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传统产业集群如何发展跨境电商信息来源:宁波市商务委  
发布日期:2018-04-17 00:00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E E9EBFE EAEAEF FFFFFF

  跨境电商是互联网时代对外贸易转型的重要取向之一,国家设立跨境电商综试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综试区的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板,逐步带动其他城市外贸新模式的培育,推动全国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型。

  2016年1月,宁波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第二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之一,成为继杭州之后浙江省第二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城市。

  与拥有阿里巴巴等大平台的杭州相比,宁波电商大平台发展方面相对不足,但是在产业、港口、外贸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拥有一批特色明显,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显著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如何将产业集群优势融入跨境电商发展?显然是宁波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需要重要研究和突破的方向之一。

 

  宁波传统产业集群需要借助跨境电商实现转型升级

  产业集群是宁波在产业组织方面最为重要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从农村工业化入手推动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形成了服装、小家电、汽车零部件、文具、模具、塑料制品等一批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宁波迄今为止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动力之一,也是宁波对外贸易发展最为重要的支撑。

  但是,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环境、资源对产业集群发展约束的强化,以及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的逐步崛起,宁波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正在逐步弱化,传统产业集群急需进行转型。

  借助“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两个国家级试点建设契机,推动传统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的融合发展,逐步改变集群企业的营销模式、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重塑宁波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无疑是宁波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根据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智研咨询出具的报告显示,2016 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产品品类中,3C 产品、服装产品、户外用品的占比位列前三,其中3C 电子产品占整体出口跨境电商的41.2%,服装产品占比11.8%,户外用品占比8.1%,而户外用品的增速是整个行业中最快的等最快。宁波从事出口跨境电商的产业大体与全国的分布相当。

 

  宁波传统产业集群的主要优势

  一、产业集群基础雄厚

  宁波市是浙江省和全国的经济强市,2016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41.1 亿元,比上年增长7.1%,工业增加值3766.6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799.1 亿元,增长7.3%。

  在规模以上工业35 个行业大类中,宁波有10 个行业增加值超过100 亿元,且全市已经在纺织服装、小家电、文具等15 个行业上形成了明显的集聚,包括:鄞州区、海曙区、北仑区为主的纺织服装、电子通信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 以余姚市、慈溪市为主的小家电、塑料、模具为主的产业集群;以宁海县、北仑区为主的文具产业集群。

  各地区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情况如下:

地区

部分代表性产业集群

海曙区

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医疗器械

江北区

有色金属压制、机电设备

镇海区

石油化工、紧固件

北仑区

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灯具、文具

鄞州区

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

奉化区

纺织服装、汽摩配

余姚市

塑料制品、水暖、小家电、塑料制品

慈溪市

小家电、纺织服装

宁海县

文具、汽配

象山县

针织、塑料制品

 

    宁波市各地区的产业集群分布

  同时,宁波的产业集群已经基本完成了由传统块状经济向创新型集群的转型,产业集群链条完整、设计研发及自主创新能力都比较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企业创新投入大,2016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0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二是创新能力强,2016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4613.7亿元,增长14.3%,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32%,创历史新高。

  三是企业创新效果显著,宁波目前的工业结构趋新趋优,

  2016 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484.5 亿元、1153.7 亿元和1319.9 亿元,分别增长10.4%、9.1%和11.1%。

  二、外贸行业基础坚实

  宁波开放型经济发达,近几年一直稳居全国外贸百强城市综合排名前十,是浙江省外贸第一大市,2016年,全市登记备案的外贸企业达33391家,全年外贸进出口额达11666.4亿元。坚实的外贸基础,催生了一批高水平的制造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优秀外贸人才,进一步加速了外贸企业在新模式、新业态上的转型发展。

  2016年9月宁波世贸通成为国家首批4家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之一,2017年上半年进出口约4亿美元,同比增长75%,服务企业家数已突破5000家,在全国四家外综试点中排名领先。萌恒集团、豪雅集团、乐歌公司等外贸龙头企业积极,以品牌自营的方式,纷纷探索跨境贸易B2C、B2B2C 外贸转型新模式,豪雅集团2012年开始通过第三方跨境平台进行零售,已发展成国内负责采购和运营,海外仓负责库存和发货的B2B2C 模式,已在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四个国家建立了海外仓,销售的80个品类5000 多种产品中,自主品牌占80%,共在海外注册12个国际品牌,销售额达2 亿美金以上。萌恒集团全资子公司遨森电子商务(中国)有限公司2013年开始通过亚马逊等第三方平台开展B2B2C 跨境业务,目前在加拿大、德国、法国等7个国家建立分公司及海外仓,注册了10个国际品牌,同时2014年组建了海外自营网上商城AOSOM,会员人数达15万以上,2016年销售额达2亿美元以上。

  三、跨境电商发展较快

  2016 年初,宁波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领导小组,出台《中国(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宁波关于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指导意见和扶持政策,推进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仅2016年,宁波全市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270.1亿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比2015年增长3%,其中跨境电商进口额为53.6亿元,出口额为216.5亿元,均居全国前列。

  依托宁波临港的区位优势及传统制造业优势,慈溪、鄞州、余姚、海曙、宁海5个县区(市)被列为浙江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从主体培育、服务体系建设、跨境贸易生态打造等多方面助推跨境电商发展。

  在跨境电商物流及信息服务方面,也日趋完善。宁波国际邮件互换局的投入运营,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顺畅快捷的国际邮路支持,2017 年上半年月进出境邮件通关总量已突破700万件,其中出境邮件600 万件。综试区综合信息平台(“单一窗口”)上线,为企业提供关、检、汇、税、融一站式服务。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不断涌现,目前宁波已形成以宁波保税区为主阵地,栎社保税物流中心型、栎社机场物流园区、海曙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宁波电商城江北园区为辅的“一点多面”的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宁波保税区更是全国跨境电商进口企业密度最高的园区之一。


  宁波传统产业集群发展跨境电商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国际国内政策环境不稳定

  (一)国际形势方面

  当前,全球国际贸易增长减速,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宁波跨境电商企业普遍面临适应目的国法律和监管压力,尤其是在知识产权纠纷、税收、退换货、支付安全、售后服务等领域尚存在适应难度较大问题。

  (二)国内形势方面

  国内跨境电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制约行业发展。当前,海关、税务、检验检疫等监管部门行业制度建设未形成完整体系,区域与部门联动较差,同时跨境电商政策的不稳定性,这些都影响了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

  二、企业家跨境电商认知不足

  企业家认知是影响企业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宁波大部分企业家成长于传统市场经济环境中,对互联网、跨境电商没有足够认知,对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群体转型缺少准备。

  目前,宁波部分企业仍保守传统外贸订单式出口,对主动参与跨境电商动力不足,缺乏推动企业进行营销、渠道和生产变革的决心和能力。

  认知欠缺、动力不足,是影响宁波企业选择发展跨境电商和跨境电商发展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跨境电商产业生态不完善

  企业跨境电商起步阶段需要通过外包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化服务资源,降低企业进入跨境电商的门槛,帮助企业适应新的商业模式。

  宁波本地缺乏跨境电商服务企业,尤其在软件、大数据、供应链金融等配套服务方面缺失,难以对宁波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形成足够推力,极大影响了跨境电商企业做大做强。

  四、跨境电商企业能力不足

  一方面宁波参与跨境电商企业日益增多,但产品同质化严重,且严重依赖亚马逊、Ebay、Wish 等几大主流平台,缺少错位发展,竞争激烈。

  另一方面宁波跨境电商企业创新力及物流等配套企业产业链条不够长,对产品设计研发、平台运营、国外仓储物流、支付、金融等链条延伸的不够,难以做到全产业链覆盖,导致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品牌营销能力欠缺、物流售后等成本高。

  五、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较大

  人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要素。宁波依托原有外贸行业基础拥有大量优秀的外贸人才,但缺少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商人才,跨境电商实用性人才规模不足,尤其缺乏具备海外产品大数据分析、通晓跨境电商运营规则、有能力在国际互联网市场进行精准营销、能够推动企业进行供给端适应性变革的中高端跨境电商专业人才。

 

  宁波传统产业集群发展跨境电商预估趋势

  一、新兴市场将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美国和欧盟是当前中国跨境电商的主要出口国,分别占2016年中国全部跨境出口的17.3%和15.1%,但是增长速度已经进入平缓期。

  与此同时,随着物流和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东盟、巴西、俄罗斯、非洲、印度,以及法国、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小语种国家正在逐渐成为跨境电商的新蓝海。

  eBay 数据显示,目前在欧洲小语种市场,在2015年第三季度到2016年第二季度的12 个月里,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开展业务的eBay 中国卖家数量同比增幅高达45%,上架商品数量增幅超过65%。

  此外,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以及金砖国家联盟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金砖国家的跨境电商发展有望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

  宁波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发展,既要抓住北美和英语系的欧洲国家,也要充分关注上述新兴国家的成长,在人才、制度等方面提前准备,抢抓先发优势。

  二、本土化运营将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模式

  2015年以来,中国大的跨境电商企业都在尝试开展本土化运营,尽可能靠近消费者,做好最后一公里服务。跨境电商企业在海外建仓比例不断上升,米兰网、兰亭集势、大龙网等探索在国外开设体验店,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启动在全球建立仓储运营中心计划。

  从企业实践来看,跨境电商的本土化运营主要体现在:一是机构本土化,在国外成立公司、注册商标,或者与当地人进行合资合作,雇佣更加熟悉所在国法律、文化、习俗的当地人开展公司经营。

  二是物流本土化,用B2B2C 替代传统邮政包裹、国际快递等B2C 出口模式,在国外建立海外仓,通过一般贸易出口到国外,借助亚马逊FBA 仓或者当地物流配送体系进行配送。

  三是营销本土化,在Google、Facebook 等全球性营销平台之外, 使用越来越多的本地常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站进行营销推广,或者与线下媒体合作进行引流。本土化运营可以解决跨国开店模式下难以克服的效率、体验、退货、定制化等问题。宁波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发展,要充分考虑这一趋势,提前谋划、提前布局。

  三、专业网商将继续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占据主流

  尽管跨境电商的最终目标是要打破国内生产商与国外消费者之间的阻隔,真正实现个性化定制、按需定产。但是无论从宁波还是其他城市跨境电商发展的实践来看,生产商直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向国外消费者销售商品依然存在巨大瓶颈。

  (一)企业家对跨境电商的认知和能力严重不足

  由于不同的发展路径,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家和面向国外市场的企业家是两种不同的群体。面向国外市场的企业在长期的订单化生产模式下,研发创新、市场营销、品牌运营、用户管理等方面能力严重不足,大量的企业已经在实质上退化成了生产车间,重新面向最终消费者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准备和转型。

  (二)跨境电商相对国内电商更加复杂多变

  跨境电商面对多个国家,需要客服语言、文化、法律、物流等一系列障碍,面临出口国平台规则、法律政策等频繁多变带来的各种风险,对跨境电商运营团队的专业性要求更高。广东、义乌等跨境电商活跃地区已经逐渐形成了生产商与网商分工合作的模式。

  宁波产业集群起源于农村工业化,形成于市场经济初期, 企业尤其是量大面广中小企业对互联网经济和跨境电商的认知不足,把握能力有限,借助专业网商切入跨境电商市场无疑是符合当前实际的可行选择。

  (三)产品竞争已经成为跨境电商竞争的新聚焦点

  跨境电商发展初期主要瓶颈在于通关、退税、物流、结汇等方面,这些问题是跨境电商独有的,也是近几年城市发展跨境电商的主要着力点所在。

  但是,随着跨境电商发展体制机制性因素的逐渐理顺,跨境电商正在回归电子商务或者说商业的本质即产品。

  产品的创新度,能否抓住消费者痛点,能否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已经成为跨境电商竞争的新的聚焦点(以宁波服装为例,由于缺乏供应商配合,跨境电商很难找到国外合适的尺码,而是根据中国人的尺寸,做国外teenager 的生意。目前宁波服装跨境电商主要是做低端便宜货,缺少自主品牌和设计,缺乏话语权)。

  亚马逊、eBay、Wish 等国际电子商务平台招商重点和平台规则的变化,明显体现出了对创新型产品的青睐。如广东等地的大型网商也越来越多地把主要精力用于新产品的寻找上。

  在中国企业群体参与跨境电商规模不断扩大后,产品差异化已经正在解决企业低端市场恶性竞争,提高企业跨境出口效益的主要方向。

  宁波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要紧紧立足于这一趋势,将跨境电商发展与供给侧改造结合起来,与“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结合起来,引入研发设计、企业咨询、供应链管理等供给侧服务企业,推动企业管理模式、研发模式、生产模式、供应链模式、客户管理模式的适应性变革。

返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