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保税区:打造跨境电商的核心试验区信息来源:宁波保税区管委会  
发布日期:2016-07-15 00:00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E E9EBFE EAEAEF FFFFFF

  自市政府将跨境进口电子商务放在宁波保税区试点以来,管委会按照“政府主导、平台服务、电商运作、部门监管”的思路积极推进有关工作。总体来看,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效应。

  一、试点规模效应逐步显现,集聚效应持续增强。
  自实单运作以来截至2016年5月1日,获批试点的跨境电商449家(167家电商实单运行),其中物流企业16家、仓储企业25家。跨境进口商品涉及826个HS编码,商品备案72663条;保税区进境货物13159批,货值11.14亿美元,仓库实际包裹出货2007.34万单,累计货值41.69亿元,累计消费者1102.41万人。
  2015年前5个月,保税区进境货物2644批、货值2.0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3.0%,、79.8%;仓库实际包裹出货652.84万单,货值12.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8.5%、142.3%。
  目前,保税区已相继与阿里巴巴天猫国际、美国零售商巨头Costco等开展跨境业务合作,并集聚了蜜芽宝贝、苏宁易购、京东全球购、网易考拉、海航云商等一批重大跨境电商项目,其中5家跨境电商入围2015年宁波外贸进口200强。

  二、跨境仓储基地扩容升级,电商模式实现拓展。
  在海关、国检等部门支持下,跨境仓储模式由原先单一的公共仓运作拓展为“公共仓+自营仓”运作模式,跨境仓库面积由5万平方米公共仓拓展到30万平方米。
  同时,不断促进跨境仓储物流管理升级,引进嘉里大通、百世汇通等一批全球知名的专业物流服务商,打造可提供冷链仓储物流服务、专业网仓服务的现代化跨境仓储物流基地。
  目前保税区跨境电商模式共实现两大转变:
  一是从单一的“保税备货”B2C模式向“进口B2C、B2B”双模式并举转变。主要是与阿里巴巴开展合作,引入阿里巴巴旗下1688电子商务平台,共建“阿里巴巴进口货源宁波保税区电子商务平台”(即B2B进口平台),目前平台入驻企业73家,交易额超过6000万元。
  二是由跨境“进口”业务向“进出口”并举转变,2015年9月1日开展跨境出口电商试点,截至2016年4月,交易额7.8亿美元,其中2015年前4个月达3.95亿美元,约占全市跨境出口业务的1/3,商品主要为服装鞋帽、液晶显示板和电脑主机板等。

  三、跨境电商环境持续优化。
  1、优化监管环境。
  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管部门持续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举措,实施“集中查验、分散仓储、多点放行”等监管新模式以及365天无休审核等。
  2、构建质量监管体系。
  保税区市场监管分局建立跨境消费维权机制,落实跨境交易7天无理由退货制度,并在“双十一”前开展行政指导,提高监管效能,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015年8月开始,联合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对跨境购平台实施“正品保障体系”,建立跨境产品质量追溯机制,确保商品渠道来源。
  3、完善产业链环境。
  管委会陆续出台跨境电商产业和人才集聚政策意见,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强化跨境金融服务,与相关银行保险机构合作推出“助保贷”、“跨境贷”等融资产品,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跨境电商产业链对接,拓展供应、采购、销售等上下游渠道,并在省内外建立的22个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及宁波市区中心商业广场拓展“亿彩购”O2O体验店。

  未来,保税区将进一步拓展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和试点范围,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1、拓展业务模式。
  进一步做大做强跨境B2C进口业务,同时大力拓展跨境B2B进口和B2B出口、B2C出口业务。借鉴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突出本地特色和优势,着力在跨境B2B方式相关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
  依托阿里巴巴1688进口货源宁波站,加强宣传推广和招商工作,完善对平台入驻商家的仓储物流、报关报检、代理缴税、付汇核销等进口通关服务,力争年内入驻商家达到200家,交易额突破3亿元。推广“互联网+贸易”模式,鼓励区内外贸和加工企业开展跨境出口业务,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和监管模式,扩大试点企业范围,力争2016年跨境电商出口额超过7亿美元。
  2、扩大试点范围。
  稳步推进出口加工区跨境电商试点工作,推动监管部门创新监管方式,完善操作流程。加快推动宁波出口加工区国际采购配送中心建设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平台,开展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开展招大引强,引进一批跨境电商出口产业链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提升保税区跨境业务整体规模效应。
  3、引导转型发展。
  加强政策研究,及时跟踪研究跨境电商政策调整及对保税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影响。结合跨境电商新政和正面清单,支持引导电商企业加大拓展中端护肤品、厨卫家电、服饰箱包、酒类等商品进口,重新谋划主打产品,确立细分市场。
  积极拓展进口贸易发展模式,发挥功能政策、市场及临港优势,推动海外直邮、保税集货等多模式进口,针对不同商品选择不同进口模式,做到精细化、精准化进口,实现线上跨境贸易和线下一般贸易齐头并进。
  积极推动电商企业加强进口商品货源管理、渠道管理和供应链物流管理等,根据需要探索设立进口“海外仓”,通过优化渠道,提升管理,减少综合运营成本,提升电商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未来,保税区将进一步加快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商龙头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1、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积极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做好网易宁波出口加工区跨境母仓项目建设配套服务,争取项目早日完工投用;引进亚马逊等一批国内外大型电商平台、电商企业、供应链服务商,提升业务发展水平;促进正正电商、丫丫趣购、淘淘羊、摩西网络等企业登陆新三板或海外上市。
  支持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项目研发,支持电商企业利用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扶持一批业务基础良好、组织体系健全、枢纽辐射作用强、诚实守信的跨境电商企业(平台)做大做强。推动跨境电商项目集聚发展,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跨境电商进出口基地。
  2、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支持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孵化)基地,支持行业中介组织、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创新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培训模式,提升电子商务、外语、供应链、物流、营销等业务水平;支持行业中介组织举办创业、创新培训、大赛和业务对接等活动,支持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物流运输、快捷通关、结算汇兑、出口退税、贸易融资、咨询培训与国际营销等专业服务,解决中小微外贸企业发展遇到的成本、融资、订单等核心问题。

  未来,保税区将进一步打造跨境电商服务链和生态圈,优化提升产业整体发展环境。
  1、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
  在通关方面,探索将特殊监管区域智能化系统与跨境电商出口通关系统对接,实现高效监控;复制推广自贸区监管创新制度,在跨境进口商品领域率先试行“先进区、后报关”等措施。
  在检验检疫方面,参与制订综试区检验检疫政策,创建跨境电商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深入推进“检验检疫一体化”,全面实施区域“出口直放、进口直通”;扩大第三方检测结果采信范围。
  在外汇管理方面,上线跨境电商外汇监管辅助系统,探索差异化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跨境电商支付服务体系,鼓励支付机构申请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完善跨境电商本外币结算服务;探索货物贸易单证电子化,便利企业资金收付。
  2、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充分利用区域产业引导资金,支持跨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业人才培训、海外仓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等项目。建立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对跨境电商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服务,创新线上融资方式及担保,鼓励推广基于诚信的无抵押贷款。
  为跨境电商提供适合的信用保险服务。引导和推动各类创投资金支持跨境电商初创企业,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上市。
  3、建立健全信用体系。
  继续完善以机构代码和商品编码为基础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建立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的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实现部门间、区域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探索建设跨境电商信息管理分析系统。对跨境电商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建设信用基础数据库。
  建立部门协同监督机制并实现信息共享,建设包含第三方信用平台的信息采集、共享及使用机制,构建标准统一、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跨境电商信用体系。
  4、加强人才支撑和聚集。
  统筹高校、企业和人力资源机构共建跨境电商学院,加大电商人才培训、孵化和引进,为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利用区域高端人才引进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创业人才落户。

返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