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家电产业跨境电商发展综述信息来源:余姚市商务局  
发布日期:2017-09-07 00:00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E E9EBFE EAEAEF FFFFFF

  余姚市作为浙江省首批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县(市),积极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园区,结合本地区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顺应全球外贸发展新趋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新改革,实现“互联网+外贸”从大进大出到优进优出的转型升级。跨境电商整体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2015年该市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1亿美元、同比增长100%,2016年实现2.6亿美元、同比增长160%,获得中国县域跨境电商创业排名第三的荣誉,2017年1-8月实现2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在阿里研究院评选的“电商百佳县”中排名宁波第一、浙江第八、全国第十二位。
 
  一、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产业为本,聚焦家电龙头企业普及跨境电商应用
  一是聚焦优势产业,打开跨境电商突破口。家用电器是余姚市第一大产业,具有区域集聚度高、产业配套齐全、产品品种多样、出口创汇能力强等特点。目前,该市拥有家电及零部件生产等相关企业3000余家,产值达到700亿元,其中规上家电企业305家,2017年上半年出口额达到122.6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量的36.1%。可见,该市家电产业尤其是日用小家电已经在国际市场树立了较高的知名度,成功打开了欧美、南美、大洋洲等多国市场。顺应外贸大势所趋,推动外贸转型升级,都要求该市加快发展跨境电商,让传统家电“上网触电”,这具有紧迫的现实需求和雄厚的产业基础。
  二是聚焦龙头企业,打造跨境电商发动机。该市家电企业中年均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有4家,超过5亿元的有8家,其中以宁波富佳实业有限公司、宁波耀泰电器有限公司等为行业标杆:富佳以吸尘器、空调等产品远销欧美,2017年上半年实现出口3.64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量的5%;耀泰以照明、装饰灯具为主打产品,同期实现出口2.2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量的3%。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测试、品质管控、现场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已向宁波成功申报跨境电商新增试点企业,积极布局全球电商和新零售销售渠道,已建立12座海外仓和6条跨境物流专线,成为该市外贸增长新动力。
  三是聚焦全产业链,打赢跨境电商价格战。由于目前余姚市的家电出口模式仍以OME(代工生产)为主,大多数中小出口企业缺少自主品牌、销售渠道,没有定价权,只能靠价格优势与国内外竞争对手争订单,但是此类“价格战”随着近几年原材料和劳动力不断涨价已难以为继。跨境电商作为企业发展新思路、竞争新路径,能够快速推广“余姚品牌”、宣传“余姚制造”。从手工制模、塑料配件加工、精密五金配件生产,到微电脑控制器、压缩机、磁控管等核心部件制造,再到家电整机装配,跨境电商已经渗透到家电全产业链,通过重新整合资源形成垂直分工的中小企业集群,助推企业“组团走出去”,从OEM转向OBM,从“价格取胜”转向“价值为王”,主攻欧美高端市场,涌现出帅康电器等一大批“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
  (二)人才为要,多渠道立体化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育
  一是自上而下,营造跨境电商人才培育良好环境。余姚市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培育,积极举办跨境电商专题论坛、讲座、沙龙,通过专家讲课、跨境电商平台项目推介、企业成功案例宣讲,使中小出口企业提高运用跨境电商拓展国际市场的积极性和水平。同时,政府主导、企业主办、社会参与,三级联动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训,目前已累计组织各类培训100余期(次),培训相关人才6200余人,其中2800余人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普及电商应用基础知识2万余人。
  二是自下而上,共建共享跨境电商人才交流平台。余姚市家电产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和创新创业人才,在此基础上,为加快家电企业“互联网+”的步伐,该市邀请国内外电商巨头举办跨境电商高端人才峰会,拓宽视野、着眼全球、布局未来。2017年5月,该市与美国大型电商平台亚马逊公司联合举办了“Amazon Business”跨境电商专场活动,全市100余家外贸、电商企业的负责人以及众多创新创业人员参加;同年7月,国内电商龙头阿里巴巴在该市举办跨境电商生态千人峰会,乡镇街道分管干部、外贸企业代表、跨境电商创业者等共计1100余人参与。
  三是由内而外,拓宽跨境电商高端紧缺人才引进渠道。一方面,向高校要人才,该市已与浙江工商大学合作创办余姚电子商务研究院,面向社会在职人员和高校学生开设跨境电商相关专业,由高校教授和企业管理人员担任讲师,累计为该市输送专业人员上百人;另一方面,向企业要人才,该市已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搭建跨境电商人才孵化基地,采用“学徒制”人才培育方式,由1个创业导师带领2-3名创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亚马逊、速卖通、EBAY等跨度电商交易平台的认识和运用,目前已引进跨境电商海外高层次人才2名、紧缺性技术人才15名担任该基地导师,预计每年可为该市不同类型电商企业培养专业人才200余人。
  (三)服务为先,全面优化完善跨境电商发展体制机制
  一是大力扶持,全面提高跨境电商产业政策补贴标准。该市研究出台《关于加快跨境电商产业集聚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对企业当年新进驻国内外跨境电商平台注册上线并实现网络销售的,给予注册费用5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5万元;对自建第三方平台、服务余姚企业并实现销售额达1亿元的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给予其软硬件投入额30%的一次性补助,并给予其200万元融资额度内的贴息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跨境电商企业当年度销售额首次突破3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的,分别给予15万元、30万元、45万元的奖励,并授予“余姚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称号。仅2016年,该市就向企业发放各类跨境电商补助4170803元,激发了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积极性。
  二是精耕细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在全市原有五大市级电商园区的基础上,新建宁波众创空间(跨境)电商园区和慧聪网跨境电商园区,全力打造包括跨境日用家电、跨境厨卫家电、跨境生活家电以及跨境综合家电在内的国际家电交易展示区,创新开设美国馆、日本馆、韩国馆等国际家电新零售特色馆,入园企业超过200家,年产值超过16亿元,立志打造“全球家电交易中心”。此外,余姚朗霞裘皮城跨境园区开展跨境进口业务,弥补该市专业进口的电商园区平台空白,该园区以裘皮原材料的进口批发和拍卖作为主要经营项目,年度进口规模在3亿元以上。
  三是深化改革,健全跨境电商公共服务线上线下平台。该市由电商协会牵头、电商产业园区联合承办,成立全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同步上线运营“两微一端”,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跨境电商企业和个人提供政策公告、信息发布、培训交流、人才培养、创业孵化、资源对接等多项公益性服务。同时,逐步加快基础通信设施、光纤宽带网、移动通信网和广电有线网络建设,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和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为跨境电商提供技术支撑和网络保障。此外,加强与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的沟通协作,积极鼓励线上平台在该市临山、陆埠、三七市等乡镇开设线下门店,运用O2O模式不断健全电商网点,目前已建成258个村(社区)级(跨境)电商服务站点。
 
  二、跨境电商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退税申报流程繁琐。目前对跨境电商出口退税的管理,国税部门参照一般贸易企业出口退税政策,要求报关单证明联商品项与企业进货发票上的商品项一一对应,而从园区出口的商品在汇总申报后,报关单中的商品可能会涉及多张进货发票,反之一张进货发票中的商品也可能出口多个国家而分散到多张报关单中,增加了企业申报退税的难度。
  (二)第三方平台的冲击。虽然现有跨境电商政策的补贴力度尚可,但是兑现周期较慢、资金周转滞后,例如2015年的电商补贴资金至今仍有部分没有发放到位。同时,速卖通、一达通等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高效的服务流程、高昂的订单补贴又吸引着大批企业,导致政府统计数据外流,监管存在空白。
  (三)基础配套难以跟上。国内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通信、物流比较发达,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境内电子商务应用成本较低,但是一旦涉及跨境业务,由于国际通信、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而且拥有海外仓库的企业数量极少,企业需要负担高昂的运费、关税,提高了企业开展跨境业务的成本,极大挫伤企业积极性。
 
  三、相关建议
  (一)全力搭建“线上单一窗口”。建议各地整合资源,建立市级统一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实现商务、海关与国税部门数据全面联网,实现全电子化数据报关和退税,形成“互联网+关检+物流+信保+融资”跨境出口综合服务模式,为出口企业提供制单、通关、物流、仓储以及结算、退税、融资等一站式出口流程服务。同时,试点“市场采购”交易模式,从“快征快退”逐步走向“不征不退”,简化审批流程,节约企业办理时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继续加大补贴力度,加快资金核发速度。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跨境电商的专项补助资金,各级政府设立相应配套资金,探索“省—县”直接发放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到账速度。同时,重点在三个方面加大补贴力度:一是为鼓励企业创牌,对企业到境外注册商标进行奖励;二是对企业到境外设立海外仓按实际投资额或按照租费进行补助;三是对跨境电商园区按销售额进行奖励。
  (三)加强海外仓和国际物流建设。建议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公共海外仓建设布局,引导现有海外仓提升服务功能,充分发挥B2B2C模式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海关平台+企业供货”、“跨境供货+平台直营店”、“海外仓备货+网店直销”三种跨境电商模式。同时,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东风,在现有中欧班列的基础上,加快国际物流专线布局,形成海、陆、空全方位立体化的货运大通道。
 
返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