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关助攻外贸突围战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发布日期:2015-08-14 00:00
如果说区域通关一体化、无纸化通关是全国海关改革的“规定动作”,那么在高效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宁波海关还主动创新,编排了一些“自选动作”,出口担保放行就是一例。
出口货物担保放行政策是宁波海关2013年11月起针对出口货物施行的一项创新通关便利措施。如果出现归类异议情况,凡是经过查验确认不存在涉嫌走私情形或涉及贸易管制的货物,企业申请经海关审批同意后可以通过担保的方式先行放行出口货物。这项措施实施以来,进一步提高了出口通关时效,在确保海关有效执法的同时,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反响良好。
奉化市雅洁家庭用品有限公司就在7月3日对一批发往意大利的竹制刷子进行报关时,遇到了归类问题。“尽管不同归类的退税额都在13%,但是7月7日船期将近,赶不上的话,对于我们企业的信用来说是非常有影响的。”企业负责人张小飞表示。归功于出口担保业务,企业的货物如期交割,也稳住了一个长期客户。“现在通过这一政策,查验后进入归类认定的货物,可以先押保证金或凭保函放行,再进行归类认定,真正为出口企业减少了因归类认定过程而产生的滞港时间与经济损失,也为我们企业产品出口吃了一颗定心丸!”宁波小树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经理吴大庆也有类似的感受。“凡进入归类验估流程的报关单,只要符合担保条件的都可以申请先放行货物,再处理后续流程。为了方便货主与报关员办理担保手续,我们也专门指定了关员办理。政策实行几个月以后,办理担保手续的报关单数量就开始大量增加,很多货主在了解到我们的政策以后,也都会主动询问是否能对自己的货物办理担保放行。”宁波海关现场业务处出口科副科长余根来介绍。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宁波海关出口担保放行货物260票,同比增长6.65倍,惠及企业276家。出口货物担保放行政策切实支持企业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快速通关保驾护航。
科技助力监管:孵化数字化“次时代”
走在全国“智慧海关”前列的宁波海关,利用科技创新实现监管数字化,在保证监管安全的情况下,真正做到“管少、管精、管好”。其中,物流可视化平台对口岸地区进行24小时“无死角”监管,H986X光扫描使得查验工作高效无误,移动单兵查验设备让海关关员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复杂的查验任务。
大数据时代的可视化无缝监管
在大榭海关的可视化监控室,记者看到了传说中的物流可视化平台。在一张整个监管区域的地图上,不同属性、状态的船舶用不同颜色分类标识,同样被标示的还有监管区内的物流监管车辆等。“有不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情况,就会被系统自动预警并被标识为红色。”大榭海关业务一科副科长周晓平指着画面上一个红色的箭头告诉记者,“我们对辖区内的监管车则使用安全智能锁等高科技工具进行实时监管。”一旦出现擅自开锁、车辆滞留高风险区域、施验封不规范等风险时,可视化平台即可即时反应。“原本我们企业也会对海关辖区内运货车辆进行GPS定位,目的是为让货主放心,降低中途换货的风险。现在海关整体推行安全智能锁,客户也不用跟车进场,放心多了。”龙星物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智能卡口、电子围网等高科技设备也在辖区内广泛应用。
据了解,宁波海关通过分模块打造物流可视化平台,实现对物流的全程、智能监管,将周边海域所有进出境船舶、辖区内4802辆监管车辆以及70家海关监管场所全部纳入监控范围。一方面,通过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提升监管设备科技含量,通过风险处置实现对物流过程的节点控制,将海关监管融入物流运转过程当中,实现润物细无声。
H986与移动单兵查验设备
提升查验效率
“我们当然愿意用H986机检查验,一般一个货柜只要2个小时就能查验。”宁波华捷报关代理有限公司报关员丁俊超告诉记者。
丁俊超所说的H986学名是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海关利用H986设备对被检集装箱内货物进行扫描成像,通过分析图像判断货物与申报是否相符。北仑海关查验一科关员小王戏称它为海关的“X光机”。为了充分发挥机检查验效率高、成本低、非侵入式的优势,近年来宁波海关不断加大H986设备的建设力度,扩大口岸机检设备的覆盖面。目前,宁波关区已完成8台H986设备的建构,口岸所有集装箱码头都已经全部纳入机检查验作业范畴。
据悉,今年上半年宁波海关机检查验报关单21265票,查验标箱41618个,机检查验标箱比例达到45.1%,一次性放行率达到85.5%,为企业节省通关成本约1500万元人民币。
而对一些机检无法查验的物品,人工查验在所难免。为提高人工查验的效率,宁波海关在全国率先推出移动单兵查验设备。“在这个类似iPad的设备上,你可以清楚地对商品编码、品名、规格、产地等信息进行核实。设备同时具有拍摄功能,我们把照片拍完后,直接传到系统里,现场就可以完成并提交查验报告,正常货物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放行手续。”小王在演示时告诉记者,而没有单兵设备时,他可能要来回查验区和办公区多次上传照片和信息,货主或报关员也必须等到一切信息输入系统并审批完成后才可完成货物放行手续,效率差别可见一斑。
据了解,宁波海关正进一步加大智能设备的投入和运用,将数字化融入海关监管的各个环节,提高监管效率,为企业进出口保驾护航。
落实“一带一路”建设:助攻外贸突围战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宁波港的口岸监管单位,宁波海关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围绕“提速、减负、增效、优化”的工作目标,采取多项措施助推宁波港海铁联运业务发展,支持地方外贸经济再上新台阶。同时,7月13日验收的宁波货运北站海关监管场所正式投入运营,也对宁波乃至长三角区域“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助攻宁波市外贸突围战。
海铁联运势头向好
据了解,目前宁波已开通海铁联运的城市达35个,其中省内达8个城市,辐射浙江、江西、安徽、湖北、陕西、新疆、川渝、甘肃等地。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宁波港完成海铁联运集装箱79020标箱,同比增长38.1%,发展势头良好,宁波港海铁联运战略效应正日渐凸现。
同时,宁波海关率先支持开通宁波至新疆的海铁联运双向班列,试建立“甬新欧”铁路通道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与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达成货物“即到即期换装”合作共识,实现“一带一路”东西双向物流大畅通。并且,开通“宁波——西安”首批海铁联运“批量中转”模式,允许运输工具代理企业以一列火车为一票申报单进行批量申报,大幅简化通关手续,货物在宁波港的中转时间从平均10天缩短为2~3天,极大缓解宁波港货物堆放压力,并为企业节省大量物流成本,平均每个集装箱能节省费用约1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海关根据企业需求,创新性地推出了“水转铁国际联运”模式。这种模式下,进出口货物自宁波港由船舶运往辽宁营口港,再在营口港换装铁路运输经满洲里口岸至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北翼沿线各国,较之传统转运方式,出运周期减少约7天,企业运输及通关成本节省约30%。“目前从营口开往俄罗斯的专列是三天一班,每集装箱大概能节约200美元。”宁波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报关主管王佳悦告诉记者,“自第一次试单成功后,有不少宁波企业找到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运货到俄罗斯。”据了解,通过“一次申报(宁波申报),二次转关”的模式,减少了企业来回营口的时间成本,深受当地企业欢迎。
货运北站成“一带一路”建设保障
上世纪90年代,为满足宁波及周边地区出口需要,提高区域铁路国际运输能力,宁波海关在宁波货运北站设立监管场所,在该场所内可以办理货物的仓储、装卸、通关、转关等业务。近年来,货场设备、设施老化,难以满足监管任务需求,2014年8月底,位于宁波江北庄桥街道的新铁路货运北站投入试运营,今年7月13日经宁波海关正式验收通过,已成为华东三省一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货运站。
今年3月,宁波货运北站在宁波海关的支持帮助下开通了中亚五国集装箱出境专列。这条专列从宁波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到达中亚五国,是宁波起运的运输线路最长的班列,全程超过5000公里。现在班列每周开通1班。“以往货物到中亚五国,只能用散发班列,途经各地装卸集装箱,一般要要用10-12天左右,现在有了直达转关班列,时间节省了一半左右,每个集装箱的运费也能节省1500元左右。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后发往中亚乃至欧洲的货物会越来越多,我们很看好市场前景。”义乌太平洋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朱海云经理如是说。
为支持宁波货运北站出境业务发展,更好地助推宁波外贸经济稳增长,宁波海关为专列倾情护航。“这趟专列的开通,将使宁波-中亚贸易往来更加便捷,我们将为此特设铁路货运专窗,提供一站式专人服务,确保货物报关随到随办,并实施‘5+2’查验模式,最大限度缩短货物通关时间,确保每票货物都能赶上预订班次。”宁波海关驻鄞州办事处监管科科长吴晓宇表示。
结束语:一系列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宁波海关人优化管理、深化改革的辛勤付出,从通关现场到港区查验,从物流监管到货运班列,关区内各海关齐头并进,将改革的“火种”在关区各地点燃,借全面深化改革之风形成燎原之势。面对下半年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宁波海关新近推出了五项新举措,在深化出口快速验放机制、提升查验工作效能的基础上,紧跟海关总署推广汇总征税的改革步伐,推广布控查验"双随机"模式,全力支持跨境电商在当地的发展,逐步释放改革红利,推动宁波外贸止跌回升,实现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