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谱写“互联网+流通”新篇章信息来源:宁波市商务委  
发布日期:2018-09-12 13:04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E E9EBFE EAEAEF FFFFFF

  近年来,宁波市深入贯彻落实“互联网+流通”提升工程,全面推进“电商换市”发展战略,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加快融合,电子商务得到迅猛发展,数字商务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浓厚。

  早在2000年,宁波即被八部委列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2011年宁波又被商务部列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日益成为推动宁波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我市网络零售额(不含跨境电商)达到1380.6亿元,同比增长34.8%,居民网络消费额1014.6亿元,同比增长28.4%,均高于浙江省和全国平均增幅。

  目前,宁波全市电子商务就业创业氛围良好,全市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创业创新项目集中在互联网领域,电子商务在促进消费、开拓市场、稳定就业,以及助推产业升级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

 

  依托本地块状产业特色和临港区位优势,宁波市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形成了四个鲜明特点。

  一、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网商应用较为活跃

  淘宝网现有职业卖家1000多万,其中,宁波活跃网店(c店)约5.6万家,天猫等第三方平台网商(B店)约4300家,规模以上(销售额500万元以上)应用企业约3000家,行业直接从业人员13.5万人,间接带动就业岗位约38万个。

  据了解,在阿里最新公布的网商发展指数百强城市中,宁波目前位列第12位。

  二、以块状经济为依托的垂直平台建设优势明显

  宁波B2B网站约有100家,主要涉及化工原料、有色金属、钢材、能源、文具、汽配等,其中,“中国塑料城”年交易额达到102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塑料原料网上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宁波神化网”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电镀原材料和特殊化学品交易网站。

  此外,宁波目前还拥有一批包括找煤网、中粮我买网、无界(订舱平台)、铁大大网(铁路货运)等一批行业领先的垂直平台。

  三、以连接生产和流通的公共平台建设率先试点

  宁波航交所、第四方物流、宁波电子口岸等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于宁波优势产业,开创的“政、企、银”互动模式,有效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水平及流通效率,世贸通、中基汇通、大道商城等一批市场化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服务中小企业对接国际市场,有效提升本地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以综试区建设为抓手的跨境电商发展处于领先

  2012年,宁波市被列为国家跨境贸易电商服务试点,2014年又被列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全市形成以宁波保税区为主,栎社、梅山、慈溪、海曙、江北等特殊监管区域为辅的多点支撑、多极集聚的产业发展格局。

  据统计,2017年,宁波全市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636.4亿元(93.8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倍,在全国试点城市居于领先地位。

 

  在深入推进“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商贸流通领域、探索数字商务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宁波取得了五大成效。

  一、提升产业贡献:网络零售与社零增长“两手抓”

  近年来,宁波市通过市、区两级政策引导,鼓励限上商贸企业开展网络零售取得初步成效,同时,梳理了一批重点电商企业,纳入全市社零入库培育名单。

  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宁波全市限上批零企业中开展电商业务的企业达到205家,较上年新增25家,限上网零企业共实现零售额72.3亿元,同比增长31.4%,电商企业对宁波市限上社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4%。

  2015年至2017年,宁波市网络零售额(不含跨境电商)从703.94亿元增长至1380.6亿元,年均增幅40.1%,居民网络消费额从586.8亿元增长至1014.6亿元,年均增幅32.1%;网络零售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值从17.5%提升至25.6%。

  二、聚焦精准扶贫:农村电商“上下并行”

  目前,宁波全市累计建成210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9个区域电商服务中心和仓储物流基地,培育发展了71个电子商务专业村,建成31个农村电商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1500家,直接和间接吸纳农村就业人员1万人,涌现了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标杆。

  一方面,宁波市积极推进网货下乡。全市县域网络零售额达到453.7亿元,同比增长41%,高于全市增幅5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宁波市加快推动农产品上行,第三方平台建成市、县特色馆22个,入住商户2300家,5个淘宝特色馆累计实现交易额10亿元,本地农产品电商分销平台“我是农民”通过全市300余个农村(社区)合作网点快速分销本地农产品,2017年仅用4天便帮助村民销售江山徐香猕猴桃3000余斤。

  此外,通过政策引导,宁波市培育、引进一批“M6”、海上鲜、美菜网等创新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其中,“海上鲜”B2B生鲜交易平台,实现渔民与采购商信息互通,目前已覆盖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沿海15个城市17000余艘渔船,入驻商家超过4000户,获得1.5亿元c轮投资,公司目前估值6亿元。

  三、夯实空间载体:产业园区“多头并进”。

  当前,宁波全市建成各类电子商务产业园区60余个,1万平米以上园区35个,引进和入驻企业超过1.1万家。

  目前,全市现有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4个,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14个。

  其中,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电商城江北园区)已累计引进企业6000余家、注册资金480亿元,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24.8亿元,限上商品销售额44.5亿元,2017年财政收入突破7亿元;宁波国际电商产业园(电商城海曙园区)引进企业1200余家,注册资金超100亿元,引进了惠尔顿、罗莱家纺、裂帛、小吉电器等知名电商企业53家。

  此外,全市现有电商类众创空间10余个,文化广场引入的盛世方舟超级孵化器,招引孵化电商项目100余个;海曙众创空间作为宁波市唯一获批标准地名的“互联网+”基地,获评浙江省级众创空间;鄞州集盒电商园利用原宁波大学海洋学校旧址,打造成以电子商务为主兼顾文创、科技互联网结合的创业基地,园区产值由改造前的500万上升到5亿元,单位产出提升明显。

  四、打造便民城市:生活服务业电商深化普及

  目前,宁波全市在商业百货、餐饮住宿、家政服务、社区配送等生活服务业线上线下加快融合发展。

  一方面,宁波积极推进“移动支付示范城市”建设。市相关部门与人行银联、蚂蚁金服等开展合作,在餐饮零售店、电影院、菜市场、停车场等推广移动支付,目前全市30个停车场、11家菜市场、中心城区医院和主要景区等便民公共场所实现了移动支付,天一商圈成为全市首个移动支付示范商圈。

  另一方面,宁波全力开展“电商促消费”专项行动。近年来,市有关部门联合阿里口碑网每年举办“阿里口碑宁波O2O消费节”,全市接入口碑、美团、大众点评线上平台促销的企业超过10万家。

  此外,宁波市商务委员会与速递易、富友等智能柜平台企业合作,在全市布点设置社区快递柜,全市累计已投用17900组,不同运营商的柜子已联网共享,中心城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五、优化发展环境:电商支撑体系全面完善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

  宁波先后出台了《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电商换市”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14〕6号)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 甬政办发〔2017〕140号)等纲领性文件,以及电商人才培育、园区建设、快递物流、企业扶持等方面配套政策和文件。

  二是强化金融支撑

  自2015年以来,宁波市共组建第一支政府产业发展基金。目前,电商基金由专业化机构(北京盛世投资)托管,累计投资13个电商项目,总投资额1.1亿元。

  从基金运作情况来看,电商基金发挥了很好的招商引资功能,除了6个项目已注册落户以外,还吸引了北京、上海GDFS免税店、一嗨租车等一批新业态企业落地宁波。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

  通过“泛3315”等载体,宁波市每年引进一批电商高端人才和团队,全市16所高校开设了电商专业,每年向企业输送本地毕业生2000人;开展电商专业人才培训,年均培训量在1万人以上。

  四是强化物流支撑

  宁波市夯实城乡物流支撑,完善仓储建设标准体系,建成菜鸟网络、网易、亚马逊、唯品会等中心仓储;推动电商快递融合发展,每年完成快递网点规范化改造2000个,支持企业开发建设公用型智能社区投递终端。

  五是强化统计监测

  目前,宁波全市已建立了600家样本企业的市电商统计监测系统,其中387家企业纳入省电商统计监测系统,定期发布电商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未来一段时间,宁波市电商产业将重点做好三大工作。

  一、以争创国家数字商务综试区为契机,全面助推宁波商务经济转型升级。

  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商务工作,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本级财政出资20亿元打造电子商务、工业信息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

  据了解,宁波市已提前部署,开展“国家数字商务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专题调研,抓紧完善关于加快宁波市数字商务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出台具体举措,以开展“国家数字商务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为抓手,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工作部署,抢抓数字商务发展新机遇,厚植数字商务发展新优势,为全国数字商务经济发展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做出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

  二、以培育十大百亿产业集群为核心,全面提升宁波电商产业发展能级。

  宁波市将按照“重数量、更重质量”思路,制定打造大宗商品贸易、农业生鲜电商、跨境电商出口、港航物流电商、互联网金融保险、工业智能制造,以及互联网家居、家电、文具品牌培育等十大百亿产业集群计划,实施定向招商,跟踪细分行业的前30强优势企业,组织重点园区等主动上门精准推介、洽谈招商。

  加强龙头培育,根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强化产业链服务,出台“一企一策”,促进海上鲜、思贝克、美菜网、无界、大道、中基汇通等企业做大做强,攻坚洽谈独角兽型企业。

  深入推进市政府与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平台战略合作,全力推动阿里巴巴、京东大数据中心落地。

  三、以深入推进三大试点平台为抓手,全面优化宁波电商产业生态环境。

  一是深化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

  进一步完善“单一窗口”平台,鼓励企业通过“单一窗口”申报进出口业务;做好5个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的绩效考核和分类指导工作;出台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评价细则及补助标准,支持第三方企业建设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

  二是打造移动支付示范城市建设

  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推动移动支付进入公交、地铁等公共出行领域;继续推动菜市场移动支付改造,全面完成中心城区菜场移动支付全覆盖;鼓励互联网支付企业,市场化对接商圈、步行街、社区等民生服务领域,提升全市商贸消费便利化。

  三是推进电商产业基金试点建设

  充分发挥电商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引导信贷资金、各类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互联网+流通”重点项目、优势企业、产业基地以及公共服务平台,成立3-5支电商产业子基金,基金总规模由7亿元扩大至15亿元,以投代招,全力引进1-2家互联网独角兽企业。

返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