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发力供给侧改革,浙江转型升级组合拳先行信息来源:浙商网
发布日期:2016-03-14 00:00
在浙江温州,有一个著名的“森马之问”——“同样是脱胎于传统服装产业,如今的森马到底是服务业企业,还是制造企业?”
“森马之问”缘起于森马公司引人注目的业绩。2月27日,森马服饰发布2015年业绩快报,营业收入94.30亿元,增长15.74%;利润17.97亿元,增长21.87%。
森马没有自己的制造厂,却能把一件衣服做得如此成功,有什么秘诀?全国人大代表、森马董事长邱光和给出的答案是:供给侧改革。漂亮成绩单的背后,是整合优质供应链资源的强大实力。
森马只是浙江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冰山一角。浙江向来是改革的第一线,有着全国最活跃的民营经济,也是中小企业集聚的经济大省。实际上,近年来打出的“五水共治”、“四换三名”、培育七大万亿产业、建设特色小镇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是浙江对供给侧改革响亮的应答。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认为,当前的产能过剩,实际上是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一方面已有供大于求,出现了严重的生产过剩;另一方面部分升级换代的需求无法满足,缺乏相应的供给。
2月16日,在省政府召开的座谈会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成了讨论的焦点。省长李强指出,要结合我省发展实际,把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脉搏,梳理当前制约浙江转型发展的问题,突出制度供给,强化创新驱动,增创浙江发展新优势,提升浙江发展竞争力。
近年来,浙江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在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倒逼淘汰落后产能的“外形拳”同时,更加着力打好“四换三名”、浙商回归、市场主体升级、七大万亿产业培育等“内形拳”,加快蓄积经济增长新动能,构筑新的增长结构。“外形拳”打出发展新环境、新空间,“内形拳”就有更多机会。
“五水共治”是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通过治水倒逼转型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全省关停、整治提升一批电镀、印染、制革等六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企业,产生的新供给不可小觑。
从2013年就开始实施的“四换三名”,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培育名企、名品、名家,是浙江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正为浙江实体经济注入升级新动力,让传统制造业焕发新动能。信息经济、健康、环保、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作为未来浙江产业的七大支柱,近两年来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以信息经济最引人瞩目。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浙江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3310亿元,同比增长16%,力促三产比重不断提升。
在内、外形组合拳下,浙江凭着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借供给侧改革契机,打造“浙江制造”的升级版。可以预见,作为“中国制造”的一个窗口,浙江制造业发展新空间将在供给侧改革的视野下全面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