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自带电商基因的现代化城市信息来源:宁波市商务委  
发布日期:2017-06-13 00:00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E E9EBFE EAEAEF FFFFFF

  自余姚市于2013年被省商务厅等6部门确定为全省首批7个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创建单位之一以来,三年多的时间,余姚市相关部门一直坚持把电商产业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来抓:以规划为导向、以政策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中心,按照《余姚市创建浙江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工作方案》,在省商务厅、宁波市商务委的共同指导下,不断把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作推向纵深,基本完成了创建方案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效。
 
  余姚市立足实际,坚持政府引导,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认真落实和抓好电子商务发展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余姚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关注我市电子商务工作,定期下电商企业和电商园区进行调研和指导,全面掌握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解决主管部门和电商企业在业务办理和发展经营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同时由余姚市长亲自挂帅,成立市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工作例会制度,协调解决有关事项,并且把电商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写入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
  二是规划引导。余姚市于2014年8月率先在宁波各县(市区)中编制完成了《余姚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4-2020)》,并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明确了近至2016年,远至2020年的发展目标( 2016年确定的网络零售额超过80亿元、规上企业电商应用率超过60%的目标已完成)。
  在此基础上,余姚市电子商务发展工作被列入《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余姚市互联网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 
  三是资金扶持。
  早在2014年9月,余姚市出台《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每年安排1000万专项资金用于培育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发展跨境电商、推广实体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企业上规模、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等六大方面具体工作。
  据统计,余姚市三年来共申报兑现电商专项政策资金4400万元,其中宁波财政下拨1800万元。
  四是强化考核。
  余姚市根据各乡镇街道实际情况,将整体创建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并在对乡镇街道的年度考核中增加了电商的比重分值。
  2015年,余姚市牵头成立了省内首个市级层面的互联网经济促进中心,并在各乡镇街道建立互联网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推出相应的工作举措和配套政策监督落实考核任务,形成了统分结合的考核推进机制。
 
  余姚市因地制宜,以抓好重点工程为突破口,促进全市电子商务扩面提质,以求全面提高电商发展水平。
  一是重点项目建设工程。
  早在2014年底,为促进余姚市塑料和家电这二大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抢占中国塑料、家电全产业链上游,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余姚市就成功引进了国内首家B2B上市公司—慧聪网,计划投资30亿元打造浙江第一个O2O产业中心---余姚中国慧聪家电城(该项目已于2015年3月开工,位于中国塑料城核心区,目前已投入4.8亿元,占到一期总投资12亿元的40%。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家电展览中心。)并与中国塑料城强强联手,促进塑料、模具和家电产业的联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家电中心、全球贸易平台”。
  同时,充分提高工程项目运行效率,实现边建设边联动,余姚市分别于2015、2016年每年二次举办了被誉为“亚洲最大家电交易展”的中国(余姚)慧聪家电交易会暨中国小家电博览会,“线下展览线上交易”的模式已累计吸引超过2000家企业、专业买家15万人次参展,采购总额达60亿元。
  二是优势项目提升工程。
  余姚市坚持创新发展,凭借塑料城网上市场、“中塑在线”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化等省内领先优势入选创建县(市)名单,并连续获得“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市场”、“中国商品市场百强”、“网上网下融合市场二十强”等荣誉称号,其承担的“宁波中塑现货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国家信息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从成立到现在,市场已累计成交近4000万吨,成交额超过4000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中国塑料城。浙江中塑在线去年登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交易,成为余姚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的互联网公司。
  宁波市唯一互联网支付企业---“甬易支付”在宁波、余姚二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开拓创新,支付领域从单一的B2B扩大到B2C、C2C和民生领域,支付交易额从2014年上线当年的550亿元,到2016年的1250亿元,翻了一倍多,预计2017年将超过2000亿元。
  三是电商应用推进工程。
  余姚市自被列入省首批“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试点市以来,通过建立县(市)级服务中心,利用邮政网点和网络平台优势,已累计建立了258个村(社区)级电商服务点,实现了乡镇街道全覆盖,村级覆盖率达70%;建立社区快递智能柜150个;获评电子商务专业村6个。
  另据不完全统计,余姚全市已注册的电子商务相关企业和活跃网店分别达1600余家和6000余家,3年间分别新增800余家和3000余家;全市网络年销售额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超过50家,其中超亿元企业不少于8家。
  四是平台建设工程。
  在园区建设方面,余姚全市已建成运行的电商园区7个,其中被认定为市级电商园区的6个,总面积9万余平方米,入园企业200余家。
  在网络平台建设方面,余姚市已经建立特色中国余姚馆,于2015年底上线运行,加盟商家85家,累计实现销售3400万元。
  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余姚市电商公共服务网上平台自2013年建立,开展了一系列网上免费开店、免费培训等服务,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2016年,根据省、宁波的要求,也为了扩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功能,余姚市商务系统重新成立了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并设立二个电商园区分中心,目前基本建成了平台网站和官方微信,已加入的电商服务企业10余家。
  五是跨境电商培育工程。
  余姚市是宁波小家电、五金制品、照明灯具、消防器材的制造出口基地,特别是家电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链完整,配套齐全,出口创汇强,外贸依存度高,发展跨境电商的产业基础比较好。
  近几年来,余姚市通过政策鼓励,逐步引导外贸企业逐步转型电商拓展,对企业注册阿里、环球资源网、中国制造网等国际性网站和亚马逊、易贝等平台开店,企业上规模、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补助和奖励。
  目前余姚市已培育跨境电商园区2个,建立了跨境电商服务中心,设立海外仓15个,年跨境交易额2.6亿美元。
  2016年,余姚市成功申报省家电产业集聚跨境电商试点市,并成为宁波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
  六是人才培养工程。
  余姚市相关部门组织各类电商培训100余期次,培训电商专业和实用人才6200余人,其中通过定点培训获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的2800余人;引进电商高层次人才2名、紧缺型人才15名。累计普及电商应用知识3万余人次,促进青年创业和农民增收,指导百姓开网店近2000个,为余姚市工农业产品打开网上市场。
 
  余姚市稳打稳扎,夯实业务基础,逐步规范电商行业管理。
  一是加强合作,开展行业研究。
  早在2015年,余姚市政府与浙江工商大学就共同发起成立余姚市电子商务研究院,旨在通过校地合作,加强产业研究、推广交流、建立实训基地等,提升余姚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2016年余姚市又进一步与市互联网经济促进中心合作,建立县域互联网大数据并开展互联网经济发展数据研究。
  二是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2014年,余姚市就成立市电商协会,为行业发展提供培训、交流、互助、协调等服务以及遵纪守法、规范经营等自律行为,行业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102名,组织各类培训、考察、展览、沙龙、论坛等活动30余次。
  三是加强电商统计。余姚市鼓励并组织报送省、宁波电商统计监测平台,同时,将部分规模电商企业逐步纳入本地社零统计。
 
  “上下同欲者胜”,当下,余姚全市政企合力共创,全面营造电商发展氛围。
  一是加强宣传、交流。
  余姚市一方面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引导全市上下充分认识创建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市)的重要性、必要性,着力营造良好的创建和发展氛围,把企业和个人吸引到自觉参与创建、支持创建的行动中来,及时报道创建成果,报道优秀电商企业和个人事迹,另一方面向省内电商发达地区和周边县市学习取经,共同探讨交流创建经验。
  二是举办论坛、展会。
  余姚已经分别举办了由企业、协会、部门牵头的各类电商相关论坛、展会8次,譬如其中宁波家电行业协会主办的互联网+家电(宁波)高峰论坛、市经信局组织的工业企业电商论坛及对接会、市商务局牵头的余姚购物节暨互联网+传统商业发展论坛等3个论坛参加人数均超过200人。又如2016年7月,余姚商务系统借购物节举办之际,在广场组织举办了30多家电商企业参加的“电商之夜”活动,线下展示企业和网络产品。
  三是组织开展电商评选和竞赛活动。
  2014年5月由团市委发起,开展了余姚首届十大“风云青年电商”活动,6月组织参加了宁波市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大赛,余姚市人社局已连续二届举办了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大赛,激励、引导、支持、带动更多群众投身农村电商创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原副标题:余姚市创建“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市)”)
 
返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