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宁波电子商务 精彩“十二五”奋进“十三五”——保税区篇信息来源:保税区经发局
发布日期:2016-04-06 00:00
保税区管委会按照“政府主导、平台服务、电商运作、部门监管”的思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有关工作。总体来看,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效应。
试点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自实单运作以来截至2015年11月底,获批试点的跨境电商385家,速递企业11家,仓储企业21家,海关累计审核通过进口申报单1200万票、累计销售额26.2亿元,实名登记消费者达到509万名,上架销售商品3.6万种;其中2015年1-11月,海关审核通过进口申报单1056万票,销售额2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倍、6.9倍。2015年“双十一”销售额就超2.8亿元,全年销售额确保25亿元、争取30亿元。
跨境电商集聚效应增强
与阿里巴巴天猫国际、美国零售商巨头Costco等开展跨境业务合作,并集聚了蜜芽宝贝、苏宁易购、京东、网易电商、聚美优品等一批重大跨境电商项目,其中5家跨境电商入围2015年前三季度宁波外贸进口200强。
跨境仓储基地扩容升级
在海关、国检支持下,跨境仓储模式由原先单一的公共仓运作拓展为“公共仓+自营仓”运作模式。跨境仓库面积由原先的5万平方米公共仓,拓展到目前的约30万平方米。同时,不断促进跨境仓储物流管理升级,引进嘉里大通、百世汇通等一批全球知名的专业物流服务商,打造可提供冷链仓储物流服务、专业网仓服务的现代化跨境仓储物流基地。
跨境电商模式实现拓展
试点以来推进跨境进口电商“保税备货”B2C模式,今年以来实现两大转变:
其一是由“进口B2C”模式向“进口B2C、B2B”双模式并举转变,主要是与阿里巴巴开展合作,引入阿里巴巴旗下1688电子商务平台,共建“阿里巴巴进口货源宁波保税区电子商务平台”(即B2B进口平台)。
其二是由跨境“进口”业务向“进出口”并举转变,自2015年9月1日开展跨境出口电商试点以来,截至2015年底交易额达3.1亿美元,商品主要为服装鞋帽、液晶显示板和阀门等。
跨境电商环境持续优化
其一优化监管环境。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管部门持续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举措,实施“集中查验、分散仓储、多点放行”等监管新模式以及365天无休审核等。
其二构建质量监管体系。区市场监管分局建立跨境消费维权机制,落实跨境交易7天无理由退货制度,并在“双十一”前开展行政指导,提高监管效能,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015年8月开始,联合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对跨境购平台实施“正品保障体系”,建立跨境产品质量追溯机制,确保商品渠道来源。
其三完善产业链环境。2015年管委会新出台了跨境电商产业和人才集聚政策意见,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强化跨境金融服务,与相关银行保险机构合作,推出“助保贷”、“跨境贷”等融资产品,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强跨境电商产业链对接,拓展供应、采购、销售等上下游渠道,并在省内外建立的14个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以及市中心商业广场拓展O2O体验店。
2015年,保税区将加快推进宁波出口加工区跨境电商试点。出口加工区跨境电商试点将在市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将按照“进出口并举、多模式并存”的发展思路,依托宁波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建设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平台,创新优化监管服务,引进一批跨境电商产业链企业,提升保税区和宁波全市跨境业务整体规模效应。
保税区将大力引培龙头跨境电商项目,加快促进网易宁波出口加工区跨境母仓项目建设,2015年底奠基,争取2016年年初开工建设;大力引进亚马逊等一批国内外大型电商平台、电商企业、供应链服务商,提升跨境业务发展层级;促进正正电商、丫丫趣购、淘淘羊、摩西网络等早日正式登陆新三板或海外上市。
保税区将着力优化跨境电商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对跨境电商发展的扶持力度,强化金融、物流、人才等配套服务。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线上融资、担保、保险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产业基金扶持方式。进一步完善跨境购平台功能,提升跨境业务处理能力;加大跨境购平台的宣传力度,提升平台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