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刚—宁波帮”信息来源:宁波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16-07-15 00:00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E E9EBFE EAEAEF FFFFFF

  春夏之交,见报《包玉刚故居申报省文保单位——庄市管好名人故居传商帮精神》(《宁波日报》6月2日),又一次勾连起我的心思,就像每次走过永丰桥,看到宽阔的姚江,就想起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避开社会政治时代风情的因素,就现代文化消费资源利用角度讲,空荡荡的姚江水面似乎还没有很好的用起来。
  前几年回老家,就在秦准河的游船上,朋友问起,宁波包玉刚是做什么的?我心中犹豫,吱唔着答了一句:他捐资办了个宁波大学。随后,话题在不经意中转移开了,因为我确实只知道这么一点。返回宁波后,我查了资料,写了一幅嵌名书法联诗:“包青天笑迎玉刚,喜船王人海慈航”。在浙江万里学院等校给学子们讲课时,介绍为什么板着黑面孔的包(拯)青天在天上会笑颜迎接升天的包玉刚呢?固然包玉刚是他的29代孙,更重要的是这位“船王”在人海中“慈航”——做了许多公益慈善的好事。此课此联,许多学子欣然表示领悟了一种人生追求,我的不少老家朋友,也把这幅“慈航”书法作为个人微信标记了。
  宁波是座有文化底蕴的古城,“港通天下、书藏古今”,既彰现了现代气魄,又蕴涵了古今人文。但是,不少外地来的文化朋友总有个感觉,宁波是个闻名商帮之城,似乎文化氛围还是不够浓厚,如与杭州比、与南京比,那种地域人文的文化发掘与利用,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有时候,出于宁波人的面子,我会讲杭州有“西湖三杰”——岳飞、于谦、张苍水,南京是六朝古都,有中山陵和民国总统府,似乎宁波不具有可比性。但是,静心想想,宁波“包玉刚——宁波帮”的发掘与普及传承是远远不够的。
  谁是包玉刚?何为“宁波帮”?在宁波街头巷尾、社区商市,远没有达到家喻户晓、津津乐道的程度。不仅许多年轻人不知道,就连不少中老年人也不是很清楚。当然,近年来宁波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推动的工作,镇海建了“宁波帮”展览馆,“海外宁波人研究会”出版了《甬商书系》等几十部宁波帮专著,但是作为普及宣传与载体,仍然跟不上时代文化需求的步伐。
  由此,就想起了前不久离世的贺友直老先生,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是从他们的小画书中汲取了“精忠报国”等文化基因的,而现今的书店里,儿童读物充满了“钢铁侠”等域外文化。
  我以为,地域人文更具有可感可信的亲和力,它对于一个城市的文明发展,是个非常好的文化基因。在宁波月湖“甬商研究院”办的“甬商文化园”,可以看出当代甬商事业成就的动力与老一辈“宁波帮”的精神传承有着极大的渊源,或是家族邻里相传,或是人物事迹感召。
  从这个意义上讲,“宁波帮”在当代发展中不仅仅是“动员全世界宁波帮帮宁波”的实用性资源,还应该是一方人文富矿。
  百年“宁波帮”,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期间的代表人物是人们比较熟知的包玉刚、王宽诚、邵逸夫等。在清末时代代表人物有首创中国第一个商业银行、参与筹办第一个商会的严信厚等。这个群体之所以受人尊崇,不仅仅是他们创业有成,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兴办教育和慈善事业。钱多的人做什么事情会受人尊重,这就是榜样。否则,既便能财大气粗,还是被称之谓“土豪”。
  “宁波帮”的称谓后来有点泛化了,或者说是“朋友圈”扩大了。除了实业商帮,还有科技帮、文化帮等,如中科院院士陈中伟、郑哲敏、诺奖获得者屠呦呦,以及书法大师沙孟海等。著名作家王耀成提出“宁波帮精神”是薪火相传的,他概括了“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家国情怀;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诚实守信、守望相助、吃苦耐劳、热心公益”等八条精神。
  我后来搞过社会精英人物嵌名书法巡展活动,其中既有邵逸夫“德邵惠乡里、俊逸列云夫”,王宽诚“富比王侯冠星稀、宽举英才忠诚期;又有徐万茂“万茂华厦外国语、徐见栋梁选优才”,严意娜“造桥女孩——严丝合缝造桥坚、趣意公益女孩娜”。
  我以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将来;无论是在本土还是在海外,“宁波帮”的精神内核就是创造财富、造福社会,那么今天只要有人努力这样去做,并且做出了社会认可的成就,就应该给他们点赞。
  时代在发展,文化需腾飞。除了给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点赞,我还在思考“文化附加值”的社会或者市场效应问题。据了解,不少城市传统博物馆开始着手开发曾经静态的文化资源,有的城市一些高档购物中心也开始将文化创意作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其实,宁波在这方面完全可以走在前列,如果能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在商业消费中感受文化底蕴,个人的文化创意不仅有了独特的传承拓展价值,还有可能会有助于产生独特的产业贡献,在这个发展大趋势中,“包玉刚、宁波帮”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返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