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公平贸易提示信息(2019.第1期)信息来源:商务部网站等
发布日期:2019-01-02 09:11
1.美再拿知识产权对华"说事":树欲静而风不止 特约
来源:中国网---源观点中国 2018-12-11
在元首会晤为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再定调、中方本着最大诚意为贸易摩擦“降温”的积极时刻,博尔顿再发涉华知识产权荒谬言论。树欲静而风不止,美方负面杂音正在加剧中美经贸谈判的复杂性。
作者:孙立鹏
孙立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
美国东部时间12月4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公然呼吁加强立法,禁止中国所谓的“窃取美国知识产权”的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并扬言“这不是一个关税问题,而是捍卫美国知识产权的方式”。
在元首会晤为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再定调、双边贸易谈判即将重启、中方本着最大诚意为贸易摩擦“降温”的积极时刻,博尔顿再发涉华知识产权荒谬言论。树欲静而风不止,美方负面杂音正在加剧中美经贸谈判的复杂性。
一、
美国指责我“知识产权偷盗”站不住脚。特朗普政府老生常谈、“不厌其烦”地拿知识产权对华“说事”,中国政府已经多次正面回应。我国商务部《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中指出,中国对美国支付的知识产权使用费从2011年的34.6亿美元增加至2017年的72亿美元,6年时间翻了一番。此外,中国为知识产权保护做出了巨大努力,增加多项立法,处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周期是全世界最短的之一。但美国却对中方的努力视而不见、选择性遗忘,揣着明白装糊涂,凸显特朗普政府“醉翁之意不在酒”。
美国或以此增加中美经贸谈判砝码。根据白宫网站12月2日声明,90天内中美谈判焦点在于“强迫”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网络安全、服务业与农业问题。可见,知识产权及相关科技问题,是中美未来谈判的优先事项和焦点之一。所以,美方再次抛出所谓的“窃取”知识产权,或意在对华极限施压,获得更多谈判砝码和主动。
中美科技竞争博弈悄然拉开序幕。中美知识产权之争,实则是科技的较量与博弈。回顾这一年,如果说中美经贸摩擦是两国博弈的“主线”,那么还有一条“暗线”就是科技之争。4月,美国悍然对中兴发布出口禁令,打击中国高科技企业。8月,特朗普签署《外商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主要目标针对中国获取美国关键技术乃至新兴技术;10月,美国财政部再发“试点计划”,明确在新能源、机器人等27个行业和部门加强投资审查,与《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大多重合;11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出台出口管制框架,涵盖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微处理器技术等14项先进技术,再次剑指中国;12月初,美国蓄谋已久,怂恿加拿大以龌龊的手段抓捕华为公司的孟晚舟,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再下“黑手”。而博尔顿的言论,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
特朗普政府“暗箭”连发,具有双重考虑:一方面,维护美国竞争优势,打压中国经济崛起。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2017年中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达4.9万件,仅次于美国。有10家中国企业进入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量前50位。数量背后凸显中国科技的进步,这已经让美国寝食难安、如鲠在喉。因此,美国拿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产业补贴政策“不公平”等为借口,目标锁定《中国制造2025》,意在打压中国经济崛起,永远将我们按在全球产业链低端。
另一方面,美国正在长远布局。目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已经起航。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第四次科技革命将聚焦于物联网、人工智能、企业可穿戴设备、增材制造。中国在上述科技领域具有很多后发优势,美国加紧在新兴领域对中国的防范和打压,意在维护科技霸权,赢在未来。
二、
谈判“降温”仍是中美最佳选择。事实上,近期中美元首会晤取得积极成果,确保了两国关系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未来务实谈判,合作共赢仍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包括博尔顿指责中国知识产权在内的美方连续“小动作”,体现了特朗普政府面对中国日益强大的心态失衡、缺乏自信。为此,中国应该保持战略定力,将90天的谈判视为最重要的优先事项。只有谈判取得务实成果,中美贸易才能真正“止战转和”,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长期看,中美关系需要再定位与再思考。此轮贸易摩擦终将结束,但中美竞争与博弈才刚刚展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已经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者,中美关系正处于建交以来的最复杂、最难掌控的十字路口。尤其是,今年一系列事件和美方的强硬立场,更需要让我们警醒。美国因素将伴随中国经济崛起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历史进程,是时候对中美关系进行再定位与再认知了。
做好自己的事仍是根本。2035年前后,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这是必然历史趋势。只要中国继续坚定改革开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做好国内各项工作,就没有人能够阻止我们前进的脚步。(责任编辑:唐华)
2.中国与巴拿马关系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特约
来源:中国网---源观点中国 2018-12-05
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在两国政府的共同谋划和两国人民的一致努力下,两国关系一定可以再创新高,开拓中巴、中拉关系发展新时代。
作者:吕洋
吕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当地时间12月2日至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巴拿马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首次到访巴拿马,也是中国国家主席历史上首次访问巴拿马。通过此次访问,中巴两国进一步加强政治互信,夯实合作成果,共同谋划发展蓝图,必将推动两国关系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政治互信持续深化。此次访问是习近平主席对2017年11月巴雷拉总统访华的回访。两国自2017年6月正式建交后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实现了元首互访,深刻反映出双边关系发展动力强劲、需求热切。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巴雷拉总统举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双方一致认为两国建交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巴拿马恪守一个中国原则的正义宣言,中国尊重巴拿马对运河主权,对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坚定支持必将为两国多领域合作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从而惠泽两国人民。
发展战略全面对接。访问期间,两国元首为中巴关系长远发展擘画蓝图。习近平主席指出,巴方“2030年国家物流战略”同中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巴拿马作为首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拉美国家,有望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以高速度、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和推进互利合作,成为“一带一路”与拉美对接的新的重要枢纽,有望为中拉整体合作发挥更大推动作用。
经贸合作继续夯实。此次访问,中巴两国首脑共同见证了两国在贸易、基建、融资、海事、电子商务等领域近20项合作文件的签署,两位领导人还共同会见了出席中国-巴拿马经贸合作论坛的双方企业家代表,为两国务实合作再添动力。目前,中国已成为巴拿马第二大贸易伙伴、科隆自由贸易区第一大供货国。两国自由贸易协定取得积极进展,即将达成全面、高水平、互惠的自贸协定,巴方还将继续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扩大对华出口。
届时,巴拿马的海鲜、水果、咖啡、肉类等优质产品将以更优惠的价格走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将走进巴拿马,科隆平安城市项目将有效维护科隆市民安全,科隆集装箱港口、巴拿马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基建项目正为巴创造数以千计的工作岗位。中巴两国倡导自由开放的经贸合作,不仅为推动两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更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发出了普惠共赢、包容发展的时代强音。
互联互通前景喜人。巴拿马以互联互通立国,当前正积极推进“2030年国家物流战略”,力求打造世界级物流中心。中国则是素有“全球贸易晴雨表”之称的巴拿马运河第二大货物来源国和第二大货物目的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巴拿马运河第二大用户。此次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巴雷拉总统共同参观了巴拿马运河新船闸,并见证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玫瑰轮”过闸,揭开了中巴互联互通建设的新篇章。未来,随着中巴航运保障机制落实,物流网络全面铺开、两国直航高效运营、铁路、公路等区域联通工程稳步推进,中巴两国的物流运输和航运事业有望迎来更大发展,为两国和世界贸易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人文交流拉近民心。习近平主席此次对巴拿马的访问,将进一步拉近巴中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深化两国人文和地方等领域交流,便利双方人员往来,夯实两国关系民众基础。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彭丽媛应邀会见巴拿马总统夫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拉美区特别亲善大使、巴拿马全国幼儿综合护理理事会主席卡斯蒂略,并共同出席艾滋病防治公共宣传活动,体现了两国在艾滋病防治和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愿景,也展现了两国携手、共惠民生的美好期望。随着中巴文化、教育、卫生、旅游、新闻等各领域交流日益密切,两国人民往来和了解更加深入,中巴人民世代友好的种子必将成长为参天大树。
虽然中巴两国建交至今仅仅1年零6个月,却承载着两国160年友好交往的历史,汇聚着400万巴拿马人民、28万巴拿马华人和13亿中国人民的热切期待。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在两国政府的共同谋划和两国人民的一致努力下,两国关系一定可以再创新高,开拓中巴、中拉关系发展新时代。(责任编辑:郭素萍)
3.全球企业搭乘“中国快车” 进口博览会“热潮”不退
2018-12-11 0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12月11日电(记者周蕊)进口博览会的明星展品正在“变身”商品,“一带一路”沿线企业搭乘上“中国快车”,第二届进口博览会迎来“报名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落下帷幕一个月来,全球企业的热情不退,进博会持续升温。
从6天到365天,明星展品变商品
上海,虹桥商务区,进口博览会的明星展品正在“变身”商品。
500公斤西班牙火腿,原本打算进口后在国内销售半年,但在短短6天的进口博览会上就“一售而空”,蓝恩喜诺公司遭遇了一场“幸福的烦恼”。
这家公司曾经以西餐厅、高级酒店等为主要的销售渠道,第一次试水面向居民销售,其效果让公司首席运营官任胜楠直呼“没想到”。为了能尽快抓住进博会效应,公司紧急从西班牙加急订购、制作和空运了一批新鲜的西班牙火腿到上海,准备在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开启常年的保税展示以及面向零售端的销售,“进驻电商企业、开设线下体验店、签约2019年第二届进口博览会等动作也正在逐步推进。”
和蓝恩喜诺公司一样,从进口博览会后“移师”到数公里外的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还有40多个全球品牌,来自澳大利亚、格鲁吉亚、意大利的红酒,英国的康多蜜尔奶粉,美国的特斯拉汽车,乌克兰的巧克力和葵花籽油等正在开启“展品变商品”的新征程。
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商务发展处副处长朱莹华说,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按照“品牌控制、价格控制、品质控制”三个制度进行设计,对入驻品牌通过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围绕品牌价值、货源渠道、经营能力等作出判断。通过实行的零租金保税仓库和各项优惠政策,进驻平台的进博会展商、境内外企业和贸易机构将可以低成本实现保税展示交易,开拓中国市场。依托现有保税仓,在一期按照B型保税仓功能探索常态化保税展示交易模式基础上,2019年还将建成5万平方米以上体量的保税仓库二期,惠及更多的商务区内外企业。
从“一带一路”到中国,搭乘“发展号便车”
上海,黄浦江边,璀璨的灯光照亮了万国建筑。
外滩亮化工程的“帮手”之一是进口博览会上的明星展商飞利浦照明,这家刚刚更名为昕诺飞的荷兰企业,在博览会上展示了刚刚面世的可见光通信技术(LiFi)和智慧城市照明系统,并和中国建材集团、武汉防灾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昕诺飞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王昀说,进博会不仅让企业获得了展示最新科技的平台,开拓了商机,更在整个备展参展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受益的全球企业并不只有巨头们,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小企业也正在获得中国市场带来的丰沛机遇。
“进口博览会上对接的成果让我喜出望外。”格鲁吉亚展商上海欧传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可夫说,公司在进口博览会上展示了不少在中国市场尚属“冷门”的进口食品,比如格鲁吉亚特色的小饼干、玫瑰精油提取的饮料等,还与辽宁锦州市签订了价值人民币3000万元的合作协议,未来有望将部分加工程序落户当地。
现在,杨可夫不仅忙着考察“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也启动了在中国建设加工工厂的前期准备工作,“希望能让格鲁吉亚的玫瑰飘香中国”。
从上海到全球,第二届进博会迎来“报名热”
悉尼,世界广场,一封来自中国的“电子邀请函”出现在大屏上向全球企业发出了邀请:“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欢迎您!”5家澳大利亚企业在第二届进博会的推介活动上报名签约,展览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
企业的热情与首届进口博览会上的踊跃成交分不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的官方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共有116家企业、 200个品牌参加首届进博会,展览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共与338家中国企业达成成交意向,金额24.4亿美元。
7日,进口博览会参展商联盟秘书处正式在上海成立,这标志着由部分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自发建立起来的展商联盟步入常态性开展工作。
进口博览会参展商联盟的成员包括数十家参加首届进博会并已经签约参加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的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说,参展商联盟未来将打造成为优质参展企业的交流合作平台、连接参展各方信息与资源的共享平台,以及为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经贸商务往来与发展建言献策的智囊平台。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刘福学说,第二届进博会企业展的报名工作于2018年7月1日启动,目前已经有1000多家企业报名,其中,进口博览局经过筛选,已经和大约100家企业签约,展览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下一步,进口博览会还将前往印度尼西亚、美国、巴拿马、巴西等国家和地区推介。
4.“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商事争端解决
2018年12月5日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与深化,国际商事纠纷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商事主体之间的纠纷势必不断增加,构建一套行之有效、普遍接受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打造具有国际公信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效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平台,对于保障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将发挥重要作用。鉴于“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历史传统以及法律体系上的巨大差异,现行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已经不能适应“一带一路”商事纠纷解决的需求,亟须建立一个多元、便利、专业的一站式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平台,为国际商事纠纷提供更加高效、快捷、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
打造国际法治合作新平台
基于这样的考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建立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新机制设计了基本框架和思路。根据《意见》,“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组建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和打造诉讼、调解、仲裁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是对我国传统的涉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与发展,也是对当前世界上已有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平台的有益补充。
从纠纷解决的范围来看,虽然建立该纠纷解决机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打造一个可预期的“一带一路”法治保障机制和构建有序的法治营商环境,但是该纠纷解决平台并不仅限于处理“一带一路”涉及的跨国商事纠纷,而是为解决国际商事纠纷创建一个开放、专业、高效、便利、包容的平台。换言之,非“一带一路”涉及的跨国商事纠纷也可以通过这个新的国际纠纷解决机制来处理。
从整体定位来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对于现有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来说,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与贡献,而非挑战与对抗,该纠纷解决机制和已有的国际仲裁、国际调解等国际争端解决体系是兼容而非排他的关系。“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理念,无论是在构建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和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上,还是在打造诉讼、调解、仲裁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上,都积极学习和借鉴了世界上知名的国际争端解决平台,包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商事法庭、国际仲裁中心和国际调解中心的经验,并与这些国际争端解决平台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努力打造国际法治合作新平台。
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转换与衔接
第一,该机制提供了诉讼、仲裁和调解的“一站式”的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有利于发挥各个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势,实现不同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有机衔接与转换。这样的多元化设置,不仅为从事国际商事交易的当事人提供更加多元的纠纷解决途径,而且能让各方感受到公正的裁决和高效有序的法治保障。具体来说,以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为原则,正在建设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为商事主体提供了国际商事法庭诉讼、国际仲裁机构仲裁以及国际商事专家委员或国际调解机构调解等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渠道。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诉讼或非诉讼的救济方式,还可以根据情势变化和案件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纠纷解决过程中改变救济渠道,实现诉讼、仲裁与调解之间的有机衔接与切换。这样的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赋予当事人选择的灵活性与解决纠纷的高效性。
第二,鉴于国际调解协议和仲裁裁决在实践中出现的执行难的问题,该机制还创新性地为符合条件的国际调解协议和仲裁裁决的执行提供快捷通道,统一交由国际商事法庭负责审查,从而形成诉讼、调解、仲裁互联互通的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这也是我国主导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的一大亮点和对国际纠纷解决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与积极贡献。与传统国际商事纠纷模式相比,新的纠纷解决机制能积极发挥诉讼、仲裁、调解等不同纠纷解决途径的各自优势,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提高纠纷解决的执行效率与效果。“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的另外一个创新点是组建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这是我国首创的机制。首批专家委员会由来自15个国家的32名专家组成,这些专家来自不同法系和不同国家及地区,既有国际机构的负责人,也有法学专家、资深法官和律师。国际商事委员会专家可以就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提供法律咨询意见,也可以通过担任商事纠纷的调解员来直接参与到纠纷解决中。专家委员会的人员构成显示出其高度的专业性和广泛的代表性,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的高度国际化和我国在法治创新上的开放立场。
第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所处理的纠纷不限于涉“一带一路”建设纠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设立国际商事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国际商事法庭受理五种类型的国际商事纠纷案件。首批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委员构成也不仅限于“一带一路”沿线国,“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秉承开放包容的态度,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集各国专家的智慧来打造有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商事纠纷解决平台。该争端解决机制的高度专业性不但体现在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和职能上,还体现在国际商事法庭的设置上。国际商事法庭设立了严格的法官选任条件,要求具有十年以上审判工作经验,熟悉国际商事案件所涉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以及国际贸易投资实务,具备汉语、英语双语种工作的能力,以保障国际商事法庭法官的专业性和国际公信力。
我国对国际纠纷解决的有益探索
正在建设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充分体现了中国司法在追求公正与效率上的新思路。新的争端解决机制的智慧化和便捷性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充分利用“智慧法院”的成果,构建电子诉讼服务平台,有效缩短跨国争议处理周期。为了提高纠纷解决平台的效率和便捷性,根据《规定》的第十八条,国际商事法庭积极推进电子诉讼服务平台和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等诉讼服务平台的构建,支持在线立案、缴费、阅卷、证据交换、送达、开庭等,“让数据跑腿”,为诉讼参与人提供便利。其二,域外诉讼证据方面的相关规定也充分体现了国际商事法庭便利诉讼、简化跨境诉讼程序、降低诉讼成本的立场。根据《规定》第九条,涉外商事诉讼证据不强制要求公证、认证,而且在双方当事人认可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英文证据材料,不需要提供中文翻译件,有效解决了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英文诉讼证据材料翻译工作耗时耗力、经济成本高的问题。其三,通过对域外法律查明的合理途径作开放式的规定,旨在有效解决域外法查明难的问题,以保障域外法律查明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根据《规定》第八条,国际商事法庭认可的域外法律查明途径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第193条规定的五种途径外,还增加了由法律查明服务机构提供、由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提供和其他域外法律查明的合理途径这样开放式的规定,极大地丰富了域外法查明可选择的途径,提高了域外法查明的效率和便利性。
总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体现了我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国际治理的积极努力。该机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集各国专家的智慧来打造有国际公信力的商事纠纷解决平台,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该机制也是我国对国际纠纷解决机制的一次有益探索和积极创新,不但为“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可预期、透明、有序和高效的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还为国际商事纠纷争端解决机制提出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一带一路”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积极追求多元化、高效性、创新性、国际性、开放性、专业性、便捷性之间的有机平衡,助力国际商事贸易的有序开展与繁荣。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何晶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2018.12.11.转载自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
5.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涉华大口径焊管作出双反产业损害终裁
2018年12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投票对进口自中国和印度的大口径焊管(Large Diameter Welded Pipe)作出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1)对进口自中国的大口径焊接碳合金钢线管(LDW carbon and alloy steel line pipe)作出反倾销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和反补贴产业损害否定性终裁,对进口自印度的大口径焊接碳合金钢线管作出双反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2)对进口自中国的大口径焊接碳合金钢结构管(LDW carbon and alloy steel structural pipe)作出双反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对进口自印度的大口径焊接碳合金钢结构管作出双反否定性终裁;(3)对进口自中国和印度的大口径焊接不锈钢管(LDW stainless steel pipe)作出双反产业损害否定性终裁。美国商务部将对进口自中国的大口径焊接碳合金钢线管颁布反倾销税令,对进口自印度的大口径焊接碳合金钢线管颁布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大口径焊接碳合金钢结构管颁布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令。本案涉及美国协调关税税号7305.11.1030、7305.11.1060、7305.11.5000、7305.12.1030、7305.12.1060、7305.12.5000、7305.19.1030、7305.19.1060、7305.19.5000、7305.31.4000、7305.31.6010、7305.31.6090、7305.39.1000 和7305.39.5000项下产品。
2018年2月1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印度、韩国和土耳其的大口径焊管发起双反立案调查,同时对进口自加拿大和希腊的涉案产品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2018年3月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印度、韩国和土耳其的大口径焊管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肯定性初裁,同时对进口自加拿大和希腊的涉案产品作出反倾销产业损害肯定性初裁。2018年6月2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印度、韩国和土耳其的大口径焊管作出反补贴初裁。2018年8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加拿大、希腊、印度、韩国和土耳其的大口径焊管作出反倾销初裁。2018年11月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和印度的大口径焊管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终裁。
(编译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官网)
(潘晓君编译)
(王 丹校对)
2018.12.11.转载自中国国际贸易救济网
6.美国原产地规则
自1807年发布《判定货物原产地的法律规范》以来,美国建立了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原产地规则体系之一。在判例和成文法基础之上,美国的原产地规则纷繁复杂,在实践中有较大的任意性。金杜律师事务所海关与贸易合规业务负责人王峰在分析了美国原产地规则及在制度上的运用后指出,虽然美国原产地认定的基本原则无外乎完全获得或实质性改变这两条原则,但是对于实质性改变的具体理解和应用,却长期处于个案分析和讨论的状态。而美国国内的原产地认定分别由三个不同的部门负责,更加剧了在这一问题认识上的模糊和冲突。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规则
作为美国本国原产地标识的管理机构,FTC主要负责美国国产商品(made in U.S.A.)的认定。根据FTC的原产地规则指南,对于可标注为美国国产商品的,必须符合以下标准:产品必须在美国完成最终和最重要的装配过程(Last substantially transformed);构成产品价值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是美国产品,如果有外国部件,该外国部件必须是“可忽略的”(negligible);如果含有外国部件或原料,还需考虑该外国部件或原料与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如:用进口钢材在美国铸造的钢管不能被视为美国原产;如果使用外国部件或原料,但是在美国完成最终和最重要的装配过程,则该商品不能被标记为美国原产,但可被标记为美国组装(Assemble in U.S.A.)。
由于根据《购买美国产品法》(Buy American Goods Act)和《联邦采购条例》(Federal Acquisition Regulation),采购的金额超出小额采购限额的政府采购合同,应优先采购符合FTC标准的美国原产货物,显而易见,FTC设置如此高的美国原产货物认定标准实质上形成了在政府采购层面对美国国内制造行业的保护。
美国海关规则
作为美国边境和进出口货物的主要监管机构,美国海关无疑是美国对进口货物原产地进行监管的主力,其原产地认定规则也最为重要。
在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WTO原产地规则协定》后,美国海关在非优惠制原产地的认定标准上基本采纳了税目改变、从价百分比和加工工序三大原则作为实质性改变的判断准则,但是由于《原产地规则协定》中并没有对税目改变、从价百分比和加工工序做出细化的标准,因此在实际的原产地认定中,既有判例仍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美国海关对实质性改变的核心判断要素在于产品全部和部分的主要特征或功能通过加工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不过,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因不涉及协定税率,美国海关对非优惠原产地的关注并不多,往往被负责具体贸易救济事务的美国商务部抢去了风头。
美国商务部规则
自1980年美国贸易救济的调查和管理职权移交至美国商务部后,涉及贸易救济的进口商品的原产地认定也专由商务部负责。而在商务部进行贸易救济调查之时,采用的是一套截然不同的实质性改变认定体系,即需要综合评价以下因素来判断商品的原产地:商品的附加值;
在第三国加工的复杂程度;经过加工后的产品是否与下游产品属于同一类型;最终用途的改变;规避(circumvention)发生的可能性。
这一套标准与美国海关的原产地标准截然不同,这直接导致了美国海关的原产地认定结果与商务部的原产地界定多有抵牾。在贸易救济领域,商务部的原产地认定效力高于海关的原产地认定。商务部有了这把“尚方宝剑”,甚至开始将贸易救济中的反规避与原产地认定挂钩,这直接导致了贸易救济案件中的原产地认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政治倾向性。
优惠原产地规则
相对于纷繁复杂的非优惠原产地认定,美国的优惠原产地规则由于多附于成文的双边或多边协定中列示,因此在规则上要明确清晰得多。但是,即使如此,为了防止所谓的第三国搭便车行为,美国的优惠原产地规则也远较世界上的其他原产地规则复杂。在WTO的《原产地规则协定》所约定的基本原则之外,美国在优惠原产地规则中往往会加入一些特殊条款,这一点在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自贸协定NAFTA及其后继者USMCA中尤为明显。
总体而言,根据NAFTA和USMCA的原产地规则,基本上北美自贸区原产货物可分为以下四类:完全在北美自贸区获得或生产,但不包含任何非北美自贸区的材料;完全使用北美自贸区内原产材料并在北美自贸区内进行生产,上述原产材料可由非北美自贸区原产材料制得,如:使用非北美自贸区原产钢材制成的零件加工成的机器,只要上述零件根据原产地规则可视为北美自贸区原产;使用非北美自贸区原产材料制得,但根据401条附录符合税号改变规则的产品;虽不符合401条附录要求发生税号改变,但区域价值增值达到一定比例的产品。
除了上述的几项基本原则外,对于NAFTA和USMCA对汽车、纺织物等的原产地认定有着特殊的规定,如:汽车拥有更高的区域价值含量标准要求,需同时满足税号改变和区域价值指标两个标准,区域价值增值指标只能通过净成本计算方法来进行确定而不能通过交易价值法来确定等。在USMCA中,还引入了全新的劳动价值含量规则,要求符合USMCA原产标准的汽车必须含有特定比例(30%~40%)的发生在自贸区内的使用高工资的生产成本。
此外,NAFTA和USMCA中对于未发生税则改变,但只含有微量非原产材料的商品可忽略相关非原产材料,直接视为原产货物,即所谓的最小含量规则(deminimums rule)。但该规则对于诸如部分农产品和机电产品并不适用。如使用进口乳粉的儿童奶粉制品即使进口乳粉比例不足7%,也不得适用该规则。
显而易见,美国通过设置如此苛刻的原产地认定标准来杜绝第三方利用加拿大和墨西哥作为跳板,以“搭便车”的形式利用NAFTA和USMCA的协定税率进入北美市场。在最新的USMCA中对于汽车行业更是通过劳动价值含量规则,确保汽车产业的部分工序必须发生在美国,以保障美国汽车产业的利益。而在NAFTA生效初期,就汽车的原产地问题,也发生了一段非常著名的争议。信息来源:国际商报2018.11.21.
7.美国企业对涉华特定口袋打火机提起337调查申请
2018年12月6日,美国BIC Corporation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及销售的特定口袋打火机(Certain Pocket Lighters)侵犯了其专利权。
美国Arrow Lighter, Inc. d/b/a MK Lighter, Inc. and MKLighter Company, CA、中国Benxi Fenghe Lighter Co., Ltd., China、美国Excel Wholesale Distributors Inc., NY、美国Milan Import Export Company, LLC, CA、中国香港Wellpine Company Limited, Hong Kong、中国Zhuoye Lighter Manufacturing Co, Ltd., China为列名被告。
(编译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官网)
(于 娟编译)
2018-12-07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8. 最高法原则通过《知识产权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
12月3日,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主持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2018年10月,中央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庭的试点方案》,同意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知识产权法庭,统一审理全国范围内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专利等上诉案件,促进有关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程序集约化和人员专业化,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2018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专利等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决定》,将专利等民事和行政案件的二审审理权限集中到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该决定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诉讼制度,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在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院等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经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
《规定》送审稿明确了知识产权法庭的机构性质、受案范围、诉讼程序、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程序衔接等内容。
会议经讨论,原则通过该《规定》。会议决定,根据会议讨论意见进行修改,按程序报批,适时发布。来源:最高人民法院网2018.12.10.
9. 研究表明众多消费者对自己所购买的假冒产品毫不知情
美国软件公司MarkMonitor的一项研究表明,23%的消费者经常会在无意间就购买到了假冒产品。
根据该项研究,45%的消费者担心自己会在无意间购买到假冒商品。在所有接受调查的消费者中,91%的消费者称其并不知道自己所购买的产品是假冒产品。
在这些毫不知情的消费者中,23%的消费者已经成为了购买假冒产品的“常客”。尽管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不希望自己购买到假冒产品,但这不并意味着他们不会在无意间购买到此类产品。这是因为假冒产品的销售者非常擅长利用某些技术来在网络上将其产品推销给消费者。
假冒产品经常会为人们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包括降低正品的销量、削弱品牌的力量以及损坏企业的商誉。
此外,人们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网络零售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而且许多品牌都在遭受着此类产品的侵害。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假冒产品的网络零销售额在2017年达到了2.3 万亿美元。预计在2021年,这一数据将高达4.48万亿美元。
因此,人们应该通过品牌保护来阻止网络市场中假冒商品的泛滥。
2018年10月17日,MarkMonitor召开了一场名为“网络市场中品牌保护的新途径”的网络研讨会。
在此次研讨会中,该软件公司就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先进技术和最佳实践如何确保能够清晰地区分出产品搜索页面、各个站点以及付费搜索广告页面中的假冒伪劣产品以及灰市产品。
此外,此次研讨会还就如何帮助潜在的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作出正确的选择以及不为假冒产品买单等问题提供了深入的分析。
来源: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2018.10.19.)
10.新西兰正式批准食品原产国标签法
2018年12月5日,据食品导航网消息,新西兰食品生产厂和加工厂将在其产品上加施原产国标签,该措施已经正式成为法律。据悉,该加施标签行为以前在新西兰只是自愿性的。根据新西兰议会的消息,该法案涵盖受管理食品(销售组成成分为单一种类的水果、蔬菜、肉类、鱼,以及新鲜、经最少加工的水产品,腌猪肉)、零售的受管理食品、包装和未包装受管理食品。该法案不适用于直接食用的食品、坚果、种籽、粮食、蔬菜和水果罐头、冷冻什锦蔬菜。
来源:厦门WTO工作站2018-12-10
11.日利亚发展农业,摆脱石油诅咒
尼日利亚《先锋报》12月7日消息,尼日利亚曾经是西非主要的花生出口国,其北部曾经广泛种植花生,占全国花生产量的41%。花生种植曾是这个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
1880年,尼日利亚西部的拉各斯(Lagos)和奥塔(Otta)还曾大面积种植可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间,尼日利亚曾是全世界第二大可可生产国。尼日利亚东南部还曾广泛种植棕榈,生产棕榈油。除此之外,尼日利亚还曾大量生产橡胶、棉花、烟草等农产品,这些都保证了尼日利亚经济的稳定。
但是1956年壳牌公司(ShellD'Arcy Petroleum)在巴耶萨州(Bayelsa State)的奥罗伊比利(Oloibiri)发现了石油,这极大地改变了尼日利亚的历史。1958年奥罗伊比利开始生产石油。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尼日利亚的石油产量达到了200万桶/天,这意味着每天都有大量的外汇收入,于是尼日利亚开始大力出口石油。不久,尼日利亚被一些所谓的精英们吹捧,说将会变成超级大国,货币奈拉也将在全世界流通。
在这以原油为中心的经济繁荣中,尼日利亚开始放弃其他的经济产业,转而将重心都放在石油上。石油领域的腐败开始滋生,历届政府,特别是军政府,将大量的石油收入占为己有。卖石油赚的是快钱,曾经的农业农场主一转眼变成了油田主。然而,这对尼日利亚农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农产品产量急剧下滑。60年代到70年代,花生产量为160万吨,对国家的经济还有显著支撑作用,但到了80年代初,花生产量仅剩70万吨。可可生产的命运雷同,50到60年代,尼日利亚西部生产的可可还是主要的出口产品,但随着石油的发现,可可行业的资本流入石油行业,可可生产开始凋敝。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尼日利亚的现状呢?尼日利亚怎样才能让经济多元化,摆脱对石油经济的依赖呢?学者、政治家、记者和评论家都各抒己见,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一种方案是实施财政联邦制,分散中央政府的财政支配权,让政府组成部门和地方政府拥有更大的财政自主权,这将能促进经济发展,恢复农业等行业的生命力。
一种方案是联邦政府投入更多的资源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加大对农业研发的投入,提高农产品产量。随着投入的资源的更加,尼日利亚的农产品产量自然就会提高。
当前的布哈里政府则采取了另一种政策。2016年7月,布哈里启动了总统营商环境委促进员会(PresidentialEnabling Environment Council),旨在改善尼日利亚的营商环境,使经济多元化。
一些州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凯比州(Kebbi)大力发展大米生产,同拉各斯州进行合作生产湖米(Lake Rice),创造了大量就业,甚至让一些人辞职重新开始种田。2018年,凯比州预计将生产价值1500亿奈拉的大米。凯比州州长巴古都(AtikuBagudu)表示,如果一个国家粮食不能自足,那么就会面临国际粮食市场变化带来的灾难。他还表示,该州将同一家本地公司投资3.3亿美元建设一家世界领先的糖厂。
该厂位于奥吉(Augie)地方政府辖区,凯比州同索科托州交界的地方。来源:驻尼日利亚使馆经商处 2018-12-11
12.伊朗60%的饲养场关门
伊朗《经济在线》波斯文版12月9日报道,伊朗议员默罕默德•扎德赫称,伊朗当前近60%的工业化和半工业化饲养场处于空置和关闭状态,只有40%不到的饲养场还在营业。这远不符合国内需求,因此被迫进口昂贵的外国畜产品。来源:驻伊朗经商参处 2018.12.11.
13.宁波罗蒙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纺织企业进入工信部印发的重点跟踪培育纺织服装品牌企业名单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12月10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重点企业名单(2018版)的通知。确定120家企业为重点跟踪培育对象,其中,终端消费品牌80家,加工制造品牌40家。
我市罗蒙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博洋服饰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博洋家纺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培罗成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太平鸟时尚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中哲慕尚控股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工信部重点跟踪培育纺织服装品牌的终端消费品牌企业;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维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工信部重点跟踪培育纺织服装品牌的加工制造品牌企业。摘编自: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网2018.12.11.
14.中新国际智慧产业园破土动工 中新广州知识城项目再添靓丽新名片
中新国际智慧产业园是由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识城合资公司”)自主开发并独立运营的旗舰项目,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起步区核心位置,总投资逾14亿元,将规划建设共享办公空间、国际创新孵化器、智能产业办公楼、商业设施和商务公寓,预计2020年建成。智慧科技和生态节能是中新国际智慧产业园的两大亮点。
营造智慧产业生态圈驱动企业成长
中新国际智慧产业园致力打造以智慧科技产业为核心的全球化产业生态圈,聚焦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生态为首的新一代信息产业集群,以智慧家居、智慧出行、智慧办公、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世界领先应用场景,为园区企业赋能,助力企业成长,使园区成为智慧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和高效协同的发展平台。
园区首期将打造知识城智慧生态科技代表性项目Twin Crystal,这也是西门子亚太地区首个绿色城市数字化中心。该项目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将集聚知识城未来城市展示体验空间、西门子亚太地区首个绿色城市数字化中心、CEST软件转移卓越中心以及创新CAFÉ等机构及高端元素。建成之后,将成为知识城智慧生态科技展示体验、品牌发布、专家人才交流培训等政企活动的重要场所。
打造国际前沿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平台让科创点亮生活
由华南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新广州知识城管理委员会、知识城合资公司共同建设的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也将入驻园区。项目面积约23000平方米,初期致力打造6大研发平台——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研发平台、食品营养与安全平台、生物医用材料平台、新能源平台、绿色建筑与智慧城市平台,人工智能平台。研究院将以需求为导向,引入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发机构的优势科技、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开展科技研发与协同创新,以及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更好地服务于广东省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设。
树立绿色智能规划理念活化办公环境留住人才
中新国际智慧产业园将采用高度人性化,高度景观化,高度智能化,适度娱乐化的设计理念,丰富融入新加坡立面设计元素,连山带水,彰显狮城特色。园区内将保留部分天然绿色生态坡地,在中央走廊区打造全水景系下沉广场。同时融入风雨连廊、花园办公、垂直绿化,屋顶运动场,岭南风情等多个元素,营造一个显山露水的生态花园和一个多维度的产业空间。文章来源: 中新广州知识城在线发布2018.12.11.
15.日本混合动力车保有量达到750万辆 电动化进程加快
人民网东京12月3日电 据日本时事通信社报道,日本混合动力车(HV)的保有量正逐年上升。该款汽车同时拥有电动马达和发动机。据机动车检查登记信息协会介绍,2017年年末的HV保有量为751万2846辆(轻型车除外),同比增长14.8%。其在轿车中所占比例为19.0%,上涨2.4个百分点。在日本国内行驶的每5辆普通小轿车中,就有1辆为HV,机动车电动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
自1997年丰田汽车公司率先批量生产销售“普锐斯”以来,HV因环保节能而大受欢迎。在最近四年中,HV的保有量几乎增长一倍。近年来,日产汽车推出的用引擎发电以及可用家用电源充电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也很受欢迎。
此外,电动汽车(EV)的保有量(轻型车除外)为9万1359辆,同比上涨24.5%。在扩大充电网的背景下,EV车保有量稳步上涨,突破10万辆大关就在眼前,但在汽车保有量中所占比重仅为0.2%。
据悉,英国和法国计划在2040年底前推出禁止出售发动机汽车的方针,加强对机动车所带来的污染控制正受到全球各国的日益重视。在国外,不排放尾气的电动汽车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趋势日益显现。今后,伴随HV的不断渗透,日本是否也能加快EV的普及备受关注。文章来源: 人民网-日本频道2018.12.3.
16.中美就经贸问题达成共识 决定停止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
当地时间12月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会晤。会晤后,中方经贸团队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两国元首讨论了中美经贸问题并达成了共识。
两国元首积极评价双方经贸团队近期进行的积极有效的磋商。双方认为,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符合两国和全世界的共同利益。
双方决定,停止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包括不再提高现有针对对方的关税税率,及不对其他商品出台新的加征关税措施。
双方同意,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立即着手解决彼此关切问题。中方将按照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的要求,进一步采取措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此过程中,美方关注的一些经贸问题会得到解决。同时,美方也将积极解决中方关注的经贸问题。
两国元首指示双方经贸团队加紧磋商,达成协议,取消今年以来加征的关税,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尽快回到正常轨道,实现双赢。2018.12.10.
17.香港人力资源面临挑战
中新社12月9日报道,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9日表示,香港的人力资源正面对外在环境、质和量三方面的多重挑战。外在环境方面,创新科技浪潮席卷全球,正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自动化将会为行业结构及工作职能带来一定程度的转型。人力素质方面,香港现有部分劳动人口出现技能错配,欠缺足够的优质本地人才支持多元经济发展,尤其新兴的高增值产业更为明显。人力数量方面,香港正面对人口急速高龄化的挑战,人口高龄化将引致劳动力萎缩的问题。香港整体劳动人口会在2019年至2022年间升至高位,即约367万至368万,然后持续下降至2031年的351万。整体劳动人口参与率会由2017年59.1%,下降至2066年的49.6%。文章来源: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经济部贸易处2018-12-10
18.WTO审议美贸易政策 中方发言:是合作 就不能只占便宜
2018年12月17日,世界贸易组织在日内瓦开始对美国进行贸易政策审议,上一次审议是在2016年。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张向晨大使率先发言,批评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敦促美国履行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义务。
以下是张大使的发言:
主席女士:
很高兴在日内瓦见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同事,也让我回想起当年中国加入WTO谈判的岁月。我那时有限的WTO知识,一半来自书本,一半来自作为谈判对手的美国同事。他们其中一位曾不无骄傲地对我说过,“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的都是关贸总协定和WTO的规则”。WTO规则体系的建立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离不开这些美国同事的贡献。
不久前,美国影视界的大师级人物斯坦.李先生去世了,这对全世界的漫画电影迷来说是个巨大损失。斯坦.李先生共同创作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超级英雄,包括蜘蛛侠,X战警和钢铁侠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蜘蛛侠,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他的超凡能力,而是他的责任感。我记得蜘蛛侠在电影里说过,“伟大的力量来自伟大的责任。”蜘蛛侠做到了这一点。
力量和责任的关系不仅适用于超人,也适用于普通人和国家。斯坦.李去了,把蜘蛛侠也带走了。令人同样遗憾的是,自上次审议之后,特别是这一年来,在贸易政策领域,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美国,一个力量和责任严重不匹配的美国:
--通过“232措施”限制钢铁和铝产品贸易,使贸易保护主义在“国家安全”的幌子下大行其道;
--通过“301措施”大面积提高关税,令沉寂多年的单边主义怪兽再次肆虐;
--通过持续阻挠上诉机构成员遴选,让多边贸易体制的王冠明珠黯然失色。
主席女士,我们不接受对钢铁和铝征收关税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的牵强解释,我们不相信美国不清楚采取单边“301措施”违反了它自己在WTO做出的承诺,我们不认同用瘫痪上诉机构的办法能够使WTO争端解决机制变得更有效率。
经济全球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对每个国家都是如此。是竞争,就不能总做赢家;是合作,就不能只占便宜;是谈判,就不能以势压人。面对挑战,我们不能筑起贸易壁垒的藩篱,正确的选择应是在国内采取恰当的政策措施,帮助陷入窘境的人群克服困难;在国际层面加强协商和协调,为各个国家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国际环境。对WTO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所在的这座WTO大厦的屋顶漏雨了,就应该齐心协力去修补,而不应该拆毁它,让大家都暴露在风雨之中。
不久前,中国和欧盟等成员共同提出了改革WTO上诉机构的提案,我们期待着美国建设性地参与讨论。一些成员对WTO的整体性改革提出了设想,中国也提出了改革的三个基本原则和五点主张。我们希望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成员一起,通过平等协商,推动WTO与时俱进,进行必要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回应国际工商界的期待。
主席女士,回到力量与责任的关系上,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际组织,是老大就该有老大的样子。不能只顾自身的狭隘利益,为所欲为,损害他人的利益。请允许我引用温斯顿??丘吉尔1943年在哈佛大学的讲话结束我的发言。“伟大的代价是承担责任。……如果过去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那么它在将来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美国人不能逃避他们对世界的责任。”
谢谢主席女士。
稿源:商务微新闻微信公众号 2018-12-20转载自中国宁波网
19.宁波进出口企业注意!16种固体废物将禁止进口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董娜 通讯员赵悦辰 徐建仁)记者今天从宁波海关获悉,12月31日起,废五金类、废船和废汽车压件等16个品种固体废物将禁止进口。根据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联合公告,《进口废物管理目录》将分批调整,并明确了32种固体废物禁止入境的时间表。
具体来说,将废五金类、废船、废汽车压件、冶炼渣、工业来源废塑料等16个品种固体废物,从《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自2018年12月31日起执行;将不锈钢废碎料、钛废碎料、木废碎料等16个品种固体废物,从《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或《非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自2019年12月31日起执行。
我国对固体废物实施严格的分类管理,分为禁止进口类、限制进口类和非限制进口类三个类别。宁波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分批分类调整进口固体废物管理目录,逐步有序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有利于进一步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民众身体健康,此次目录调整也是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的又一项重要措施。
今年以来,宁波海关深入开展打击“洋垃圾”走私“蓝天2018”专项行动,始终保持打击“洋垃圾”走私高压态势。今年1月至11月,宁波海关共查获固体废物违规情事92起,退运固体废物240批,共计1.31万吨,涉及货值约1.84亿元。宁波海关提醒广大进出口企业,应及时关注新版《进口废物管理目录》,自觉抵制“洋垃圾”入境。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12-20
20.商务知识---国际储备管理
国际储备管理是一国政府或货币当局根据一定时期内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国际储备的规模、结构和储备资产的使用进行调整、控制,从而实现储备资产的规模适度化、结构最优化和使用高效化的整个过程。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储备规模的管理,以求得适度的储备水平;二是国际储备结构的管理,使储备资产的结构得以优化。通过国际储备管理,一方面可以维持一国国际收支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一国国际储备的使用效率。来源:商务部手机报2018.12.21.
编辑:政策法规处(公平贸易处)2018.12.2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