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发展“互联网+流通”的“小目标”信息来源:市商务局
发布日期:2017-09-05 00:00
2016年,国务院曾出台相关文件,要求从加快推动流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流通创新发展、加强智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拓展智能消费新领域、大力发展绿色流通和消费、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积极促进电子商务进社区、加快完善流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增强流通领域公共服务支撑能力、健全流通法规标准体系、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环境等这十二个方面推进“互联网+流通”。
总体而言,“互联网+流通”,可以理解为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商贸流通中的生产要素配置、优化集成作用,集聚优势资源,将互联网创新成果深入应用到商贸流通领域,从而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创造能力,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释放消费潜力而制定的目标。
可以说从“互联网+”具体到“互联网+流通”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传统商贸流通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新技术、新机遇、新空间和新生态,已经成为传统商贸流通业升级转型的新前景。
当前,宁波正积极抢抓历史机遇、顺势而为,围绕建设港口集聚圈,以电商为主体,以电商园区为平台,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专业人才为支撑,以优化服务为保障,全力打造“国家电子商务强市”和“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城市”。
站在“互联网+”的前沿,面对“互联网+流通”的潮流,宁波必然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行动。
那么,宁波“互联网+流通”应该如何发展?
据记者自市商务委电商处得到的信息,规划至2018年年底,宁波将持续积极推进传统商贸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农村及社区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及平台建设等方面创新流通方式。
“全市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超过8000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0%,力争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值达到30%。”
“建成和提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1800个,建成功能完善的县域电子商务服务中心5个,重点培育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区)3-5个、省级电子商务特色小镇5个、市级电子商务示范村20个以上;建成社区智能快递柜1000个,打造宁波同城购社区体验店100个。”
“积极争创全省首个电子商务经济开发区,培育和提升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3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5个、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0个以上、打造特色鲜明的电商众创空间10个左右;招引培育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2-3家、省级以上重点电子商务企业10家,打造商贸流通转型典型企业10家,培育优秀网络服务商30家以上。”
宁波打造全国“互联网+流通”城市样板,已然呼之欲出。
宁波发展“互联网+流通”,可以更好地促进传统商贸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一、在零售企业方面
传统零售企业转变经营方式是个必然趋势,积极应用电子商务,以求不断提高企业特别是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需要鼓励互联网企业加强与传统零售企业合作,推动线上交流互动、精准营销等优势和线下真实体验、物流配送等优势相融合。
此外,还应该支持企业不断丰富消费体验,向智能化、多样化商业服务综合体转型,由商品销售为主转向“商品+服务”并重。
未来,宁波将积极引导零售和连锁经营企业开展同城短途物流配送,培育一批本土“互联网+”龙头传统零售企业。
二、在专业市场方面
企业提高电子商务运用能力是个不需要任何人重复提醒的行为,因此鼓励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利用互联网做强交易撮合、商品集散和信息发布等传统功能,增强物流配送、质量标准、金融服务、研发设计、展览展示、咨询服务等新型功能,是不断提高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普及率和交易比重的重要措施。
此外,也需要专业部门或者机构有的放矢,正向引导商品交易市场向电子商务园区、物流园区转型,推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流通效率。
三、在商务服务业方面
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个正确的行为,商务服务业企业应该积极运用互联网。以餐饮、洗染、家政等行业为重点,利用位置服务等互联网技术,推行020等新模式的应用,开展网订店取、网络订票、社区配送等业务,培育壮大本土居民服务业电商平台,带动特色商品、服务扩大影响渠道。
宁波还将积极支持服务外包企业运用“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加大与居民服务相关的垂直行业的合作,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范围。
宁波发展“互联网+流通”,可以使得农村即社区电子商务发展更加顺畅。
一、“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
宁波市将整合万村千乡、邮政、供销、交通和商贸企业等现有农村商贸流通资源,加快农村传统流通网络的信息化改造,每年新建和提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300个、县域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2个。
二、农特产品线上销售
宁波市将引导本地农业生产商贸企业、农业合作社利用自建或第三方平台开设电商专区或旗舰店,开展农产品网上批发、零售和产销对接。
有条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可以对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进行网上批发分销、线下配送业务,引导农民开展订单生产。
需要指出的是,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的制订和追溯系统的应用等支撑体系建设也是推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宁波市将鼓励服务业企业、金融、通信、能源等行业融入农村电商发展,叠加农产品网络销售与公共服务功能。
此外,宁波已经不断在积极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每年预计完成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培训2000人次,打造出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基地。
四、城市社区电子商务应用
宁波市鼓励电子商务企业整合社区现有便民服务设施开展电子商务配套服务,鼓励依托互联网创新电子商务服务模式,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电子商务相关增值服务。设立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开展物流分拨、快件自取、电子缴费等便民服务。
宁波发展“互联网+流通”,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及平台建设。
一、电商特色小镇
据了解,宁波相关市级相关部门将有效联合,拟定市级特色小镇规划及建设标准,争创1-2个省级特色小镇,打造出5个市级电商特色小镇。
二、电商城及创新园区建设
在力争打造“国家电子商务强市”和“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宁波市电商城和创新园区等知名电商聚集区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其上规模效应和示范作用需要充分发挥。
接下来,宁波将进一步加强市、区两级共建机制,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协助创新园区申报全省首家电商经济开发区。
三、标杆性电商众创空间的扶持认定
根据“资本+孵化器(加速器)+园区+入驻企业”的建设标准,宁波市重点推进宁波市江北电商经济创新区阿里巴巴创客+项目、文化广场盛世方舟超级孵化器项目、鄞州青创园等,年底评审认定10大电商创业园区。
宁波发展“互联网+流通”,加强组织领导和资金扶持不可或缺。
宁波市将充分发挥市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统筹协调“互联网+商贸流通”发展相关工作,部署和落实重点任务,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实施。这就需要全市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
宁波市将优化电子商务专项资金配置,围绕“互联网+商贸流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大型平台、龙头企业、集聚孵化、公共平台等给予倾斜扶持,优先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引导信贷资金、各类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互联网+商贸流通”重点项目、优势企业、产业基地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此外,商贸流通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实际,制定“互联网+”整体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商贸流通行业“互联网+”发展推进机制,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各行业企业广泛参与。
宁波发展“互联网+流通”,人才是依仗的基础。
宁波市将大力吸引省外及海外高层次互联网人才和团队在省创新创业;制订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作方案,实施启明星电商人才培训计划;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专业培训机构,形成省—市—县三级培训服务能力。
宁波将建立建设建成国家中西部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与孵化中心,鼓励职业院校加强实用型人才培养,推行教产研结合培养模式,开展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考评工作,开展“互联网+”专家咨询活动,建立专家服务长效机制。
宁波发展“互联网+流通”,加大宣传推广是辅助。
强化“互联网+流通”在产业转型升级、新型业态培育、政府公共服务、民生保障改善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重点宣传“互联网+商贸流通”企业品牌、标杆案例、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增强全社会对“互联网+商贸流通”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
宁波将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大数据统计平台,定期发布全市各地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如举办中国(宁波)电子商务发展大会、论坛等活动,举办行业创新竞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大众创新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