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龙抬头” 宁波如何更有作为?信息来源:宁波日报
发布日期:2016-09-20 00:00
“生态优先、流域互动、集约发展”,近日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发展潜力巨大。
如果把长江比作一条巨龙,那么这条“巨龙”的腾飞需要“龙头抬起来、龙身动起来、龙尾摇起来。”毫无疑问,长三角就是这条“巨龙”的“龙头”,而宁波,则是“巨龙”的两只“龙眼”之一。长江经济带“龙抬头”,宁波当如何作为?
未来宁波要加快接轨并融入“龙头”上海,以产业合作与模式复制为重中之重,实现与上海的全方位对接,赢得更多更优的国内外先进要素同时,还要加强与长江沿岸中心城市间的“互动”,而这些“互动”可以涉及港口、科技创新、对口帮扶、商贸、旅游文化等重点领域。
接轨上海相当于真正融入了长江经济带,沪甬合作可以将产业合作和模式复制等作为重中之重。
城市间的“互动”可以涉及港口、科技创新、对口帮扶、商贸、旅游等重点领域。
港口互动,可以依托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共建区域物流体系。科技创新的互动,主要是依托区域科研优势,共育自主创新合作平台。
对口帮扶和商贸的互动,主要指宁波与帮扶城市之间,要突出人才智力培训、经济交流合作,增强帮扶地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牵手”沿江城市30载
说起长江经济带,市经合局副局长叶文涛首先提到了两个“协调会”: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前者包括沪苏浙皖的30个城市,上海为主任城市,南京、杭州、合肥、宁波为副主任城市;后者由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合肥为轮值主席方,由攀枝花、宜宾、南通、宁波、舟山等27个成员城市组成。
30年来,宁波以这两个“协调会”为平台,主动接轨上海,积极推进与南京、武汉、合肥、重庆等长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合作,实现了“跳出宁波发展宁波”。
宁波与上海隔杭州湾相望,一衣带水,渊源深厚。近年来,宁波积极对接服务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通过高层互访、专题对口合作,两市交流愈发频繁。仅2012年以来,宁波就在上海举办了3次“宁波周”活动。今年5月下旬,宁波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参加上海“宁波周”系列经贸文化活动,宁波与上海及周边地区共达成合作项目54个,总投资603.9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与上海在科技、人才、教育、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也全面步入“蜜月期”。仅科技合作方面,两市近年来达成的合作项目就有数千个,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数百个。
加强与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的合作,也是宁波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南京为例,在3年前宁波举办的南京“宁波周”活动上,宁波与南京及周边地区达成合作项目30个,协议投资总金额137.41亿元。这些合作不但为宁波企业提供了技术、人才等大量要素资源,也进一步拓展了宁波企业的发展空间。
作为口岸城市,宁波还积极参与长三角“大通关”合作。前年,海关总署发布相关公告,进一步明确了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和合肥海关率先启动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这是推进长江流域一体化和贸易便利化的又一个重大举措。
抓牢上海这个“龙头”
未来,宁波如何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借此实现城市新一轮的发展?
“当务之急是抓住上海这个‘龙头’,接轨上海就能真正融入了长江经济带,就能真正融入了世界。”叶文涛坦言,今后宁波与上海的合作要再紧密一些,合作步伐要再快一些。
叶文涛认为,沪甬合作可以将产业合作和模式复制等作为重中之重。产业合作方面,宁波要抢抓上海对外疏散产业的契机,实现区域内城市资源的再分配和协同发展。模式复制方面,宁波要充分借鉴上海自贸区的多项创新经验,实现“为我所用”。去年奉化一开发区就专门设立了特定区块,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
今年7月,宁波杭州湾新区宣布全面启动沪甬合作示范区建设,并提出全方位接轨上海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十三五”期间,每年引进上海投资项目200亿元以上。
“加快建设沪甬合作示范区,与上海进行全方位对接,就是要依托上海这个平台来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主动参与国家战略和长三角城市群分工合作,赢得更多更优的国内外先进要素。”叶文涛说,“只有这样,宁波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以城市经济转型为契机,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
城市之间“互动”起来
在加快接轨并融入“龙头”上海的同时,宁波如何加强与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的“互动”?
叶文涛建议,这种城市间的“互动”可以涉及港口、科技创新、对口帮扶、商贸、旅游文化等重点领域。
城市间的港口互动,可以依托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共建区域物流体系。“宁波要将港口资源放大,集聚其他城市的优势,实现自身更优的发展。”叶文涛说,宁波舟山港是我国大陆重要的集装箱干线港,是国家的主枢纽港之一。在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同时,宁波要利用自身港口优势,进一步拓展港口腹地,与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开展海铁联运和江海联运,推动长江沿岸港口一体化建设,加快形成港口联盟,提升长江流域港口整体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宁波要加快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与沿岸城市共建区域物流园区,为流域城市外贸企业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
城市间科技创新的互动,主要是依托区域科研优势,共育自主创新合作平台。长江沿岸各中心城市拥有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科技开发园区,尤其是上海张江、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等自主创新先行先试基地。宁波要加强城市间的协同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自主创新平台,共同推进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
城市间的对口帮扶和商贸的互动,主要指宁波与帮扶城市之间,要突出人才智力培训、经济交流合作,增强帮扶地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内经济合作交流网络,以“宁波周”等为载体,积极搭建平台,组织企业参加“渝洽会”“西博会”等经贸活动,推动商贸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
“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按照“生态优先、流域互动、集约发展”的思路,长江经济带明确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
“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
“两翼”是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
“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