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电商的“速度与激情”信息来源:宁波市商务委
发布日期:2017-11-07 00:00
余姚坚持将电子商务作为重点新兴战略产业进行培育,以产业为核心、以政策为导向、以平台为支撑、以服务为保障,精准对接市场、更新发展理念、升级产业模式,不断加快“电商换市”的步伐。
截至目前,余姚市已注册电商企业1600余家,开设各类网店超过7000家,限上商贸企业电商应用率达到70%,2013-2016网络零售额达到226亿元,2017年上半年实现网络零售额41.5亿元,同比增长57%。
需要指出的是,余姚市目前已经成功创建浙江省首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并获得宁波市级电商发展金奖。
“互联网+流通”:余姚电商的“速度与激情”
对传统商贸流通业来说,流通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流通领域是各种经济关系相互交织的中间枢纽,最能反映区域的经济运行状况。流通系统受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至深,技术、制度乃至运行的重大变革都会引发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目前的宁波,“互联网+流通”已经带动了大范围、宽领域、多渠道、全链条、深层次的流通创新,为流通领域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机遇、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几年,随着宁波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各县区市也纷纷将“互联网+流通”提上议事和行动日程。
宁波十个县区市中,历史传统、经济发展、人文水平等各不相同,同样面对席卷而来的互联网浪潮,各地应对和发展也必然各不相同。
那么,曾经多次入围“中国电商百佳县”而且又在去年整体电子商务指数达到21.04分数从而荣登宁波全大市之首的余姚市,又做的如何呢?
从“集结号”到“冲锋号”,余姚唱响电商发展“主旋律”。
一是紧抓市场脉搏,主推核心产品。
产品优势直接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余姚市根据电商企业实情和产品特点,扬长避短,促进电商产业精细化、精准化。
一方面,余姚市将传统特色农产品开启电商销售新模式,例如在每年杨梅上市期间,除了与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多家主流电商平台合作外,更是与顺丰速运直接合作,采取“货运包机”的形式直达香港,2014年余姚市杨梅快递件为1.1万票,2015年达到了3.7万票。
另一方面,余姚市不断提高电商产品科技含量,例如华丰包装旗下“收纳博士”品牌主打真空压缩袋,畅销于各大电商平台,仅天猫商城的销售额就超过1.4亿元,稳坐该行业线上营销的“第一把交椅”。
二是紧跟国际潮流,发展跨境电商。
在传统电商产业的基础上,余姚市积极开展跨境电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实现“互联网+外贸”融合发展,成功申报省级跨境电商试点县(市),2016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2.6亿美元,同比增长160%,获得中国县域跨境电商创业排名第三的荣誉,真正让电子商务模式成为外贸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的助燃剂。
三是紧扣时代特点,密切政企合作。
余姚市响应国家推广PPP模式的号召,加强与国内外电商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在今年6月份与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公司联合举办“全球亚马逊—余姚跨境电商专场活动”,全市100余家电商企业代表参会,共同探讨跨境电商物流、店铺营销推广、结汇、多语言解决等方面的难题;2017年7月份又与国内电商权威阿里巴巴公司联合举办“阿里巴巴跨境电商千人峰会—余姚站”,积极加入“无现金城市”联盟,借力电商龙头促进本市小微电商企业和个体户转型升级。
从“参谋长”到“先锋官”,余姚舞动电商逆袭“指挥棒”。
一是明确发展方向,制定产业规划。
余姚市根据电商产业发展规律,结合地方特点,陆续研究出台《余姚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4—2020)》《余姚市互联网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规划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电商业务,每年安排1000万专项资金用于电商园区培育、电商平台建设、跨境电商发展、电商企业上规模。
二是从“漫灌”到“滴灌”,提高资金效率。
普遍来说,简单的政策资金补贴是难以帮助电商企业真正做大做强,而且往往电商园区的建设补助和入园企业的房租补贴也存在资金缺口。以余姚市为例,2016年余姚全市电商政策资金申报就超过1700万元,而该年度余姚全市的预算目标只有1000万的。缺口是现实,该如何解决?
一方面,余姚市积极向上级申请产业政策资金,例如宁波2015年下拨137万元、2016年下拨60万元作为电商专项资金;另一方面余姚市也继续修改完善电商补助政策,将入园企业房租补贴与经营业绩挂钩,实现“优胜劣汰”,提升电商园区自身“造血”功能,提高电商企业整体竞争力。
三是落实领导机构,强化考核监督。
在政府层面,余姚市由市长牵头成立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加强电商发展的战略研究和统筹协调,同时将电商发展具体目标写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责任部门进行量化考核;在企业层面,成立电商协会,由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电商企业代表共同参与,切实加强在销售渠道、人才引进、技术支撑、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帮扶力度,目前已拥有会员企业118家,成为推动电商政策落地和行业自律的重要力量。
从“观望者”到“主人翁”,余姚组建电商军团“合唱队”。
一是错位布局,科学建设电商园区。
余姚市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电子商务楼宇建设,明确各大园区发展定位、产品分布、产业名录,健全完善商务洽谈、企业孵化、金融中介、产品体验等差异化配套功能,着力吸引慧聪网等国内知名电商、华丰包装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入驻。
据了解,目前余姚全市已建成并投运7个电商园区,总面积达到9万余平方米,入园企业超过200家。
二是互联互通,大力开拓网上市场。
余姚市立足中国塑料城的客户资源优势,积极把线下业务引导到线上发展,培育了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中塑在线等著名互联网品牌。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塑料电商交易中心,已累计成交近4000万吨,成交额超过4000亿元。上线“淘宝特色中国余姚馆”,成为继淘宝特色中国宁波馆、象山馆后第三个正式上线的地方馆,以河姆渡农博会的金字招牌为依托,打造“指尖上的美丽余姚”,目前加盟商家达到85家,累计实现销售3400万元。
三是技术为王,完善第三方支付体系。
余姚市目前正积极推进余姚自有品牌支付体系建设,拓宽“甬易支付”使用领域,在巩固原有大宗商品交易B2B支付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发B2C、C2C、P2P等第三方电子结算功能,逐步覆盖民生领域,支付交易额从2014年的550亿元,到2016年的1250亿元,增幅超过120%,预计2017年将突破2000亿元。
从“监管者”到“服务者”,余姚发出电商大戏“最强音”。
一是建设“智慧”城市,让软硬件设施成为发展的坚实基础。
余姚正不断加快基础通信设施、光纤宽带网、移动通信网和广电有线网络建设,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和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加强基础物流网点建设,建立258个村(社区)级电商服务点和150个快递智能柜,基本实现电商网点乡镇街道全覆盖、村级覆盖率达70%以上。
二是强化智力支持,让人才优势成为发展优势。
余姚已经成立浙江工商大学余姚电子商务研究院,推行政府、企业、社会三级联动人才培训服务模式,累计组织各类培训100余期(次),培训电商人才6200余人,其中2800余人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引进电商高层次人才2名、紧缺性人才15名。
三是发动宣传攻势,让一切可以参与的都参与。
余姚市成立了市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同步上线官网和官微强化舆论宣传,联合宣传部、网协、电视台举办“走进电商园”区、“电商创业大赛”、“电商沙龙”等多彩活动,普及电商应用知识3万余人次,指导群众新开网店近2000个;发动企业参与“电商之夜”年度促销大会,以打折让利的形式促进消费,仅2016年活动期间,就累计实现销售额达到1.85亿元,增幅达到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