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万亿重点推进396个重大项目信息来源:现代金报  
发布日期:2018-04-28 00:00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E E9EBFE EAEAEF FFFFFF

  前不久,浙江省政府召开了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就“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宁波市不落人后,早早制定项目争速、产业争先、科技争投、城乡争优、服务争效、党建争强六个具体的行动方案,吹响了进军号。

  昨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宁波市推进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宁波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宋越舜介绍有关情况。

  今年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396个

  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在项目争速方面,今年全市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有396个,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其中今年计划投资超过1000亿元。这次省级集中开工项目68个,总投资969亿元,位列全省第二。

  不少项目推进速度“快”。197个市重点建设工程一季度完成投资186亿元,实现计划进度的121%。重点建设工程中,投资达到2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有74个,比如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吉利DMA整车项目投资130亿元,像这样超过100亿元投资的特大型项目有7个。

  在产业争先方面,对标世界一流,打造汽车制造、新材料等1-2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物联网等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14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发展石墨烯、稀土磁性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和零部件细分产业。培育10家千亿级企业100家行业骨干企业、5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

  在科技争投方面,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力争突破1000亿元,率先迈进引领型国家创新城市行列。面向全球发布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等10个“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催生一批千亿级新兴产业与尖端产业。

  在城乡争优方面,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新增轨道运营里程80公里、城市快速路50公里,老旧小区改造650万平米、棚户区改造350万平米,培育美丽乡村示范村150个、A级景区村庄700个,加快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幸福美丽之城。

  在服务争效方面,推进“最多跑一次”事项全覆盖,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建设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口岸通关无纸化。在3年内,将全市公共服务窗口全部创建成为县(市)级以上公共服务窗口文明单位。

  在党建争强方面,力争到2020年底,全市新增各类人才50万人以上,总量突破270万人,实施3315计划和泛3315计划,努力成为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城市。

  谋划与杭州错位发展

  重点发挥先进制造和对外开放优势

  G20杭州峰会期间,总书记勉励宁波与杭州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唱好“双城记”,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一个计划单列市,一个省会城市,宁波与杭州是全省“一体两翼”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在谋划与杭州错位发展,做了哪些工作?

  宁波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宋越舜说:“宁波和杭州应该根据各自的定位、各自的优势实行错位发展,作为宁波来讲,重点发挥好先进制造和对外开放两大优势。”

  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2016年,宁波获批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发展迈上提速增效的“快车道”。2017年,宁波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266.7亿元、增长9.6%,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0%。当前,宁波正在全力创建“中国制造” 2025国家级示范区,积极打造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对外开放优势上,宁波市在创建省级“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的基础上,全力创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力争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展会,助推宁波舟山港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

  在协同发展上,重点是服务全省“大湾区战略”,与杭州共同推进杭州湾经济区建设。谋划建设宁波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两大高能级平台,谋划推进杭绍甬智慧超级高速公路、沪嘉甬铁路、宁波西站等湾区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促进宁波都市区和杭州都市区“比翼齐飞”。

  打造天下英才寻梦圆梦之城

  一季度实现两个“20%”增长

  近段时间宁波在“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指引下,全球性招才引智动作很大,目前成效如何?下一步还有什么行动计划?

  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仁元说,今年以来,宁波市接连打出招才引智“组合拳”,接连发布“3315计划”、“泛3315计划”、“资本引才计划”三大引才“英雄帖”,对入选这些计划的特别优秀的人才、团队和项目,均实行一事一议,资助额度“上不封顶”。

  同时,对可用之才实施“零门槛”落户政策,如大专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可先落户后就业,高中和中专人才符合社保缴纳2年等条件即可落户。到2020年通过“3315”系列计划引进支持高端人才和团队1000个,新增高校毕业生人才15万人。

  在一连串给力的政策下,各类人才的集聚速度喜人。记者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宁波市实现两个“20%”增长,即户口迁入宁波市的人口数同比增长22.4%、接收高校毕业生数同比增长20.64%,为近年来最高增幅。

  特别是顶尖人才集聚方面,近期先后成功全职引进2名两院院士、3名外国院士。刚刚公布的2018年度 “浙江工匠”名单中,宁波市共有14人入选,排名全省第一。今年,“3315”系列计划共吸引1247个海内外高端人才团队申报,同比增长44%。

  王仁元透露,下一步,宁波将全面升级人才计划、人才政策、人才工程、人才平台,抓紧制定“高水平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行动纲要”、“顶尖人才支持办法”等一揽子政策,使宁波成为天下英才的寻梦圆梦之城。

  规上工业智能化改造

  实现“两个全覆盖”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制造业支撑。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的主攻方向,宁波在智能制造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步有何打算?

  宁波市经信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童鸿根说,宁波拥有12万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200多家。近年来,宁波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顶层设计,推动试点示范,完善服务体系,取得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去年,全市共组织实施“机器换人”技改项目383个,推广应用机器人1500余台。已累计实施13个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项目,成功研制出汽车底盘件内高压成型等6条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普及推广企业数百家。

  同时,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示范,已涌现出中银电池“黑灯车间”等一批先进样板,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的炼化智能工厂、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的针织品智能柔性定制平台等12个智能制造项目列入国家级试点示范(专项),等等。

  下一步,宁波市将全面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技术改造“两个全覆盖”;积极推进余姚机器人小镇、浙江机器人产业集团、和利时项目、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项目等智能制造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推广智能制造、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积极开展智能化改造产融合作,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创新,为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需求对接,推动智能制造诊断服务与企业人才培训、精细化管理的联动,构筑智能制造的良好生态环境。

返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