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变革发展中的宁波电商信息来源:宁波市商务委
发布日期:2017-05-12 00:00
在宁波各级政府机关的正式公文之中,绝大多数都将2017年描述为各行业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具体到电子商务行业,如果将2017年称之为“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发展的重要一年”,相信大抵没有什么疑义。
随着宁波各项跨境进口电商政策落地,保税备货模式将更趋向于大平台和品牌商,中小卖家积极转型跨境集货,产品品类也更加明显的从日化消费品向奢侈品、文化体育产品等拓展;
跨境出口电商B2B海外仓模式开始加快布局,单一窗口数据打通逐渐将成为传统外贸的新增动力;
农产品电商全面爆发,农村及农产品电商稳步增长,加速倒逼着质量追溯、冷链物流等技术加快应用,而农村旅游消费O2O也在持续增长;
目前,宁波传统制造业、服务业+互联网加速融合势头不减,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区域电商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的趋势不断;
传统商贸、社区商业供销体系加速变革,品牌商—经销商—终端商户与消费者的供应层级不断缩减,新商业应用场景已经层出不穷;
移动端口逐渐正式取代桌面系统,开始成为商业消费的主流入口;
电子商务的人才竞争进一步趋于白热化,预计拥有产业背景、熟悉大数据分析、具备资源整合能力的电商人才将成为市场抢夺热点。
......
据悉,2017年宁波市将力争网络零售额突破1300亿元,同比要增长30%以上;力争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量突破80亿美元,同比要增长100%。
2017年的宁波电商,“互联网+流通”工程依然持续深入实施,以求全力提振传统商贸消费升级。
一、传统业态应该要更加快接入移动应用。
需要引导百货商超、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企业推进移动应用改造,联合人行、互联网支付公司合作举办如“宁波网络购物节”、移动应用对接会等活动,力争到2017年底宁波全市主要商圈实现移动应用全覆盖。
二、专业市场电商化转型应该要推力不减。
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向电子商务园区、物流园区拓展,需要鼓励商品交易市场利用互联网做强交易撮合、商品集散和信息发布等功能,增加物流配送、质量标准、金融服务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市场建设垂直电商平台,加大线上交易比重,为全市商品销售总额增长探索试点。
三、生活服务业电商应该再次发力冲刺。
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基于其工作职能也好,依据经济发展大势也好,在行业内扶持家政服务、社区配送、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同城生活电商平台应该成为年度工作重点,如探索制定O2O服务规范暨服务标准、年度评选出十佳同城服务电商企业等等。
四、“互联网+流通”重大项目落地的速度应该加快。
宁波将深入推进市政府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战略合作,重点推动阿里巴巴零售通项目加快试点,争取成为全国“互联网+流通”城市样板项目。
2017年的宁波电商,跨境综试区建设和推进仍然持续,助推外贸转型稳增长,任重而道远。
一、跨境电商“单一窗口”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
海关、检验检疫、税务 、外管等部门需要积极协调,探索跨境贸易便利化举措,引导进出口电商和支付、物流、仓储等企业申报备案,力争全年平台备案企业超过300家。
二、跨境产业集群发展是电商推进工作的重点。
余姚、慈溪、海曙、鄞州和宁海5个省级试点,其示范作用应该得到充分发挥,可以鼓励试点区域与eBay、亚马逊、速卖通等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进行战略合作,每个试点单位至少举办1场以上跨境电商资源对洽会,探索出跨境货物贸易和跨境服务贸易的综合试点。
三、跨境电商云服务平台搭建工作不能停。
政府可以扶持一批跨境代运营、大数据营销、培训认证、境外品牌注册、境外结汇等服务的企业;筛选一批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承建及运营主体开展示范建设,为跨境出口企业提供个性化和一站式服务。
四、跨境电商海外公共仓培育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
如能出台功能更加明确的海外仓扶持政策,确定出海外仓建设标准、建立海外仓信息管理系统、推动公共海外仓与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再加上认定一批市级公共海外仓,“把海外仓B2B模式打造成为外贸增长发力点”将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2017年的宁波电商,农产品凭借电商技术和工具,触网销售布局和速度都在加快,农村市场的增长已然培育出新动力。
一、农村电商经营主体扩大已经成为不争事实。
在宁波,一批专业化农产品电商企业培育和出现,将会更好地引导农产品经营企业、农村合作社等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业务。政府可以鼓励企业与电商平台深度合作,开拓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支持开展季节性农产品团购促销活动,将会有效缓解区域性农产品滞销等问题。
二、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仍然在不断完善中。
“要想富、想修路”,具体到农村电商行业来说,城乡物流配送网络搭建就“要修之路”,必将推动农村电商与社区电商协同发展。
如能建设和提升300个农村电商服务点和100个社区智能终端,开展农产品城市集中配送;扶持2-3个智能化农产品区域仓储中心,引导网销农产品与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对接并支持企业开发建设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配送终端设施,对解决本地生鲜农产品上餐桌“最后一公里”的老大难问题将不无裨益;。
三、农村电商示范创建工作不可或缺。
重点支持、有效评定一批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乡镇和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村(社区),以此努力打造出一批农村电商化创新实体,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租赁农场、民宿休闲等项目,对积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怎么强调重要性相信都并不过分。
2017年的宁波电商,项目支撑建设一直马不停蹄,“打造电商创新创业新载体”不仅仅是口号。
一、全力推进宁波电商城建设。
目前,新一轮电商城扶持政策正在研究制定中,重点支持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如前洋E小镇开发招商,扶持海曙国际电商园做大跨境出口园区规模等,使得“电商城企业数量和能级进一步提升”前景可期。
二、重大项目招引的力度需要加大和具有精准性。
平台型、服务型电商有一个共同性特点:将用户从线上带到线下,力求与商户共同繁荣。有鉴于此,行业发展应该突出工业制造、外贸进出口、服务消费等领域,譬如可以组织各县(市)区赴广州、深圳、杭州等地招商、年度计划举办几场“走出去”招商推介活动等等。
三、电商园区发展需要政府的积极扶持。
政府部门完全可以引导传统网商园区向跨境园区、服务商园区等转型,鼓励园区运营商盘活存量资源,加快消化写字楼库存。
据悉,2017全年,宁波认定的市级电商创业创新基地(电商众创空间)可达5家以上,培育出5家市级电商特色小镇,争创出1家省级特色小镇。
四、项目资本对接需要有的放矢。
在发挥产业基金投资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宁波可以强化程序监督、简化审批流程,以求提高项目投资效率,来吸引异地优秀电商项目落户,可以加快组建跨境电商、生活消费等主题子基金。2017年,力争每季度开展1场以上基金项目对接会,拉动民间投资效益。
2017年的宁波电商,人才瓶颈不太可能完全解决,但是可以有效缓解,突破是手段,扩大电商创业就业新渠道是目的。
一、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团队。
电子商务人才政策宣传力度需要不断的延续乃至加大,譬如组织企业赴外地开展电子商务人才专场招聘活动、做好第二批电商3315人才评审工作、举办2场以上全市电商创业大赛......都是行之有效的可尝试性方法。
2017年,宁波力争引进电商创业高端创新人才5人、电商创业创新团队5个、引进电子商务领军人才10人、高层次人才20人、紧缺人才50人的目的是有把握完成以上目标的。
二、专业技能人才是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值得下大力气着力培育。
开展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培训、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培训、高校毕业生培训等方式都是解决“专业技能人才荒”手段。只要不人浮于事,2017年全年培训电子商务专业人才7000人(市本级1000人)、快递物流人员2000人、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100人、补助大学生电商创业就业者300人等并非什么遥不可及的目标。
三、不管社会上对“砖家”的疑义有多少,来自高校的培训力量在现实中是不可替代的,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一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宁波应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校企合作产学研联盟的平台作用,鼓励校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实习实训:高校可以对企业提供智力支持、输送素质高成本低的实操人才;,企业可以为大学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和自主创业提供电商项目孵化产品、办公环境、住宿条件、创业培训辅导等“一条龙”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合作结对本就是共赢,如能有效发挥双方各自优势,真的让双方在合作中感觉有搞头、行为有赚头、实施有甜头,别说预计规划中的“不少于10家规模以上电子商务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结对,不少于200名高校学生实现在岗实训实习”,恐怕就算目标再翻一番,也一样有企业趋之若鹜。
2017年的宁波电商,发展环境还得继续优化,建立融物流、运营和信息于“三位一体”、相对完善的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对于加速电商发展,极为重要。
一、专项扶持政策需要视机调整。
中央“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国家试点城市”专项资金可是不少,如果能用足用好,对初创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是不言而喻的。此外,扶持农村电商及快递服务业专项政策的新增出台也将对行业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二、统计监测体系的作用应该得到充分发挥。
宁波市本级应该与省电商统计系统紧密对接,2017年还将新增跨境电商、平台电商等统计类目,力争全年新增样本企业超过50家,电商企业贡献零超过100亿元。
三、企业等级评定如箭在弦、势在必行。
浙江省商务厅2017年初有过统一部署,宁波市相关部门按照“上下联动”的原则,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机构去干,譬如可以委托市电商促进会,分类开展全市电商产业基地、平台企业、应用企业、服务企业等级资质评定,去做好“电商企业分级管理”这一阶段性工作,同时也可以集中精力做好第三批培训机构和实践基地备案工作,以求促进全市电商产业规范化发展。
四、都说电商和其他行业也差不多,基本也分为“实战派”和“学院派”。实操固然重要,理论研究也不可或缺。
市电商研究院、市电子商务学院、跨境电子商务学院以及各大高校科研力量,毫无疑问是电商产业的宝贵智库资源。实操重在眼下、利在当前,需要快速见到成果,适合企业逐利的经营目的;理论研究重在规划、看得长远,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一旦突破,将具有重大的行业指导意义、理念更新,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意义和结果会更大。正是因为如此,宁波相关部门组织或者委托智库力量,来重点开展《宁波跨境海外仓发展路径研究》、《宁波市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研究》等课题,也正是为全市电商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未动,谋略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