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现金”支付成鄞州市场主流信息来源:鄞州区商务局
发布日期:2017-09-29 00:00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智能手机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移动支付的浪潮,移动支付在商场、超市、餐饮等各类领域大规模快速延伸。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只要带上手机,吃喝玩乐全都能搞定,引领鄞州的“无现金化”潮流。
买菜也能扫码付款
手机快捷支付最初在大型商超流行,但记者探访城区各大菜市场发现,快捷支付已经在菜市场“遍地开花”,多数商家都已经支持手机付款。
上午8时多,记者走访联心菜市场,市场上一片繁荣景象。来此买菜的以周边老社区居民为主,蔬菜区、水果区、海鲜区等分布得井然有序。记者注意到,这里的摊位基本上都支持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有些摊主为了让顾客知道自家支持微信支付,在摊点醒目位置贴出了手机支付的二维码;还有的在摊位前面贴上“可微信支付”大字来吸引顾客;还有些摊主表示,自从用手机可以支付菜钱,年轻顾客多了起来。
“移动支付后,不用找零,不担心收到假币和找错了钱,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省去找零的麻烦。菜场卖菜经常要找零,准备零钱和每次找零都挺费时,尤其是早晨买菜的人多的时候,用支付宝支付,扫码就能收钱,太方便了!”经营户王女士说。
目前,区商务局市场建设服务中心下属的联心、东裕、潘火、白鹤、曙光等菜市场已经全面提供无现金支付服务。在这些菜市场,经营户在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时,只需向消费者提供POS机或支付二维码,消费者就能完成支付操作。
据了解,鄞州正在对农贸市场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造“智慧农贸”,运用科技手段采集交易数据,通过“一云多端”智慧系统,实现农贸市场管理、服务和监管的信息网络化、工作规范化、管理现代化的网络平台。这带给市民的除了干净的卫生环境以外,更是一种舒适的购物体验,出门不用带钱,只需一部手机或者一张卡便可实现支付,所有的商品信息,只需要通过触摸屏或者移动端就可以一览无遗,出了问题,店铺老板的商户信息可以追溯、有据可循。
移动支付又出新产物
得益于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和便利,近日,鄞州区首家无人智能便利店在钱湖天地广场试营业。记者来到现场看到,无人便利店外形就像一个巨大的集装箱盒子,三面设有升降雨棚,雨棚升起来便是开店营业。通过透明的玻璃,店内商品一目了然。
记者体验发现,便利店的门上装有摄像头,市民通过微信扫一扫,就能在“质在”平台用户预约进店。进入店内,消费者可以自由挑选所需要的商品。挑选过程中,便利店通过行为轨迹分析系统,记录用户的运动轨迹,来确认用户挑选的商品。消费者挑选完产品后,只要站在收银区自动感应,通过移动支付,一键式自动结算系统会快速结算。结算完成时,人脸识别解锁,自动开门。
由于无人便利店尚处于测试期,一次仅支持一位用户进店体验。在第一位市民体验成功后,站在门外的市民纷纷扫码。“以后大数据越成熟,消费者出门可以几秒钟内完成。”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我不喜欢去超市排队,经常去快客。如果同样24小时服务,价格又便宜,我肯定会改变消费习惯。这里的纸巾就比超市便宜。”市民王女士在体验了无人店后表示,方便和价格会影响她的消费习惯。
“无人便利店节省了人力与运营成本,售卖的商品比传统便利店便宜两到三成。”该无人智能便利店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大数据的采集,以后商品选择还可以根据附近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量身定制。也就是说,无人便利店会自动筛选商品,有指向性地投放。
正加速渗透各个领域
“中午出门吃饭就带个手机,不需要钱包啊,我买菜也是用手机支付的。”这两年随着手机支付的便利化,不少市民的包越来越小了,“一个手机,一支口红,一把车钥匙,一包纸巾就够了,现在钱包、卡包都不带了,手机都能搞定。”32岁的市民陈女士说,这几年自己包包越买越小,和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脱不开关系。
眼下,“扫一扫”已经成为消费者普遍的支付习惯。有业内人士表示,当消费者与商家到达一个共同的需求点时,移动支付作为一种人性化的支付手段,它们正在普及、渗透到商业圈、餐饮界、公交、地铁等市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鄞州作为一个商贸发达的城区,移动支付日常化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在上个月的宁波购物节中,移动支付占据购物节现场消费支付手段的70%,着实为购物节增添一把火。目前,鄞州区有近一半菜市场将陆续进入“非现金时代”,NFC手机支付普及万达、世纪东方、银泰城等商圈,ETC停车功能迅速覆盖我区众多商业广场,市民用移动支付就可以在地铁站充值购买公交卡。更有宁波的部分高速收费站,可实现支付宝扫码支付,只要准备充分,整个扫码过程不到5秒钟,大大提高了高速出口的通行效率。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特别是对于还不适应电子支付的中老年群体,更需要做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不可否认的是,移动支付的大环境下,当交易行为大规模数据化,当商业智能化引领生活潮流,当高效的社会发展带动市民生活,“出门不带钱,也能走天下”的生活场景,离我们会还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