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上海大都市圈 提升宁波制造业协同发展水平信息来源:市商务局    
发布日期:2020-03-06 11:34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E E9EBFE EAEAEF FFFFFF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进入实质性全面深化阶段。今年初,正式对外发布的《浙江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加强宁波都市圈与上海大都市圈协调联动。与此同时,《上海市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亦明确提出,以“1+8”的范围推进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及湖州九大城市,促进区域空间协同和一体化发展。宁波作为上海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和宁波都市圈核心城市,发挥自身制造业优势,提升与上海大都市圈的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是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争取主动、抢抓机遇的关键举措。

  宁波制造业对接上海大都市圈的基础与机遇

  一方面,从支柱产业看,宁波与上海协同发展前景广阔。汽车和石化均为两地支柱性产业,在两地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都超过35%,而上海的产品结构较宁波更为高端,具备带动宁波产业升级的能力。在汽车产业方面,上海市汽车制造业以整车生产为主,整车产值超过3600亿元,拥有上汽通用、上汽集团、上海大众等国内顶尖的整车制造企业。宁波则以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其产值占全部汽车制造业比重超50%。在石化产业方面,上海石化产业产品高端化优势明显,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制造业产值规模达4000亿元,占到全部石化产值的91.1%。宁波主要集中在上游原油加工和部分中游产品,下游高技术含量的石化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比重相对偏低,仅为53.6%,低于上海近40个百分点。相较于上海大都市圈内其他城市,宁波的石化和汽车产业发展居于领先地位,具备与上海“互动”的比较优势。

  另一方面,宁波部分特色产业将在一体化格局中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见图表)。与圈内城市相比,宁波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规模均处于中游水平。比如,在装备制造业上,上海、苏州发展规模更大;在纺织服装业上,苏州、无锡与宁波旗鼓相当。从细分领域来看,这些城市各有千秋。比如,宁波在家电、注塑成型装备、高端纺织缝纫装备、模具、轴承、液气密、紧固件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苏州长于电机制造、电梯行业、光纤等,常州的工程机械、输变电设备、农业机械等具有较高知名度。此外,宁波新兴产业发展较为薄弱,与其他城市相比,尚未形成单项突出优势。如何利用一体化发展机遇壮大优势、补齐短板,是宁波下步产业发展需要解答的命题。

  推进宁波制造业对接上海大都市圈的对策建议

  上海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是辐射带动圈内发展的重要极核,宁波在谋划参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系列举措中,也将对接上海作为其中的重点。宁波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可选择路径中,积极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一是以宁波前湾浙沪合作发展区为核心,打造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积极对接《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方案》等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宁波前湾浙沪合作发展区,打造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区和非核心功能疏解承载地,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强化与上海都市圈内城市的合作联动,建立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共商共建机制,在宁波前湾浙沪合作发展试验区框架下,优先布局一批示范性的沪甬产业合作大平台、大工程、大项目,建立跨区域的产业转移、园区合作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探索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创新模式。

  二是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目标,深度融入都市圈高质量产业合作体系。在汽车、石化两大支柱产业上,持续深化与上海合作。聚焦上海国际汽车配套产业园、上海国际汽车城等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平台,强化本地零部件企业与上海整车制造企业对接,引入上海整车企业在宁波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汽车服务业基地。依托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平台,推动宁波油品、煤炭、LNG等能源储运中转加工交易基地建设,同时,加快落实宁波石化经济开发区与上海化学工业园区的项目合作,促进我市化工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在特色产业领域,通过项目合作、平台共建等形式推动宁波特色产业协同联动发展。比如,着眼于提升智能家电发展水平,推动慈溪小家电智造小镇、鄞州工业园区、余姚低塘家电产业园等产业园区,与上海中小企业品牌促进中心、上海知名品牌设计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合作对接。针对宁波新兴产业较为薄弱的现状,借助区域一体化的机遇,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等产业,优化产业政策体系,加快引进一批产业合作项目,以项目招引为抓手积蓄后发优势。比如,在航天航空领域,加强与上海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合作,吸引国内外知名通用航空整机项目、发动机制造、关键零配件等企业入驻,力争在宁波打造大飞机配套基地。

  三是以科创要素对接为重点,推进区域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发挥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集聚高端要素的枢纽作用,以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引领性科创策源地为战略目标,对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合力培育“长三角科创圈”。主动对接长三角协同创新产业体系总体方案设计,鼓励我市行业龙头企业在上海大都市圈内参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融入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建设。鼓励我市龙头企业在圈内城市互设人才合作交流平台,通过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星期天工程师”等方式柔性引进创新人才。着力推动上海高校、科研院所来甬联合办校办院和人才交流,推进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同济大学联合宁波工程学院共建汽车学院和汽车研究院等载体建设。

  本文系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返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