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宁波电子商务 精彩“十二五”奋进“十三五”——江北篇信息来源:江北区商务局  
发布日期:2016-04-06 00:00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E E9EBFE EAEAEF FFFFFF

  2015年江北区开展电商交易的企业约有428余家,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23.7亿元,全区已经建成并开始运营的共有六个较大规模电商专业园区,园区总面积达17.5万方。宁波电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荣获浙江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宁波电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荣获浙江省“电子商务十大产业基地”;江北区荣获宁波市电子商务示范区称号。

  系统部署,有序推进电商工作全面开展。
  江北区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制定考核评价办法、规范电商数据平台管理等措施,有序推进电商工作全面开展,在完善保障、打造亮点、营造环境等方面作出一系列举措,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1、理顺工作机制。2015年3月,由于江北区政府机构职能改革,区招商局单列,江北区政府相关电商工作职能划入区商务局。江北区商务局迅速调整部署相关工作,对上积极对接市商务委相关工作,对下完善各街道工作体系,要求各街道配备电商工作人员,扎实有序推进电商工作整体发展。
  2、制定评价办法。制定2015年度江北全区电子商务工作评价实施办法,按照市对区的考核目标,科学合理分解考核任务,结合江北区的实际情况,通过突出考核重点,调整加减分的额度,充分调动各街道、慈城镇、工业区做好电商工作的积极性。
  3、规范平台管理。做好省电商监测平台的数据管理和催报,依照市对区考核关于网络零售额内容的调整,及时完善浙江省电子商务行业统计监测系统企业名单,选择纳入重点电商交易及平台型企业,同时按要求做好市级电商平台企业的入驻和数据申报工作。2015年报送企业数量达到61家。
  4、展现电商贡献。积极为江北全区社零统计提供支持,通过对区级电商园及电商企业的调研排摸,筛选出26家符合社零统计要求的电商企业,通过与统计、街道的配合努力,已有9家企业纳入社零统计系统,1-12月9家企业上报社零9.77亿元,同比增长107%,充分反映电商企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夯实基础,努力完善电商发展保障体系。
  江北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降低企业应用电商门槛,同步完善人才培训计划,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出台扶持政策。根据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北区实施“四换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北区政办发〔2013〕114号)文件精神,其中“电商换市”每年安排扶持资金1000万元。2014年制定出台了电商发展扶持政策《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北区政发〔2014〕39号),主要对电商园区建设、入驻企业租金税收、第三方平台建设、规上限上企业开展网上交易等进行优惠补助。
  2、开展人才培训。2015年共组织开展电商人才专业培训四批次,内容包含移动互联网应用、微商、美工、运营等,合计培训800人次。人才培训紧贴企业实际,并根据不同内容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提高培训人员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注重提升培训质量,培训结束后会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资格认定,加快培养一支符合江北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队伍。

  突出重点,积极打造电商服务网络亮点工程。
  做好电商服务网络工作,通过对江北全区各自然村和社区现状的排摸,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及相关的电商平台,建设农村、社区电商网络服务点,积极为农村村民和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和网上购物服务。
  1、建设农村网络。以江北区自然村的村邮站为基础,依托邮政的电商平台,建设标准化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积极为农村村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和网上购物服务。2015年3月19日,庄桥街道上邵村建成了江北区首个标准化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
  下步,江北将逐步提高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的覆盖率,对网点实行规范化的管理,统一网点标识、门头招牌、业务培训等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整合推广本地特色农产品的资源,促进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增收。截至2015年12月,江北已经完成农村电商网点建设134个,其中邮政101个、“我是农民”33个。
  2、搭建“江北特色农副产品馆”平台。目前江北区的农产品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奶制品、粮油制品、干海产品和时鲜蔬果。为进一步推动这四类农产品的电商化,计划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的基础上,利用目前“邮乐网”和“宁波同城购”等平台建设“江北特色农副产品馆”,择优纳入优秀的农副产品企业、经济合作社等,将四大类的农副产品搬上网络平台,并结合地域特色,同步推介慈城红星村园艺盆景基地及我区的旅游景点资源,打造江北区特色农副产品馆。
  3、建设社区平台。主要以全区的社区为单位,在小区架空层建设电商服务平台,主要旨在改变传统的快递配送模式,通过智能动态短信等方式,提供便捷安全的快递代收发服务,并且提供包括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缴费、银行卡转账、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彩票购买等多项便民业务的24小时社区便民服务终端平台。截至12月,已经完成社区智能柜网点建设86个。

  提升服务,大力营造电商发展优良环境。
  通过积极为企业做好政策兑现,组织企业入驻产业带(参展)等,做好各项企业服务工作,营造江北区电商发展的优良环境。
  1、加快政策兑现。根据2014年度电商发展扶持政策,在企业申报、属地街道审核的基础上,江北区商务局会同区财政局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逐项的核实,并对符合补助要求的园区和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查看,确保企业上报内容属实。经审核,共补助7家单位合计45万元,规上限上企业应用电商交易补助10万元,完成市级电商专项资金兑现22家企业共272.32万元。
  2、拓展销售渠道。积极组织江北区10家电商企业纳入阿里巴巴宁波产业带平台,依托阿里巴巴互联网端的强势资源,推动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和盈利能力,同时鼓励传统企业借助阿里巴巴宁波产业带平台,寻找原产地优质货源,提升竞争力,降低竞争成本。组织江北区企业参加2015(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暨首届跨境电商博览会。配合区总工会做好宁波市电商职业技能大赛的组展工作。
  3、加强电商宣传。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宣传,2015年双十一期间,联系江北区重点电商交易企业及农村电商代表网点进行专项宣传报道,连续三期在江北区《新江北》头版进行刊登,充分展现江北区电商发展的成果,提升电商工作形象。
  4、办结议案提案。2015年涉及电商工作的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共4件,其中主办3件,协办1件,主要涉及电商进社区、农产品电商、发展电商楼宇等内容,均已办结。

  至2016年底,江北区计划挂牌区级电商园区达到6个,第三方平台农村电商特色馆2个,电商人才培训800人。

  重点推进区级电商园建设
  重点推进慈谷、亚虎、正和、801、澳洲、豪城国际等六个电商园区建设的规范化,计划至2016年底全部予以挂牌,同时争取发展3个A级电商园。

  大力开拓农村电商特色馆
  在农村电商网点建设的基础上,全力打造江北区首个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慈城毛岙村),此外联合江北区中大型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选择2家龙头企业牵头在第三方平台建设江北农产品特色馆,拓宽我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纳入农家乐、旅游等资源,进一步推动农村电商化发展。

  强化电商人才体系培训
  根据园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电商人才专业培训,计划2016年分批次培训800人次,提高江北区电商人才的质量和规模。同时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针对农村青年,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基础知识培训。

  提高电商企业的贡献率
  充分挖掘电商企业纳入的社零系统的潜力,逐步提高社零统计系统中电商企业数据的占比率,充分反映电商企业对江北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加强省级和市级电商平台江北区企业数据的报送。

 

返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