望,准备出口活鳗到国外,但客户告知企业,该养殖场在中国海关的注册信息在出口国海关准入名单中找不到,产品暂时无法出口该国。江门海关了解情况后,迅速启动应急工作程序,通过海关总署对外联络渠道加急办理相关备案手续,指定专人跟进,终于在短时间内办妥了信息备案手续。

忠礼养鳗场的事例并非孤例。“2020年3月,台山市绿盛食品有限公司两个货柜的烤鳗产品在国外海关被扣押,原因是出口方对证书样式有了新的要求。”江门海关检验处朱健文回忆说,得知这个消息后,江门海关立即成立专项小组,积极与对方协调沟通,递交新的证书样式,最终为这批烤鳗产品“放行”。目前广东台山市已成为全国最大日本鳗养殖加工出口基地,“台山鳗鱼”品牌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我国少数掌握国际贸易定价话语权的出口农产品之一。

据广东分署检验检疫工作处副处长游洪介绍,近年来,广东省内各直属海关积极对国外技贸措施开展研究和应对,依托专业技术能力,加大技术投入,及时为企业提供国外限制措施信息预警、法规解读等信息服务,全面展开宣传培训,通过开展通报评议和特别贸易关注,提供“一站式”检测服务等措施,助力企业突破出口“屏障”。

深圳海关针对信息通信、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电子显示器等行业出口遭受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阻碍,积极组织企业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运用WTO贸易规则开展应对,成功帮助企业降低多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及时发布信息预警,针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欧盟、美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发布口罩等医疗用品出口紧急措施,深圳海关主动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认真组织分析解读,并及时向企业发布措施解读材料,帮助企业快速掌握国外最新要求,把握出口时机。

技贸基地提供技术支撑

去年,在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跟踪监测中,深圳海关发现某国发布的通信设备标准高于国际标准,大幅增加我国企业生产采购、测试认证成本,拖累产品上市周期,于是立即组织相关企业进行评议,提出意见建议报送海关总署。经海关总署多次与对方进行交涉,促使外方参照国际标准放宽了技术指标限值,降低了测试要求。

近5年来,广东省内海关技贸基地积极对国外技贸措施开展研究和应对,同时及时发布信息预警,累计为广东出口企业召开专场培训会342场,培训人数5738人次。此外,还组织完成50余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贸措施研究与应用等重大研究项目,为企业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提供技术支撑。

据了解,目前广东省内海关已在全省建立10个国家级技贸研究评议基地,约占全国基地总数的30%,是拥有基地数量最多的省份。如,佛山陶瓷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依托实验室技术能力,从获得国外政府部门认可为突破口,主动出击,成为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政府部门的指定检测实验室和检验机构,为我国企业提供便利,实现在本土就能获得证书。

广州海关辖下的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家电技贸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个性化定制服务,为美的、万和等家电企业提供全球智能锁、燃气具技术法规等信息服务,为中小微企业精准推送国外准入制度、政策标准等各类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累计3万余条。

海关建议,如果企业因国外设置不合理的技术准入及合格评定程序要求而遭受出口产品已经或将要被扣留、销毁、退货,或由于无法满足进口国的各种准入要求等,被迫放弃该目标市场等问题时,企业可与当地海关联系。海关可组织海关系统内部、科研院校、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国外技贸措施开展专项研究,形成中方诉求及关注,并通过海关对外合作磋商机制在多双边场合向外方反馈,以积极降低国外不合理技贸措施的不利影响,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2.掌握国际司法程序的证据“攻防”技巧

2021-03-23 13:05:15 中国贸易报

“证据是国际商事贸易纠纷解决程序中最主要的处理内容。法律人能否合理应用证据规则不仅影响裁判者对事实作出客观认定,更是法律实质公平正义的体现。国际仲裁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对抗制中处理证据的规则与理念作为举证的基础。”在日前举办的大师讲堂活动上,贸仲资深仲裁员、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专家委员会委员杨良宜表示,国内仲裁与国际仲裁中证据规则的较大差异导致中方易处于被动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解锁国际争议解决和规划管理调查中证据“攻防”信息战的最新技巧,应对复杂国际商业环境下的机遇与挑战至关重要。

首先,应诉企业需要认识到证据的重要性。“现在文件中的信息多以电子形式而不是传统的纸质形式存储,且还有很多是事实证人的记忆。”杨良宜表示,在全球范围内收集证据的工作十分繁重、困难与昂贵,特别是在对方妥善保护自己的机密信息、弱点信息的情况下。从“攻”的角度来看,企业需要了解国际公约与不同国家的立法,通过合法手段在国际层面获得对方与第三方的披露信息,从“防”的角度来看,通过主张特免权的保护避免对方获得自己的信息。

达辉律师事务所律师马志华介绍说,在一起酒店管理合同案件中,涉及向仲裁庭展示酒店情况,包括收入预期和收入水平等,这与金钱请求赔偿挂钩。我们研讨后认为对方单方违约,这时就可以利用证据披露这一有力武器,要求对方向我方披露酒店过去几年实际运营的财务数据。如果这些财务数据和专家证言相匹配的话,就会形成一个非常有利的证据链。在该案件中,我们聘请了专家对公司运营情况做了财务分析,分析报告和我们通过证据披露拿到的结果一致,也得到仲裁庭的支持,最终获得了几乎全额的赔偿。

“其次,需要调整好应诉心态,不要在诉讼或仲裁过程中缺席。公司想要成长,要做大做强,就不能当逃兵,应该直面对抗。”杨良宜介绍说,在实践中,缺席的一方几乎100%会败诉。在参与法律程序过程中,法官或仲裁员不能代替当事人争辩,必须依据证据以及参与应诉方对证据的说明,作出判决或裁决。

同时,在诉讼或仲裁过程中,不要轻易更换代表律师。杨良宜表示,阵前换将是大忌,将付出很多代价。比如前后两个律师团队要重复同样的工作,熟悉案件、阅读文件、与证人会面等。严重时,将直接影响案件最终的诉讼结果。此外,企业负责人还应紧密参与并监督诉讼、仲裁行为。

再次,在文件制作与管理方面,重视证据保留。杨良宜表示,很多企业法务部习惯根据公司政策,定期销毁一些对自己不利的文件,只保留一套完整且能够保护自我的文件。这可能导致自己知道文件内容记录事实有误,但无法及时纠正,在应诉时出现证据不利的情形。此外,在一些特定类型的案件中,专家证人的作用甚至比律师还重要,因此企业要尽早聘请。对法官、仲裁员来说,有价值的专家意见证椐必须满足三个要点,一是提供或作出的专家意见是来自真正专家的优良意见,而且可以让审理法官对该意见作出测试与认证,以决定是否可信与可信的程度;二是专家证人要真心帮助法院理解专业知识,不偏私或另有图谋;三是专家证人要在通过调查取证等掌握优质证据与全面理解有关事实后,作出深思熟虑的意见。

最后,对判决不服,应诉企业方不能与仲裁员争辩,更不能辱骂仲裁员。“很多律师对结果不满时会攻击仲裁庭较早前作出的针对管辖权或责任的裁决书,但这只会给将来针对损失或费用的裁决带来损害,而没有任何好处。”杨良宜表示。

“败诉方需要承担昂贵的诉讼费用,相当于自己花钱让对方打败自己,因此为了胜诉一定要全力以赴。”杨良宜说。

信息来源:中国贸易报

3.奥孔乔-伊韦阿拉履新WTO总干事,会带来什么?

2021-03-12 13:46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青年学者圆桌|奥孔乔-伊韦阿拉履新WTO总干事,会带来什么?

▲张茂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国际能源。

▲马汉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中非关系、非洲发展问题。

奥孔乔-伊韦阿拉履新WTO总干事,会带来什么?

——张茂荣、马汉智二人谈

当地时间3月1日,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在日内互正式就任世贸组织(WTO)总干事。她将采取什么措施,让人们重建对WTO的信任?其上任之时提出的目标有望实现吗?她的履新对发展中国家意味着什么?就这些问题,记者近日书面采访了两位学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茂荣,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汉智,请看他们的解析。

将WTO重新带到世界贸易治理的中央,重启陷入停摆的争端解决机制

记者:当地时间3月1日,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在日内互正式就任世贸组织(WTO)总干事。上任当天她在致辞中说,“来自外部的我已经注意到,世界正将WTO抛在身后。领导者和决策者急于变革。”“就如同我所说的,不能再一切照旧了。”奥孔乔-伊韦阿拉的改革(变革)将从何处下手?

张茂荣:奥孔乔-伊韦阿拉的改革首先是要将WTO重新带到世界贸易治理的中央。近年来,全球贸易格局发生巨变,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特朗普执政期间高举“美国优先”旗号,频频“退群”,动辄对贸易伙伴挥舞制裁“大棒”,挑起中美贸易战,大大恶化了国际贸易环境,严重破坏了战后美国一手主导建立的全球多边经贸治理机制。尤其是对于WTO改革,美国在WTO“一致通过”决策机制、发展中国家地位、争端解决机制、透明度等问题上长期以来存在诸多不满,特朗普政府以阻挠上诉机构法官任命从而致使争端解决机制瘫痪的方式,试图迫使WTO其他成员“就范”。而且,特朗普甚至还一度声称将退出WTO。WTO面临“散伙”的生存危机。

与WTO举步维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范围内双边和区域自贸协定谈判快速推进,其自由化程度也大大超越WTO,大有将WTO边缘化的势头。WTO议程长期停滞,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贸易现实。数字经济、国有企业等大量新的领域规则需要制定,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大量旧的领域贸易规则需要更新或扩展,而WTO的裹足不前使各成员渐失耐心,转而推动小圈子自由化,欧日自贸协定、美墨加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双边和区域自贸协定应运而生,全球贸易治理日趋碎片化,WTO存在感日渐降低。

在此背景下,奥孔乔-伊韦阿拉临危受命,其首先就是要改变WTO当前这种被动局面,将其带回世界舞台中央,恢复昔日荣光。她尤其需要改变当前各成员方各说各话、互不信任的局面,应加大斡旋力度,协调各方关系,努力凝聚共识,在应对疫情、推进经贸规则谈判、WTO自身改革等方面争取尽快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借此向全世界展示WTO的活力和信誉,向全世界宣布“WTO回来了”。

马汉智:奥孔乔-伊韦阿拉执掌伊始,WTO可以说到了“最危险的时刻”。WTO的危机折射出的是全球经济的危机,危机的原因是单边主义倒行逆施,多边主义式微。“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出路在哪里”困扰着世界。奥孔乔-伊韦阿拉需要重建国际社会对WTO的信任,对多边主义的信任。具有高超谈判技巧的奥孔乔-伊韦阿拉被委以重任,也是期待她能协调各方,取得各方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重启陷入停摆的争端解决机制是恢复国际对WTO信心的第一步。2019年,由于美国一直阻挠上诉机构的遴选工作,导致其成员只剩一位,低于有效运行的人数下限,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在运行了20多年后正式停摆。WTO争端解决机制被称为“多边贸易机制的支柱”,对确保全球贸易规则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和平解决贸易争端起到关键作用。“解铃还须系铃人”。美国的态度和作为对恢复争端解决机制至关重要。拜登表示,为确保世贸组织进行必要且有意义的改革,美国将与新任总干事合作。恢复WTO争端解决机制能够为WTO的全面工作创造更多可能。

“小目标”并不容易达成,WTO或将在减少涉及疫苗的保护主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在上任当天,奥孔乔-伊韦阿拉提出了任期要务:在WTO第12届部长级会议(MC12)于11月底至12月初召开之前完成三到四个明确的可交付成果:优先考虑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需展开的行动,这其中包括致力于解决疫苗问题;就改革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路线图”达成共识,集中精力在今年年中前完成渔业补贴谈判等。这些“小目标”,奥孔乔-伊韦阿拉年内能完成吗?

马汉智:无论是疫苗问题还是争端解决机制的重启,或者是渔业补贴,都是WTO谈判的“硬骨头”“老大难”。在新冠肺炎疫苗问题上,世贸组织目前在放弃新冠肺炎药物的知识产权问题上陷入僵局,因为许多发达国家表示反对。这背后涉及“生命权”的问题。发达国家想要把疫苗的知识产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获取利润。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发达国家几乎把所有的现货和预售买光。奥孔乔-伊韦阿拉上任第一天就公开讲话,要求成员方与制药公司合作,在发展中国家批准更多新冠疫苗的生产,使全球产量增加两倍。显然,疫苗的公平分配任重道远。

渔业补贴也是长期困扰WTO的老大难问题,核心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如何保障的问题。在过去十年中,WTO在服务、环境商品、渔业补贴和数字贸易方面的倡议都未能取得成果,凸显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

因此,以上“小目标”并不容易达成,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需要各方妥协让步。但形势逼人,在世界面临如此深重的危机背景下,团结协作或许是我们应对挑战的唯一办法。WTO的成立恰是这一努力的最好说明。

张茂荣:对于奥孔乔-伊韦阿拉提出的年内成果,最易于实现的是解决疫苗问题。当前,全球疫苗生产步伐加快,疫苗接种在全球铺开,其中美国、以色列、中国等国居于领先地位。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帮助贫穷国家获得疫苗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加之拜登政府大力推进美国的疫苗接种工作,并提倡国际合作应对疫情,奥孔乔-伊韦阿拉在就任WTO总干事前还担任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理事会主席,这些都为WTO在各国公平获取疫苗方面发挥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奥孔乔-伊韦阿拉领导下,WTO或将在减少涉及疫苗的保护主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而在争端解决机制“路线图”和渔业补贴谈判方面,由于中间涉及复杂的政治、法律及利益博弈,其能否在今年年内完成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奥孔乔-伊韦阿拉履新可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争取一定资源,其对非洲而言意义特别

记者:作为WTO史上首位女性总干事、首位来自非洲的总干事,奥孔乔-伊韦阿拉履新对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拓展贸易利好多多?

张茂荣:从奥孔乔-伊韦阿拉的履历看,她曾长期在世界银行工作并担任高级职位,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投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多边机构具有广泛的联系,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争取一定的资源。而且,奥孔乔-伊韦阿拉来自非洲发展中大国尼日利亚,长期担任尼日利亚政府高级财经官员,非常了解发展中国家的期待和存在的问题,也更能体会发展中国家的疾苦和诉求,并将予以高度关注和努力解决,这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拓展贸易。但是,这不是WTO向发展中国家倾斜的决定性因素。发展中国家能否获得根本性的地位改善,主要有赖于各方在WTO平台上的博弈情况与博弈结果,因此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共同争取利益尤显重要。

马汉智: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杰出政治家当选为重要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例如,前一任WTO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就来自于巴西。奥孔乔-伊韦阿拉当选反映了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大陆——非洲需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声音。奥孔乔-伊韦阿拉的竞选得到了南非在内的诸多非洲国家的坚定支持。

奥孔乔-伊维拉当选WTO总干事对非洲而言意义特别。她在竞选时强调,加强多边贸易体制符合所有国家利益,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国家。长期以来,非洲在以WTO为代表的全球贸易体制下,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一个简单的例子是,非洲在WTO的绿色会议室会议上通常没有一个代表,而上述会议是WTO决策形成的关键一环。可喜的是,在WTO框架下,以非洲大陆自贸区为代表的非洲,现在可作为一个单一的贸易集团(且是除WTO外,成员最多的自贸区)参与谈判,从而确保非洲在WTO中拥有一席之地。

当然,奥孔乔-伊维拉领导的WTO能否成为疫情下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重要引擎,还要看各国能否团结一心,共同推动WTO改革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和空间提供保障。世界各国对多边主义、国际规则、人类命运的坚定信仰才能推动世界遇到更好的自己。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章安 报道)

4.美国作出集装箱拖车底盘及其部件反补贴终裁

2021年3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集装箱拖车底盘及其部件(Chassis and Subassemblies)作出反补贴肯定性终裁,裁定青岛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Qingdao CIMC Special Vehicles Co., Ltd.)和东莞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Dongguan CIMC Vehicle Co., Ltd.)及其关联企业补贴率为39.14%,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的补贴率为39.14%。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预计于2021年4月29日对本案作出产业损害终裁。本案涉及美国协调关税税号8716.39.0090和8716.90.5060项下产品。

2020年8月20日,应美国底盘制造商联盟(Coalition of American Chassis Manufacturers)于2020年7月30日提交的申请,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集装箱拖车底盘及其部件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2020年9月1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投票对进口自中国的集装箱拖车底盘及其部件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肯定性初裁。2020年12月2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集装箱拖车底盘及其部件作出反补贴肯定性初裁。

(编译自:美国商务部官网)

(潘晓君编译)

(赵广霞校对)

2021.3.24.转载自商务部网站

5.世界贸易技术壁垒限制措施每年超3000件

2021-03-23 13:35:16 韩联社

据韩联社3月21日报道,大韩商工会议所当天发布了《贸易技术壁垒动向和应对课题》报告书,分析了最近世界贸易技术壁垒的动向,并提出了应对方案。报告书显示,贸易技术壁垒限制措施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以后,年均增加11%,尤其是自2018年起,贸易技术壁垒连续3年超过3000件,不断创新高。最近15年间,全世界贸易技术壁垒限制措施数量增加了3.7倍。

从内容来看,对有害物质等健康安全方面的限制措施数量最多,达13638件,之后依次为技术规格等质量相关限制措施4575件、虚假标识等消费者保护相关限制措施4401件、环境保护相关限制措施3444件。

从国家来看,美国对外技术壁垒限制措施最多,达1847件,其后依次为中国(1460件)、欧盟(1360件)、以色列(1230件)、乌干达(1227件)等,韩国排在第9位(1014件)。

大韩商工会议所表示,政府应更加积极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技术壁垒,拓展新兴国家市场,促进市场更加多元化。另外,企业也要积极参与政府的技术合作项目,培养专业人才,提高自身应对能力。

信息来源:韩联社

2021.3.24.转载自商务部网站

6.穆迪上调越南信用展望等级

2021-03-23 13:32:37 商务部网站

越南《年轻人报》3月19日报道,越财政部3月18日公布,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通报,对越南本币和外币债务和高级无抵押债务维持Ba3评级。尤其穆迪还将越南的信用展望上调2个等级至“积极”。这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十分复杂背景下对越南取得远好于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

信息来源:商务部网站

7.菲律宾3月非洲猪瘟病例继续下降

2021-03-22 14:47  文章来源:驻菲律宾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据菲律宾《商业镜报》3月12日报道,菲律宾农业部动物产业局(BAI)表示,自2019年8月首次报告非洲猪瘟(ASF)疫情以来,已确诊病例继续下降,3月有望将疫情控制在最低水平。BAI主任莫拉莱斯表示,ASF病例急剧下降,今年3月只报告了62起病例。大部分被ASF感染的地区在过去90天内未报告任何新的疫情。

农业部表示,需要至少343.33亿比索来资助其为期三年的ASF恢复计划,恢复甚至超过ASF爆发之前的猪肉生产水平。这笔资金将用于:校准种群和集约化生产;建立养猪繁殖场;提供保险费;生物安全和监视计划。

2021.3.24.转载自商务部网站

8.尼日利亚经济峰会集团对《植物新品种保护法案》通过表示赞赏

2021-03-22 14:46  文章来源:驻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尼日利亚《今日报》3月16日报道,尼日利亚经济峰会集团(NESG)日前发表声明,对尼参议院通过《植物新品种保护法案》(PVP)表示赞赏。声明称,尼日利亚种子协会(NASC)通过非洲包容性农业转型伙伴关系(PIATA)这一平台与洛克菲勒基金会、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及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合作,共同推动了该法案通过,这将为尼日利亚提供一套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促进本国和跨国农业产业投资,有助于尼日利亚农业价值链的发展。声明表示,该法案的实施也将就植物新品种赋予育种者知识产权。该法案还将推动新品种的销售,让育种者可以收回开发成本,同时良好运作的新品种保护体系也将有助于鼓励国内育种活动。声明表示,该法案实施后,将使尼日利亚在5年内从种子出口领域获得20亿美元收入。

2021.3.24.转载自商务部网站

9.欧盟新电池法重大变革:欧盟发布新电池法草案

2021-03-17 15:07  文章来源:瑞旭

2020年12月10日欧盟发布了新电池法的提议草案(以下简称:新电池法草案),拟废除欧盟现行电池指令(2006/66/EC),实施方式由“指令”变为“法规”,以确保投放欧盟市场的电池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变得可持续,高性能和安全。该法规拟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现行电池指令除部分条款外将从2023年7月1日起不再有效。

一、背景

自2006年以来,投放欧盟市场的电池和蓄电池均由欧盟现行电池指令进行监管,但该监管仅包括寿命终止阶段,且欧盟目前没有其他对电池生产和使用阶段的进行管控的法律规定。考虑到社会经济条件,技术发展,市场和电池使用情况的变化,必须对该指令进行现代化改造。

电池立法现代化的倡议由新《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率先提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更具可持续性的电池对于实现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的目标至关重要,并有助于实现其零污染目标。其促进了竞争的可持续性,对于绿色运输、清洁能源以及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是必不可少的。

二、新电池法实施方式拟由“指令”转为“法规”

新电池法拟不再沿用之前“指令(Directive)”的管控形式,而改为“法规(Regulation)”,从而实现欧盟范围内的协调一致,避免因各成员国制定的废物收集和回收措施不一致导致的监管框架冲突,也减少指令转化导致的时间和法律上的不确定性,确保所有成员国可以同时以相同的方式履行义务。

三、新电池法拟调整适用范围

新法规草案仍将适用于所有电池,无论其是否被安装在其他产品上,但将电池重新划分为以下四类,将电动汽车电池从工业电池中分离出来,作为单独一类进行管控:

-便携式电池(portable batteries),是指密封的,质量小于5kg的,非设计供工业用途,既不是汽车电池也不是电动汽车电池的任何电池;

-汽车电池(automotive batteries),是指仅用于汽车启动,照明,点火的任何电池;

-电动汽车电池(electric vehicle batteries),是指专门设计用于为公路运输的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提供牵引力的任何电池;

-工业电池(industrial batteries),是指为工业用途设计的任何电池,以及除便携式电池,电动汽车电池和汽车电池以外的任何其他电池。

四、新电池法管控要求的变更

新电池法草案拟对以下方面提出强制性要求:

1. 可持续性和安全性要求

1.1. 有害物质要求

新电池法草案仍保持欧盟现行电池指令中对电池中的汞和镉的限制,但对限制条件和豁免条件进行了更新。

新的限制要求如下:

此外,新电池法草案还要求委员会在发现电池中使用或存在物质对人体或环境有害时,通过授权法案新增限制物质。

1.2. 碳足迹要求

新电池法草案对内部存储及容量大于2 kWh电动汽车电池和可充电的工业电池新增碳足迹要求,具体如下:

1.3. 再生原材料要求

新电池法草案对内部存储及容量大于2 kWh的含钴、铅、锂、镍工业电池,电动汽车电池和汽车电池增加了再生原材料的要求,并要求从2027年1月1日起,在随附的技术文档中包含关于电池活性材料中存在的从废弃物中回收的钴、铅、锂和镍的含量,最低回收含量要求下:

1.4. 电化学性能和耐用性要求

新电池法草案要求一般用途的便携式电池,内部存储及容量大于2 kWh的可充电工业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分别从2027年和2026年起符合授权法案中规定的电化学性能和耐用性参数值,具体如下:

此外,从【法规生效后12个月】起内部存储及容量大于2 kWh的可充电工业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应在随附的技术文档中包含相关的电化学性能和耐久性参数值。

同时2030年12月31日之前,欧盟委员会还将评估逐步淘汰不可充电的便携式电池的可行性。

1.5. 可拆卸性和可替换性要求

使用寿命短于或等于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池应方便最终用户和独立操作人员拆卸和更换。

1.6. 安全要求

固定式电池储能系统(Stationary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应在随附的技术文档中说明其在正常运行和使用期间是安全的,并包括其通过新法规草案附件V所列安全参数的证据。

2.标签和信息要求

2.1. 标签要求

新电池法草案更新了对标签的要求,新标签要求将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a)基本信息:2027年1月1日起,应在电池上附有含电池基本信息的标签,包括制造商信息,电池类型,化学组成,除铅、镉、汞以外的其他有害物质,关键原材料等8项内容;

(b)容量信息:2027年1月1日起,便携式和汽车电池应在标签上标明容量信息,且便携式电池还应标明在特定应用中最小平均持续时间;

(c)分开收集符号:2023年7月1日起,电池应附有表明分开收集的符号(原十字划叉的带轮垃圾桶符号);

(d)超限物质化学符:2023年7月1日起,含镉超过0.002%或含铅超过0.004%的电池应在分开收集符号下方标注超限物质的化学符号;

(e)二维码:电池还应附有二维码标签,以提供以下信息的访问:

(f)CE标签:新电池法草案还要求电池在投放市场前,应加贴CE标签。

2.2. 信息要求

内部存储及容量大于2 kWh的可充电工业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应包括一个用于决定电池健康和预期寿命状态(新电池法草案附件VII中所列)数据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参数:

(1)剩余容量;

(2)整体容量衰减;

(3)剩余功率容量和功率衰减;

(4)剩余循环效率;

(5)实际散热需求;

(6)自放电率演变;

(7)欧姆电阻和/或电化学阻抗;

(8)电池的生产日期和投入使用的日期;

(9)能量吞吐量;

(10)容量吞吐量。

3. 电池废弃物管理要求

3.1. 延伸的生产者责任

电池的生产者应在各成员国指定的主管当局完成注册,并获得注册号。其余延伸的生产者责任包括:组织废电池的收集,以及安排随后的运输、再利用、再制造、处理和回收;报告投放成员国市场的电池;促进电池的分开收集,并支付相应的费用;提供包括报废信息在内的电池信息;履行以上责任的费用。

3.2. 新收集率

新电池法草案为便携式电池制定了新的收集率要求,即:

-到2023年12月31日,45%;

-到2025年12月31日,65%;

-到2030年12月31日,70%;

3.3. 回收效率和材料回收目标

4. 电子信息交换

4.1. 电子信息交换系统

新电池法草案拟于2026年1月1日建立一个通用的电池信息的电子交换系统,该系统将包含内部存储及容量大于2 kWh的可充电工业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的信息,包括:

-公众可访问的信息,例如电池制造商,电池类型,生产地和日期等18项内容;

-仅供许可的经济运营者和委员会访问的信息,例如电池组分的详细信息,拆解信息等4项内容;

-仅供市场监管机构和委员会访问的信息,例如证明符合本法规的测试报告结果等1项内容。

4.2. 电池护照

2026年1月1日起,投放市场或投入使用的容量在2kWh以上的工业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应具有电子记录,即电池护照。电池护照应链接到电子信息交换系统中的关于此电池的基本信息。

2021.3.24.转载自商务部网站

10.淘金不良资产需防“坑”

2021年03月22日 07:14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两年投资期加上一年退出期,预期年化收益率13%,投资标的为公司股权,标的公司通过处置在银行等机构抵押的房产类不良资产包,从中获取利润返还给基金投资者,并且还拥有一套“强大”的风控保障。正是这样一份“看上去很美”的私募产品宣传手册,在三年多以前吸引了投资者张女士的注意。

不料,临近基金到期退出之日,包括张女士在内的诸多投资者却被告知基金无法正常运作,其投资的本金和利息难以一次性全部收回,就连标的公司也找不到了。投资者根据基金报表统计,无法正常清算的基金共有四期,涉及金额合计高达3.25亿元。

目前,基金管理人的分期兑付方案已经给出,但未明确资金无法正常退出的原因。原本基金管理人想要从不良资产行业淘金,却无奈深陷泥沼,这其中有何疑云待解?

1.到期无法正常清算

投资者张女士近期有些苦恼,她曾于2017年11月购买了“执信博耀一号股权私募投资基金”(下称“博耀一号”),产品存续期为“2+1”(两年投资期加一年退出期),年化收益率13%,基金投资标的为青岛中新国控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新公司”)股权,基金管理人为山东执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执信投资”),平安银行厦门分行托管。

据张女士回忆,当时翻阅该基金的宣传材料后,她觉得这种类型的理财产品比较靠谱,于是便在业务员的推介下认购了该基金。

然而,看似安全稳健的收益却始终没有等来,就连本金也无法到期赎回。2020年11月,就在“博耀一号”到期之前,张女士得知基金无法正常运作,可能要采取其他方案来协调兑付。并且,该基金至今未有清算报告。

不可思议的是,该基金半年前还在正常运作。执信投资于2020年发布的“博耀一号”基金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在逐步打通优质银行资产包获取渠道后,公司业务在资产处置收益及效率方面都得到明显的提升。持续深耕不良资产处置行业上中下游产业运行链条,完成数亿资产的处置工作。”

基金为何无法按期兑付?张女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提供的执信投资致投资者函显示:“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各地法院停止办公,中新公司(基金投资标的)所持债权的处置法院将案件作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处理,中新公司资产处置进程停滞,直接导致中新公司回款受阻,无法分红,且估值降低。此时若直接转让中新公司股权,以股权转让款兑付您的投资,兑付率极低,将使您遭受重大损失。”

无法正常兑付的或许还有其他几期产品。据另一位投资者陈女士向记者反映,她是第四期投资者,于2019年3月与执信投资签署《执信博耀叁号股权私募投资基金》协议,购买金额达数百万元。她在2020年下半年获悉,该基金已不能正常运作。

据张女士介绍,实际上,执信投资旗下有4期股权私募投资基金均投向同一家标的公司(中新公司)股权,分别是执信博耀一号、贰号、叁号和新享股权私募投资基金。据投资者根据基金披露的半年报统计,这四期私募产品合计募资达到3.25亿元,基金持有人有200-300人。

截至目前,博耀一号、贰号均已经到期,到期时间分别为2020年11月30日和2020年12月18日。博耀新享、博耀叁号也即将到期。

据陈女士回忆,2020年12月3日,她在北京参加了一场执信投资组织的投资者见面会,但公司相关人员未到场,而是委托一位第三方律师出席。

陈女士在会上从其他人口中了解到,该基金的实际投资方中新公司在2019年上半年已经人去楼空,目前处在破产清算阶段,造成基金协议无法继续履行。

2.复杂的管理人背景

执信投资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为何众多投资者愿意将大额资金投入其旗下的多期私募产品?

天眼查信息显示,山东执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这是一家自然人控股的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李某,公司于2019年备案的网站目前已无法打开。

虽然执信投资公司成立还未满6年,但已经发生了37起工商变更,其中包括两次企业名称的变更。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执信投资的曾用名分别为:“共青城执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捷越执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记者从某位投资者提供的基金合同封面发现,当时签订合同的公司名称为后者。

根据基金宣传材料,执信投资自称经营重点集中在股权投资方向,专注于金融科技、汽车全产业链、医药健康等领域,公司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一直秉持“专业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拥有强大的投资管理团队,团队核心人员均具备一二级市场多年工作经验,对项目判断精准。

中基协官网显示,该公司目前处于信息报送异常状态,原因是未按要求进行产品更新或重大事项更新累计2次及以上。备案的基金数量共有12只。

截至最后更新时间2020年7月13日,中基协官网公司高管信息显示,李峰担任公司总经理、执行董事一职,公司还有另外两名高管,程某担任公司其他职务,刘某担任公司合规风控。记者查询执信投资多起工商变更记录发现,公司法定代表人曾发生过两次变更,最初的法定代表人为马某军。

不过,该公司在中基协备案的李峰已经不再是公司目前的执行董事兼经理,而是由最新法定代表人李娟替代,工商变更时间为2021年1月27日。

据多位投资者向记者反映,马某军是执信投资的实际控制人。

天眼查信息显示,执信投资对外投资的历史公司中,个别合伙企业的实控人出现了马某军的身影。比如,由执信投资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的共青城执信小小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企业的大股东为北京捷越联合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正是马某军,担任公司董事、经理的职务。投资者提供的多份基金宣传材料显示,均有出现“捷越联合”字样。

据悉,执信投资对于产品的风控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来自优选投资标的、强大风控保障、优先享受收益、承诺股份回购这四个方面。其中,关于强大风控保障的描述中提及“强大顾问团队”,马某军的名字位列其中。

某位业务员表示,自己也购买了执信投资旗下的私募产品250万元,家属曾在北京听马某军说会有“兜底协议”,但未做录音备份。

据另一位投资者反映,2020年11月,马某军与客户进行电话沟通时表示,账上有0.9亿-1亿元资金,还有约3亿元房产没有处理。《国际金融报》记者多次电话联系马某军询问兜底情况,但对方电话语音提示一直处于通话状态。记者还试图通过邮件与之联系,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的回复信息。

3.标的公司无法查证

吸引众多投资者购买上述股权私募投资基金的原因之一便是投资标的。记者根据拿到的基金合同和宣传材料发现,执信博耀一号、贰号、叁号和新享股权私募投资基金投资标的均指向中新公司的股权,中新公司通过主营业务的经营,为投资者获得利润。

天眼查信息显示,青岛中新国控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注册地址位于山东青岛,公司大股东为执信投资,持股比例达到49%。2018年2月,执信投资成为中新公司的新进股东,认缴出资额为19215.69万元,公司注册资本由此前的2亿元变更为39215.69万元。

投资者曾就私募管理人和所投标的公司关系提出质疑,执信投资方面给出的书面答复提及,所投公司本身与捷越(曾用名)没关系,但本基金接下来会作为大股东投资中新,所以中新管理层以及公司重大决议有参与权。

沪上某律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如果是私募基金募集资金之后成为标的公司股东,那便是正常的股权投资,但如果私募管理人和标的公司实际控制人之间有关系,那么不排除有自融的可能。

投资者提供的视频材料显示,中新公司公示的注册地址并没有该公司,且办公场所空无一人。记者致电中新公司公示电话后,接听电话的一位女士表示,自己与该公司无任何关联,只是该公司当初为了快点注册成立,托自己代办留了电话,上一次联系该公司的员工是两年多以前了,很多都已离职,“我找不到他们人,我也很想变更啊,不然一天到晚很多电话打给我”。

据了解,中新公司主营业务为对接银行等机构在内的不良资产包,处置在银行等机构的大量个人抵押房屋,从而获得利润,以约定收益的形式,返还于基金方。执信投资旗下股权私募产品对其投资是一种明股实债的投资形式。

上述基金的宣传材料中提及:“不良资产会被设计成为信托或契约型基金的类固定收益产品。作为个人投资者,投资以不良资产作为标的类固定收益产品,最大优势在于该类产品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有保障。”

记者从宣传材料中发现,执信投资称,所投公司有众多上游资源,可以直接拿到银行、非银企业的大量个人房屋抵押的资产包,并有下游处置经验和能力,深耕行业。同时,还会有30%-40%的安全垫。

某份在2017年发出的宣传材料还提及高额回报:“现市场上公募基金2-3年收益维持在5%-6%之间,私募维持在7%-8%之间。捷越执信的博耀一号3年收益13%,是市场上类固收私募基金收益的1.5-1.6倍,收益领先行业。”

“我敢保证业务员跟我们说的就是保本保息,这个本息有兜底协议保证,我们签订基金合同之前都没见过合同,去公司签合同时,给了一本合同好多页。”张女士向记者回忆称,公司南京分部某位郭姓负责人可能会了解这份协议。

当记者拨通这位郭姓负责人电话后,对方表示不知道情况,需要去北京总部了解。

4.不良资产处置风险需警惕

据了解,在不良资产投资领域,曾吸引过许多知名资本驻足,并获得过高额回报。上述股权基金投资标的公司处置的银行端房产类不良资产包属于一级市场,主要因为企业或个人陷入流动性危机导致困境资产形成,随后触发不良便形成了不良资产。

房产类不良资产处置的背后究竟有多少陷阱?

厦门言起投资交易员廖大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良资产很多会有法律上的违规操作问题。比如,法拍房在流通的过程中如何正确估值,估值的方法是否经过第三方审计,估值的过程是否可信。其次是资产的来源问题,因为有的房地产中介会联手私募和高利贷等不同环节去割完全不懂合同和法律的投资者的韭菜。”

廖大为坦言,不良资产处置的预期收益有限,资产包本身定价非常不透明,所以要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很高,如果不是非常熟悉房地产开发这类法务流程的不要轻易参与。

上海法询金融资管研究部总经理周毅钦告诉记者:“收益和风险并存,近年来,银行不良资产管理越发精细化,将不良资产打包处理前,也是经过了充分调研,反复考量清收难度和清收比后才会组织对外出售。”

为什么不良资产包会被一些私募机构盯上?

廖大为分析称,原因在于此前回报相当高,而且如果将不良资产打包,同时找到下家,容易产生溢价。现在创投要投出一个独角兽非常困难,同时A股市场赚钱效益减弱,因此很多资本为了追求短平快,就会动心思做不良资产。

实际上,不良资产处置的风险或在持续攀升。

周毅钦认为,上述股权私募投资基金无法正常兑付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募集后用于处置不良资产的基金,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资产变现能力降低,周转速度和回报变得漫长,效率低下进而无法如期对基金份额持有人进行兑付;二是“挂羊头卖狗肉”,穿透后基金财产流向不符合合同规定,资金被挪为他用。

5.分期兑付:只还本不付息

目前,作为管理人的执信投资尽管积极拿出了兑付方案,但多名投资者在看到方案之后仍倍感焦虑。

根据投资者提供的份额转让协议文件,目前大致包含两种方案,分别是由第三方公司分9个月兑付投资者60%的投资本金;分30个月将投资本金兑付完毕。以上两种兑付方案适用于博耀一号、贰号投资者。

据另外一位投资者描述,还有一份兑付方案,即根据投资本金匹配相应的房产债权,可自行处置。

一位投资者向记者描述了基金兑付的最新流程:“选择30个月100%兑付本金的博耀一号、贰号客户,兑付合同签署并邮寄到指定地点后10日内支付第一笔资金,以后都是每个月的对应日打款,30个月打完。新享的客户现在签署兑付合同属于第一批兑付客户,第一笔资金会在3月底4月初到账。”

部分投资者不太同意上述提及的所有兑付方案,他们担心30个月的兑付周期太长,中间可能存在一些风险,要求返还全部本金及到期收益。要求公司披露历年交易流水的信息,以及中新公司的清算报告,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由于实控人马某军迟迟不出面面对客户,大部分业务员和客户的诉求一致。尽管基金公司私下要求业务员不要带头维权,但大部分业务员认为无法向他(她)们的客户交代。”张女士说。

截至记者发稿,执信投资公司方面未对采访函作出回应。有十余位客户已签署30个月分批兑付投资本金的协议。

11.“内外兼修”确保铁矿石资源安全

来源:2021.3.24.《国际商报》贸易投资版 记者 汤 莉

3月20日,2021(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多位专家指出,在当前中国钢铁行业整体运行稳中有进的同时,行业发展也面临着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的挑战。推动中国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保障铁矿石资源安全。

2020年,中国进口铁矿石创下11.7亿吨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5%,铁矿石价格更是创8年来新高。“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上涨再次凸显了中国钢铁行业原料供应链的脆弱和不稳定性。”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指出,这严重制约了中国钢铁行业的稳定、安全发展。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建议,为加强铁矿石资源保障,要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推动建立合理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并推进铁矿投资,以多渠道提升铁素资源保障能力。

据骆铁军透露,中钢协今年的重点工作就包括“控产能不增,保有效供给;推铁矿投资,改定价机制”等内容。

“控产能不增,保有效供给”就是要推动钢铁行业从高速增长转到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来。骆铁军指出,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不仅对国家发展全局有利,也会给钢铁行业带来益处。同时,要发挥好进出口调节作用,在保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同时,减少一般产品出口,增加钢坯、废钢等初级产品进口。

“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和定价话语权弱是长期制约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进口铁矿石价格不断走高,加剧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加下游行业成本,不利于产业链供应链良性发展。”骆铁军认为,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作用,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推动建立合理的铁矿石定价机制,让矿价符合市场规律。同时,要多渠道提升铁素资源保障能力,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国内外铁矿资源开发,把增加国产矿产量作为“补短板”的重要手段,并充分重视废钢资源回收利用,促进国内废钢资源稳步增加。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钢协党委书记兼执行会长何文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要加快建立“自主可控的”铁矿石保障新体系,促进保供稳价和供应链稳定运行。如对内,把扩大国产铁矿石供给作为近期补短板的手段之一,加快简化矿山新建和扩建的审批流程,允许绿色矿山保持运行或尽快复产,给予国内铁矿企业税费减免,从总量上降低对外依赖。对外,建议培育1~2家海外铁矿资源开发企业,统筹已有海外资源。同时,借助境外铁矿资源开发平台,布局拓展贸易渠道。

此外,针对钢铁行业面临的进口原燃料价格居高不下、盈利水平下降的经营风险,骆铁军表示,钢铁行业要通过对标挖潜,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补齐短板,提升管理水平,稳企业效益,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12.中国汽车进口恢复增势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进口成绩亮眼。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前2个月,中国汽车(包括底盘)进口16万辆,同比增加17.6%;货值553亿元,同比增长16.7%。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孙晓红表示,“国内市场需求释放、国外疫苗接种比例提升、经济有序恢复是汽车进口贸易恢复增长的必要条件,预计今年汽车进口增长比例或在10%左右。”

受疫情影响,过去一年,中国汽车整车进口数量与金额均出现下降。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整车(含底盘)累计进口93.31万辆,同比下降11.41%;进口额467.02亿美元,同比下降4.23%。“小轿车是中国整车进口车型的第一位,同比下降6.52%。德国、日本、美国为中国整车进口前三大来源国,进口额占比分别为30.4%、21.8%和18.6%。”孙晓红表示。

由于国内需求的强劲拉动,2020年中国汽车零配件进口出现微幅上升。2020年,中国汽车零配件进口321.13亿美元,同比增长0.4%。汽车关键件进口额216.42亿美元,同比下降2.5%,其中,变速箱进口额104.5亿美元,同比下降0.6%,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日本、德国、美国和韩国。中国汽车零配件前十大进口来源国为德国、墨西哥、日本、捷克、美国、葡萄牙、波兰、西班牙、匈牙利和罗马尼亚。

自2009年以来,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一。当前,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各主要车企最重要的销量来源地。据德国CAR汽车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德国三大车企大众、戴姆勒和宝马于2020年共销售了1416万辆汽车。其中,有540万辆汽车是在中国市场销售,占总量的38.2%,销量比重明显增长。美国通用汽车披露,2020年在中国市场零售销量逾290万辆,第四季度销量持续强劲,同比增长14.1%。

为巩固提升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力,全球车企均制定了明确的中国战略,部分车企持续增加在华产能,投放新产品。中国汽车进口市场规模逐渐扩大,进口品牌车型多样且不断更新换代,以高端豪华车型为主的平行进口车成为新热点。

当前,国际主要的零部件企业均已在中国设立生产和研发基地,并将其在中国的产能纳入全球汽车生产网络。据统计,中国零部件企业超过10万家,规上企业超过1.3万家,整零规模比例稳步提升至1:1,产品基本覆盖汽车产业链近1500种部品。来源:2021.3.22.《国际商报》贸易投资版 记者  刘叶琳

13.对华经贸,阿根廷要搞大动作

中国商务新闻网 阿根廷生产发展部近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阿根廷对华生产合作计划启动仪式,鼓励阿根廷企业拓展中国市场。

阿根廷生产发展部称,目前,中国是阿根廷在贸易、投资和融资方面的主要经济合作伙伴。据阿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阿中双边贸易额在2003年至2020年增长了5倍,从32亿美元增至140亿美元,2019年更是高达160亿美元。

阿根廷生产发展部部长马蒂亚斯·库尔法斯表示,中国是阿根廷开展对外贸易和投融资合作的重要伙伴。两国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合作潜力巨大。近两年来,中国稳居阿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部分月份曾跃居第一。库尔法斯说,中国不仅是阿战略合作伙伴,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典范。阿根廷须制定相应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才能充分发挥双边关系发展所蕴含的巨大潜能。

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邹肖力表示,阿根廷政府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制定专项规划和路线图,鼓励本国企业拓展中国市场,推动两国企业共同融入全球价值链、携手开拓第三方市场,令人鼓舞。

阿根廷对华生产合作计划是阿为促进双边经贸合作制定的专项规划,主要包括双边合作、中小企业对华出口计划、知识经济和服务贸易、私营部门对话、市场调研、生产性投资配套服务等六方面内容。

阿根廷生产发展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对华出口占阿根廷总出口额的9.8%(548.84亿美元),对华进口占阿根廷总进口额的20.4%(423.56亿美元)。虽然目前中国是阿根廷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自2019年以来,阿中贸易额连续几个月稳居第一,且这一趋势在2020年的各个阶段都继续得到加强。

近年来,由于两国经济的强大互补性,中国的发展和增长模式为阿根廷创造了巨大的机会之窗。中国经济的再平衡将继续为阿根廷经济增长提供需求,尤其是中国国内消费的增加可能为阿根廷出口提供新的机会。基于此,阿根廷生产发展部认为仍需要制定长期合作战略以促进阿中合作。

库尔法斯表示,通过牵头与中国启动“对华生产合作计划”这项全面的双边合作协议,向中国出口的阿根廷中小企业数量将增加一倍。这将创造新的贸易和投资渠道,为阿根廷企业在中国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上投放其产品提供机会。

库尔法斯说:“中国不仅是阿根廷的战略伙伴,而且还是新的国际经济现实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阿根廷必须制定战略以更好地进入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并融入到中国和亚洲不断增长的全球价值链中。

为支持对华生产合作计划的实施,阿根廷政府在提出该计划后将投资15亿美元,该笔投资作为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援助属于无偿支持,此外还将提供出口融资贷款。另外,阿政府还将举办培训、研讨会及商务洽谈,以促进对华出口。

阿根廷这次力促的出口产品包括有机产品、乳制品、宠物食品、饮料、果汁、马黛茶、肉类(牛肉、羊肉、禽肉及猪肉)、葡萄酒、文化教育及设计类产品,以及干果等。库尔法斯表示,“在2020年,我们75%的牛肉出口都运往中国,这突破了有史以来的纪录。”他认为肉类市场是最大的机遇之一。库尔法斯说:“中国扩大国内市场和消费者购买能力的举措为我们出口的扩大化和多样性提供了机遇。”

邹肖力表示,经过中阿抗疫合作的洗礼,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坚实稳固,正在进入崭新发展阶段。

阿根廷中小企业国务秘书梅雷迪斯表示,阿根廷生产发展部将联手各方帮助阿中小企业调整优化经营合作模式,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充分挖掘双边经贸合作潜力,推动双边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表示,中国同阿根廷的合作是多元的,除了传统领域,目前双方已开展了核能合作,未来还会推动南极科考和深空探测方面的合作。目前,中国企业在阿投资集中在当地的优势产业,比如农业、某些矿业领域、基础设施领域。现在一些企业开始投资公用基础设施,像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等。如果能够保障企业的投资环境,企业会帮助双方投资者实现共赢。来源: 中国商务新闻网  作者:张 日 时间: 2021.3.23 .

14.美协会称数字版权法对创新和互联网不利

来源:商务部网站吗2021.3.24.

数年来,美国立法者一直在考虑《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的更新方案,以便更有效地应对当下的网络版权问题。

去年12月,参议员汤姆.提利斯(Thom Tillis)提出了《2021年数字版权法》(DCA)的讨论稿。DCA是DMCA的延续。

提利斯表示:“讨论稿是过去一年内举行的一系列听证会的结果,也是数月内创作者、用户组织和技术企业的反馈结果。”

下线和反复侵权者

与现有DMCA相比,DCA提案提出了各种更新和变化。网络服务仍要删除版权侵权链接或文件,但仅仅删除内容已不够。

当版权持有人通知服务提供商其作品全部或几乎全部未经许可被在线分享时,这些平台必须确保这些内容下线。

此外,DCA还澄清了应何时终止反复侵权者的网络连接。这在DMCA中没有详细的定义,导致网络服务提供商被多次起诉。

提案起初收到的反馈褒贬不一。许多版权持有人对提案表示满意,但数字权利组织却大加指责。他们称DCA将摧毁互联网,扼杀在线创作。

提利斯要求利益相关方就讨论稿提出正式意见。

由消费者技术联盟、美国图书馆协会、计算机工业协会(CCIA)和电子前言基金会(EFF)等成员组成的Re:Create联盟指出,提案不合宪、不切实际且有损互联网生态系统。

Re:Create指出:“不幸的是,拟议草案为数字版权创造的制度显然是违宪的,对互联网创作者、用户和服务提供商来说是行不通的。”

“草案对DMCA的调整并没有总体运作良好的制度起到完善的作用,现有制度使创意、表达和创新在互联网上蓬勃发展。草案完全损坏了DMCA的核心框架,取而代之的是扼杀网络创意、剥夺消费者的选择以及损害互联网生态系统。”

Re:Create指出,DCA草案存在太多的问题,因此其无法提供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反馈,只能指出一些严重的问题,建议将整个计划返还给起草委员会。

DMCA激发创造力

与许多版权持有人不同,Re:Create强调称,DMCA近年来运作良好。网络创意在YouTube、Twitch、Instagram和Patreon平台上蓬勃发展,独立的创作者可赚取数十亿美元。

Re:Create指出,这正是国会引入DMCA的意图。现有的DMCA推动了实用艺术的进步。然而,DCA却对当下的环境造成威胁。

Re:Create警告称:“DCA将对互联网生态系统产生寒蝉效应。如果在10年前通过DCA,新的创意产业就不会产生。它不仅会阻止新的创意经济繁荣发展,云服务等其他创新技术也不会存在。”

过度监控

Re:Create强调了其他问题。例如,删除/下线要求将适用于所有在线服务,包括电子邮件提供商和云服务。Re:Create指出,这可能导致过度的监控和过滤。

Re:Create提到了“鲍勃”的例子,鲍勃分享了他的孩子们伴随着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的歌曲跳舞的视频。如果鲍勃将此视频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他的父母,并通过短信发送给他的妻子,则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

Re:Create写道:“如果鲍勃的电子邮件提供商、互联网访问提供商、他的妻子的电子邮件提供商、互联网访问提供商、他的父母的互联网访问提供商和(或)电子邮件提供商事先收到了关于泰勒.斯威夫特歌曲的通知,DCA下线要求将适用,无需发送新的通知。”

联盟称,DCA有效地将任何类型的互联网服务的提供商转变为警察、法官和陪审团。而且,屡次侵权的人有失去访问电子邮件、云托管甚至互联网连接的风险,因此代价很大。

更多的批评

例如,公共政策研究机构“R Street Institute”强调,下线要求不仅会威胁言论自由,而且还会给规模较小的在线服务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不可避免地,新法规将要求自动化系统进行大规模过滤。单就成本而言,较小的网站和开发人员就难以监控侵权,而大型服务提供商则会增加过滤工作,这会损害消费者的隐私和言论自由。”

尽管DCA出于良好的意愿,但尚未得到广泛的支持。该草案成为正式法案之前,仍然有很多要讨论的内容。

翻译:罗先群 校对:王丹

15.巴基斯坦加入《马德里议定书》

来源:商务部网站2021.3.24. 

从2021年5月24日起,巴基斯坦的品牌所有者可通过马德里体系在本地和全球注册和保护商标,因为巴基斯坦于2021年2月24日加入了《马德里议定书》。

本地品牌所有者可通过马德里体系提交一份涵盖123个区域和107个成员的国际商标申请,且只需支付一笔费用,包括:基础费用、每个被指定缔约方收取的补充/单独费用以及超过3个商品和服务类别后每个类别所需附加费用。

由于该体系带来的便利,品牌所有者可以更加有效地扩大和发展业务以及实施知识产权。

随着巴基斯坦加入马德里体系,在巴基斯坦做生意或计划进入该市场的外国公司可以提交一份国际申请在巴基斯坦保护商标。

翻译:罗先群 校对:王丹

16.外贸企业如何惠享RCEP红利?

2021-03-22 14:09:10 中国商务新闻网站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将为外贸企业提供一条出口转型、打通国际市场的新路径。

对于协定带来的利好,有关业内专家提醒,除关税方面的优惠,RCEP协定可实现15个成员国之间的成分累积,打破现有中韩、中澳、中国—东盟等不能跨协定累积的限制。

同时,背对背原产地证明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中间缔约方的出口商对已出具原产地证明的货物再次分批分期灵活出具原产地证明,相关货物在销售给其他缔约国时仍然享受协定税率。这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在销售策略及物流安排方面的灵活性。此外,原产地声明将在RCEP框架下大规模使用,切实提升自由贸易协定实施的便利化程度。

产品符合RCEP原产地规则并按进口缔约方海关要求申报享受相关协定税率,是进出口企业实现降税及零关税的前提。

为帮助企业更充分享受RCEP带来的关税减让优惠,业内专家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明确原产地规则。在中国或其他缔约方成员国生产产品,并不能自动享受RCEP协定税率,还应按照相关原产地规则进行判定并获得符合规定的原产地证明。RCEP协定项下的原产地规则复杂多样,企业可根据自身产品特征明确原产地资格、直接运输等概念,提升相关信息申报的准确性。

二、准确选择优惠协定。中国除在RCEP项下与其他14个成员国实施5张关税减让表外,同时与已经签署的中国-东盟、中国-新加坡、中国-韩国、中国-澳大利亚、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以及亚太贸易协定6个区域贸易协定形成税率交叉,企业可从降税清单产品范围、原产地标准宽严程度、关税减让幅度、操作程序便利程度等方面综合考量,选择最适合自身需求的自贸协定。

三、关注原产地声明制度。RCEP原产地证明除传统的原产地证书外,还新增了多种形式,建议企业提前了解原产地声明相关制度,选择适合自身的原产地证明模式,提升通关效率。

四、更大范围优化供应链布局。建议企业结合不同自贸协定及前述区域价值确定、区域成分累积、背对背原产地证明等规定,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企业管理效能。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站

17.全球经济仍需防范潜在风险(经济透视)

2021-03-17 10:53:08 人民网-人民日报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日前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经济今年将以5.6%的速度反弹,较去年12月的预测高出1.4个百分点。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值上调0.3个百分点至5.5%。

去年,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创下新高。未来,通过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将给全球市场提供更加坚挺的需求支撑,也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加稳定的动力来源。

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之所以普遍乐观,主要基于三个原因。首先,在疫情冲击之下,2020年各国经济增长普遍受挫,低基数是今年同比数据向好的重要原因。其次,在同疫情赛跑的过程中,疫苗胜出的概率在上升。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加紧疫苗注射,疫情拐点将加快到来,各国复工复产也将随之加速。再次,一些国家实施的宽松财政货币政策,继续为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

在乐观预期之下,世界经济的复苏前景仍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新兴市场国家尤其需要防范潜在风险。疫情发生后,美联储实施了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剧了全球流动性过剩,新兴市场国家迎来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入与本币升值。一旦美国经济超预期反弹,美联储边际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资本流出压力,甚至引发资产价格大幅下挫与本币汇率显著贬值。此外,由于各国疫苗接种进程不尽一致,疫情走势也存在不对称性,对大多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依旧构成较大风险。

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市场国家的复苏进程更易受到政策空间的限制。疫情防控期间,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实施了极其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并在短期内稳定了金融市场、提升了实体经济。然而,新兴市场国家或是迫于债务压力,或是担心本币贬值和资本外逃,实施反周期宏观政策的能力较弱、空间较小,导致本轮疫情冲击之后的经济复苏也较为缓慢。面对各类不确定因素,中国今年设定了适度的经济增长目标,一方面为经济结构性改革、防范金融风险保留了政策空间,另一方面也给未知风险导致的经济波动留有余地。

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各国合作应对至关重要。只有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疫情都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经济增长才能出现实质性改善。未来,国际社会还应进一步加强疫苗合作、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支持,推动世界经济早日走出疫情冲击下的衰退阴影。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研究员 张明)

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8.中德贸易:优势互补韧性十足

2021-03-19 15:38  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中国商务新闻网 直面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德双边贸易阔步向前。德国联邦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德中双边贸易总额同比增长3%,中国连续五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今年1月德中贸易继续增长,中国仍是德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

经济优势互补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的初步数据,经工作日和季节调整,1月德国商品出口额环比上升1.4%,商品进口额则环比下降4.7%。数据还显示,当月中国是德国最大进口来源国,德国从中国进口商品105亿欧元,同比增长1.1%;德国对中国出口商品75亿欧元,同比增长3.1%。

上述数据延续了中德贸易稳步向前的势头。德国联邦统计局1个月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和德国双边贸易总额仍同比增长3%,约为2121亿欧元。其中,德国从中国的进口额约为1163亿欧元,比2019年增长5.6%;对中国出口额约为959亿欧元。中国连续五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德贸易稳定发展得益于两国关系良好、经贸合作紧密。两国贸易优势互补日益明显,德国凭借先进制造业抓住了中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不断扩大开放的市场机遇。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欧班列的长足发展也缩短了中德之间的“经济距离”,促进了两国产业链的相互衔接。

数据显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不断增加,2020年,仅从重庆直达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渝新欧)就开行了2603班,同比增长72%。

对于推动中德贸易增长的积极因素,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春顶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首先,中德经贸合作发展潜力大,贸易互补性强。中国不断扩大开放,增加了对德高质量商品的进口;同时德国经济逐步从疫情中恢复,扩大了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其次,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商品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替代性,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加快增长的核心动力。最后,德国为应对疫情采取的经济刺激方案扩大了需求,中德贸易成为德国经济恢复的重要支撑力量。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与德国保持密切合作,积极开展医疗物资合作,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为人员和货物跨境流动提供便利,为中德贸易的平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报道,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中国问题专家克里斯蒂娜·奥特日前表示,受益于中国经济好转,德国企业在华业务蓬勃发展,而其他重要市场受疫情影响形势依然紧张。

发展前景看好

得益于中德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广、潜力巨大,双方不仅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拉紧了合作的纽带,在数字经济、绿色环保、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同样也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在李春顶看来,中德贸易发展前景广阔,具有长远的经贸合作潜力。从贸易发展潜力来看,德国的竞争优势在于高端制造业,中国的巨大市场将为德国产品提供空间。中国的优势产品仍处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逐步升级的进程中,“中国制造”在德国具有刚性需求。中德以及中欧经贸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尤其是随着中欧投资协定如期完成谈判,未来中德贸易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白明表示,当前中国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德国工业发达,在机械、汽车、化工等领域不仅拥有众多世界知名的大型企业,还有很多行业“隐形冠军”,合作势必成为亮点。比如,在汽车领域,汽车是德国重要的支柱产业,而中国汽车市场体量庞大,双方在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5G领域等方面可抓住机遇扩大合作。未来,两国在软件设计、旅游、技能教育、航运等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也有更多机遇可期。

19.全球供应链面临断链危机吗?

2021-03-18 11:19  文章来源: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

1990年代兴起的“全球价值链革命”推动了过去三十多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是否有效参与了全球价值链分工,能否有效利用全球供应链,对一家企业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全球供应链受到了大部分国家、企业和社区的欢迎和支持,它给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带来了廉价的商品,使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提高了生产力。然而,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同样的价值链贸易和全球供应链却饱受诟病。很多人认为它减少了本地就业机会、全球供应链易受外部环境冲击,并且会损害了国家经济安全。2020 年 10 月底,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专家撰文,分析了当今全球供应链面临的危机。以下是该报告的全文编译,供参考。

虽然特朗普总统和新冠肺炎疫情是导致全球供应链发生这种转变的重要成因,但全球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也“功不可没”。此外,政治因素和技术进步也制约了全球供应链的扩张,重塑了全球供应链的版图。但上述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增长还有待观察。

一、兴起

供应链是根据市场力量,将生产阶段分割在几个不同的地点而产生的。这种供应链主导了当今的货物生产。在上世纪的后 30 年里,一些跨国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可以自由地在世界各地寻求合适的生产基地。事实上,从1970 年到 2008 年间,全球供应链蓬勃发展,主要归因于贸易壁垒和运输成本的降低,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等。

那些总部在高收入国家的跨国公司,可以将劳动密集型任务“离岸”至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低工资的“红利”。贸易自由化取消了许多贸易和投资壁垒,使得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追逐效率。与此同时,航运集装箱技术的扩散极大地降低了两地之间的运输成本。

“区域中心”是全球供应链的一个标志。“中心国家”从周边国家进口零部件、出口成品。早期时候,德国、美国和日本分别是欧洲、北美和亚洲的“区域中心”。但是,2000 年后中国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上述版图。到 2017 年,中国取代了日本成为亚洲的“区域中心”。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区域中心”。

许多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亚洲国家)得益于这种“区域中心”的改变。以越南为例,过去 20 年来越南经济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归因于越南国内的贸易改革(如降低关税)、基础设施升级、接近高附加值电子零部件的区域供应者(如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等)以及大量训练有素、低成本的劳工。如今, 越南是世界上第二大智能手机出口国,生产 40% 的韩国三星手机。

二、衰落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预示着全球供应链“好日子”的终结。供应链是商品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外商直接投资(FDI)构成了供应链的“结缔组织”。根据世贸组织(WTO)预测,2020 年全球商品贸易下降 1/3,联合国《2020 年世界投资报告》预测 2020 年 FDI 下降 40%。商品贸易和FDI 的下降主要归因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经济崩溃。但即便没有发生疫情,商品贸易和 FDI 也面临着巨大的下降压力。

三、特朗普冲击

特朗普总统上任伊始就与中国开打贸易战。中国相应采取报复措施,导致两国之间的供应链严重紊乱。坦白地说,美国的确可以埋怨中国的贸易和投资措施(特别是知识产权问题)。但是,与其前任不同的是,特朗普总统选择了对抗而非外交的方式加以解决。事实上,对于中美两国而言,对抗所带来的政治好处远大于经济损失。

作为与中国开打贸易战的“开胃菜”,特朗普总统援引了《1962 年贸易扩展法》第 232 条,以损害国家安全为由限制钢铝产品的进口。钢铝作为中间品,是典型的供应链材料,在成为汽车、飞机、啤酒罐等最终产品前,数次跨境流动。2018 年 3 月起,美国所有的钢铝进口面临 25% 和 10% 的关税。

特朗普政府迫切希望达成《美墨加协定》(USMCA),以取代“史上最糟糕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加拿大和墨西哥占美国钢铝总进口的 25%,正好利用美国迫切想要达成 USMCA 的愿望,提出豁免征收232关税的要求。美国的一些盟国(如韩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等)同意实施出口限制,以换取豁免征收钢铝关税。

2019 年 5 月,特朗普总统扬言,要对汽车及零部件征收关税,原因是汽车及零部件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但美国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对汽车及零部件征收关税。

早在 2017 年 8 月,特朗普总统援引了《1974 年贸易法》第 301 条,对中国滥用知识产权进行调查。结果也在预料之中,2018 年 7 月,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 2500 亿美元的产品征收 10% 和 25% 的关税。中国采取报复性措施,双边关系受到极大影响,供应链首当其冲。正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大部分贸易源于美国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贸易战极大地影响到高科技供应链,也影响到美国跨国公司生产高附加值、创新型中间投入品”。

美国的科技巨头(如苹果、微软、谷歌等)为降低影响,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生产线转移到越南和泰国。供应链被重置,但并没有像白宫预料的那样重回美国。

经过谈判,中美双方于 2020 年 1 月达成“第一阶段”协定。中国承诺到 2021年年底前额外进口 2000 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和服务(相较于 2017 年水平)。作为回报,特朗普总统同意关税不会进一步升级。但是,中美之间的停火关系是脆弱的,一个原因是受疫情影响,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声称美国干涉香港和新疆问题。

美国鹰派认为,与中国继续商贸往来会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因此,2020 年 4 月,在特朗普总统的授意下,美国商务部宣布,禁止向中国出口用于军事用途的技术。这条新规定要求,在向军事终端用户以及为中国、俄罗斯、委内瑞拉提供军事支持的私营企业出售技术时,必须取得出口许可。受到出口管制的产品包括半导体设备、飞机零部件、传感器等。

2020 年 5 月,美国商务部长罗斯针对中国的科技巨头华为公司制定了一条新规则,要求任何美国公司禁止使用美国设备或软件为华为及其子公司设计、生产芯片,此举极大了扰乱了科技行业的全球供应链。

中美贸易战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把生产带回美国,而是将供应链重新配置到了亚洲和拉美国家。或许这仅仅是个开端,2019 年中美双边商品贸易下降,但全球运输仍达 5600 亿美元。特朗普总统近期宣称中美两大经济体的脱钩仍是一个“可行的选项”。

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放大了特朗普总统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事实上,中国、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封锁政策”凸显了世界贸易体系应对这种灾难性事件的脆弱性。例如,尼桑、现代等汽车制造商因无法从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不得不停止国内生产。供应链的多样性此时变成了一句“空话”。

随着疫情的不断扩散,许多国家开始限制或禁止医疗产品的出口,特别是个人防护装备、机械呼吸器、关键药品等。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的说法,中国于2020年1 月疫情刚爆发时刻意隐瞒了事态的严重性,囤积了大量的医药用品。中国的个人防护装备出口大幅下降,口罩出口同比下降了 24%。由于中国是个人防护装备的主要供应国,中国的囤积行为促使全球医疗产品的进一步短缺。

中国并不是疫情期间唯一一个限制医疗产品出口的国家。欧盟和美国等国家也迅速采取了出口管制措施。研究表明,全球有 89 个国家采取了156 项出口管制措施。这些出口管制措施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导致医疗产品的短缺和价格的上涨,使得许多国家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放弃追求供应链效率。

五、保护主义

以国家利益为由采取的保护主义并不仅限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强调通过“回流”政策吸引企业撤离中国,而将成本、效率等问题抛之脑后。

早在疫情暴发前,关于“离岸”和“外包”的反对声早已不绝于耳。如今,“离岸”“外包”等字眼成为“工厂关闭”“就业丧失”的代名词,背上了政治包袱。理性的宏观经济分析被搁置在了一边。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特朗普和桑德斯都抨击美国的跨国公司抢走了美国工人的饭碗。但是,他们的观点却得不到事实的论证。例如,有研究表明,从中国进口的增加与美国就业岗位的减少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也有研究表明,美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数量与美国本土就业的增长存在强烈的正相关性。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白宫顾问纳瓦罗一直以来都是“把就业带回美国”观点的强力支持者。莱特希泽近日在《外交事务》上发文,称特朗普式的重商主义增强了“工作的尊严性”,而全球化剥夺了美国工人的就业机会,损害了美国的制造业基础。

纳瓦罗坚持认为,美国企业应该通过国内供应链,既生产中间品,又生产制成品,声称就业和工资增长会随之而来。而成本和生产力问题却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疫情问题给了纳瓦罗另一个“增强美国制造业并带回就业”的理由,从制药行业开始。作为《国防生产法案》的协调人,纳瓦罗寻求制药供应链的回流。2020年 5 月,在纳瓦罗的鼓动下,特朗普政府与药企 Phlow 公司签署了一项总金额 3.54 亿美元、为期 4 年的合同,该公司将在美国生产治疗新冠病毒所需的仿制药和制药原料。Phlow 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弗吉尼亚,但主要在印度和中国生产仿制药的生产商。

关于供应链回流的运动并不止于制药行业。特朗普政府和美国国会都在大力尝试吸引美国企业撤离中国回流美国。特朗普政府提议的“回流基金”拟向“基础”美国企业划拨 250 亿美元的资金,此举既降低了效率,又有可能违反 WTO 规则。

来自密苏里州的共和党参议员 Josh Hawley 不仅希望 WTO 关门大吉,还希望为国内生产提供投资补贴。另一名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共和党参议员 Marco Rubio  2020年 5 月提出一项法案,拟提高在中国的美国企业的所得税。美国两党的立法者希望能够向美国的半导体行业提供 370 亿美元的研发和设施建设补贴。

虽然白宫的首要目标是把供应链带回美国,但退而求其次可以切断源自中国的供应链。一些企业因感受到了政治压力,并且发现多元化战略的价值,这些企业选择切断与中国的关系。但此举对生产力和增长的影响到底如何仍有待观察。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熟练劳动力和基础设施都比不上中国,但是,一些东南亚国家和拉美国家正在追赶中国的步伐,甚至成为中国的一种补充。越南、印尼、泰国吸引了汽车零部件、电子和纺织品的外商投资, 而新加坡的有力竞争者中国香港吸引了金融服务方面的外商投资。那些想要完全摆脱中国束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墨西哥、土耳其和部分东欧国家。

《华尔街日报》曾报道过几家美国企业把部分生产线转移至菲律宾、越南和墨西哥。工业泵生产商 Omnidex 公司把部分生产线从中国搬至越南,运动相机生产商 GoPro 公司转移部分生产线至墨西哥,同时保留了中国的部分生产线以服务其他市场。

但是,不少企业即使遭受来自特朗普的政治压力以及 25% 的关税措施, 却因成本问题还是无法下决心把供应链撤离中国,由此可见,重新安置的成本有多高昂。

六、技术冲击

除了特朗普总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技术进步也对供应链产生一定影响。机器人、物联网、3D 打印、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其他信息技术使得全球生产进一步分工细化。与此同时,技术正蚕食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例如,制造业的多用途机器人可以与 8 美元时薪的人力劳动相竞争。因此,当低劳工成本不再构成比较优势时,那些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的企业可以更多地回流美国。

自动化和回流在高科技行业里尤为重要。注意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先进技术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分割,创造出了新的供应链,这在健康、教育、金融等服务业里表现得尤为明显,数字技术创造出了大量新的供应链网络。

七、潦而不倒

为应对冲击而实施的降低成本、确保制造业弹性的战略因国家和行业的不同而不同。例如,那些依赖高质量基础设施和熟练工的企业为留在中国,不得不支付一定的“溢价”;那些想要降低对单一供应者依赖的企业可以尝试多元化战略,比如撤离中国转移至东南亚、拉美等国家;那些为响应保护主义政客言论的企业至少表面上会做出把工厂搬回本国的决定。

但是,历史雄辩地证明,全球经济一体化、生产分割、发挥低成本比较优势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技术可以增加企业生产什么、在哪生产的选择。特朗普和新冠肺炎疫情无法阻挡世界经济专业化发展的历史洪河。

2021.3.22.转载自商务部网站

20.商务知识----贸易保护措施的负重代价

贸易保护负重代价。即由于没有按照国际市场价格安排本国的生产和消费而造成的国内生产和消费政策的扭曲。一国应该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然而,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结果却使一国被保护的国内同类产品的进口价格过高而造成消费决策的扭曲,产生“消费负重”。同时,由于生产受保护产品的企业获得的获得的补偿过多而造成生产决策的扭曲,产生“生产负重”,使该国不能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和本国比较优势来安排生产。

编辑:政策法规处(公平贸易处)2021.3.31.16:32

返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