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投资提示信息(2015.第20期)信息来源:商务部网站  
发布日期:2015-05-18 00:00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E E9EBFE EAEAEF FFFFFF

1.意大利的投资机会

正在举行的米兰世博会让人们对意大利的关注度上升。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意大利也有不少投资机会可以挖掘。

意大利工业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4%,汽车、时装和奢侈品、化工、物流、可再生能源和精密机械是意大利制造最重要的部分。意大利的服务业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4%,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主要包括旅游、金融服务和银行业等。

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企业并购服务部主管合伙人钱立强日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意大利的许多行业可以纳入备选范畴。

多个行业值得关注

首先是工业设备。意大利的工业设备和机械制造行业的出口占意大利全球总出口的1/5。其竞争优势在于灵活性、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在意大利,跨国中小微型企业数量众多,这些企业专注于技术创新、高质量和灵活的生产制造。同时,他们非常注重为客户开发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意大利人以丰富的创造力著称,在设计与工程方面拥有独特的创新能力。在制造业领域,创造性思维被转换为特定应用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其次是食品行业。意大利食品行业拥有超过6000家公司和40万相关从业人员,每年创造1300亿欧元的收入。该行业是意大利继工业设备行业之后的第二大行业。意大利品牌以其卓越品质和经典理念闻名世界。凭借这些优势,意大利产品非常适合进入中国市场进行发展,中国的消费者也愿意为这些产品付出更高的价格。这些产品包括葡萄酒、面食、橄榄油、蔬菜、糖果和果汁等,其中葡萄酒和橄榄油已经得到中国投资者的积极关注。

再次是旅游与休闲行业。意大利拥有超过3万家酒店和40万名相关从业人员,旅游和休闲行业是意大利经济的驱动力之一。比如在四星级或五星级酒店方面就有很多很好的投资机会。此外,受益于意大利卓越的艺术、历史和文化传统,以及国际知名的葡萄酒、美食和自然环境,意大利的旅游与休闲产业蕴含巨大的增长潜力。

最后是奢侈品、时尚与体育行业。意大利奢侈品、时尚与体育行业拥有超过7万家公司和70万相关从业人员,每年创造500亿欧元的收入。意大利的时尚与奢侈品行业是世界上最活跃的,也是对意大利经济最有影响力的行业之一。除了个别大公司,该市场由大量的专注小众市场的中小型企业组成。这些公司拥有丰富的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成为战略发展成功的主要动因,对中国投资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多项法律需要注意

在谈到投资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时,钱立强提醒,投资者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首先是欧盟税法。由于意大利的欧盟成员国身份,在意投资的公司能够享受到欧盟内部市场没有国家立法界限的好处,包括资金管理、公司设立、人员管理和服务的自由。另外,在意大利建立的公司一定要遵守国际立法欧盟法规。主要法规有母子公司法规(为了消除欧盟各国的双重征税)、利息和特许权使用费法规(为了消除欧盟各国的利息和特许权费用),以及增值税法规。在意大利成立的中国公司还可以申请欧盟国家援助发展,以防止遇到不公平竞争和地方保护的困境。

其次是意大利劳工法。意大利劳工法规定了员工的工作时间和节假日、病假、产假、残疾人、强制离职补偿金、工资税、社会保障缴款、解雇和退休。

再次是意大利劳动关系合同的类型。在意大利主要有四种雇佣关系合同:不定期劳动合同、固定期限合同、兼职合同、协调与延续合作合同。不同类型的合同对公司的雇佣成本和财务记录有不同的影响,在投资估值中要加以考虑。意大利的投资环境更为友好和宽松,在管理不定期劳动合同方面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在雇佣员工的前两年可以节约更多人工成本。

最后要注意意大利税率。与中国税收制度相比,投资者需要评估其与中国税制的差异性。在意大利,应注意Ires(企业所得税,公司应纳税所得额的27.5%),Irap(区域所得税各地区具体税率规定不同,大部分地区为3.9%),增值税和其他税项(包括房产税IMU、FTT、印花税等)。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2. 中企拉美投资并购逐年增多 能源成重点

中国经济网北京月15日讯(记者 袁志丽)商务部今天上午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1-4月份商务工作运行情况。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2014年我国企业对拉美地区直接投资128.5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拉美地区的投资并购项目在逐年增多,能源资源、租赁等行业成投资重点。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中拉贸易额为2636亿美元,同比增长0.8%。去年全国的增速不太快,对拉美国家地区增速并不是很高,但是这个规模也已经是比较大的规模。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双向投资和承包工程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特别是中国对拉美的投资增长比较快。截至2014年底,中国对拉美的直接投资存量989亿美元,累计在拉美工程承包实际完成营业额676亿美元。

沈丹阳称,近年来,中国和拉美、加勒比国家地区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对拉美地区的投资合作快速发展有三方面的表现:

第一,拉美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地区。2014年我国企业对拉美地区直接投资128.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2.5%。

第二,中国企业在拉美地区的投资并购项目在逐年增多。比如,2014年,五矿资源、国新国际和中信金属联营体并购秘鲁的拉斯邦巴斯铜矿项目,实际交易金额达到58.5亿美元,这是很大的并购项目;中石油并购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秘鲁公司,实际交易金额达到26.4亿美元等。

第三,我国和拉美地区的合作领域比较广泛。在对外投资领域,主要分布在租赁和商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行业。在对外承包工程领域则主要分布在交通、住房建设、能源、通信等行业。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3. 中印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和印度同为文明古国,山水相连,文化交融。在古代,印度称中国为“震旦”,取东方日出之意;中国称印度为“天竺”,意指佛祖的故乡。顾名思义,两国在历史上就充满了相互尊重和向往,和平共处、相互借鉴是悠久历史中的主旋律。当代,先后实施改革开放的两国,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更是震惊了世界。中印同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和金砖国家成员,发展目标相通契合,发展进程相互促进,在多双边经贸合作领域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近年来,中印双边经贸合作持续稳定发展。据中国海关统计,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29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14年的706.5亿美元,14年间增长了23倍,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在中国贸易版图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在经济合作方面,印度2006~2011年连续6年位居中国海外承包工程市场首位;截至2014年底,中国对印度工程承包合同额累计达640亿美元,营业额累计达413亿美元。两国双向直接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截至2014年底,中国对印累计投资11.84亿美元,印对中国投资5.64亿美元。两国经济贸易合作成功实现了互利共赢,这成为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基石。

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印期间,两国为全面深化和平衡中印经济关系制定了路线图,确定在印度建立汽车和电力设备两个工业园区和开展铁路等战略性合作,提出5年内双边贸易额增至1000亿美元、中国对印投资增至200亿美元的宏伟目标,将中印经贸合作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目前,两个工业园区建设已初见成效,预计投资额达58亿美元,拟吸引100余家企业进园,将成为中国扩大对印投资的有力抓手。印度德里—金奈、金奈—班加罗尔—迈索尔既有线路提速,车站再开发项目前期准备有序进行,如果最终拿到承建权,预计将带来500亿美元的工程合同,并带动中国动车组等大型成套设备对印出口。印度对铁路等基础设施需求巨大,计划投资1500亿美元建设“钻石四边形高铁网络”,对9条既有客运铁路进行提速升级,鼓励在所有2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修建铁路,铁路合作有望成为中印经济合作的重头戏。

此外,中印产业结构互补,经贸合作空间巨大。印度在农产品、矿产品、医药制品、IT产品、珠宝、纺织品等领域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在电力、电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及食品加工、电子硬件、工程机械等制造领域拥有广泛的投资机会,这也为中印双边经贸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在两国建交65周年之际,莫迪总理访华,展现了两国进一步拓展经贸合作的决心,必将推动中印经贸关系再上新台阶。祝愿莫迪总理访华圆满成功,祝愿中印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4.中国凭何领跑对德投资

有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凭借190个项目投资首度成为在德国项目投资数量最多的国家。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合作领域的拓展、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中国企业赴德投资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较大规模。同时,中企可以借力“德国设计”,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助推产业升级。

现在的孔娅妮真的很忙。身为曼达林基金高级副总裁的她不仅忙于管理在德国等国家收购的项目,更忙于寻找在先进制造业、环保等领域的投资机会。她忙碌的身影恰是中资企业加快在德投资的绝佳印证。

数据显示,中国对德国项目投资的数量2009年为84个,2010年为126个,2011年为158个,2012年为98个,2013年为139个。根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最新出炉的外国投资报告,2014年中国凭借190个项目投资首度成为在德国项目投资数量最多的国家,并将位列二、三名的美国和瑞士远远抛在身后。

该数据也让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汉娜•列文格尔去年的预测成真。

多位受访学者更是以“水到渠成”来形容听闻此事后的第一感觉。孔娅妮告诉记者,此前不少中资企业在没有清晰战略规划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海外投资,不仅缴纳了高额学费,而且效果不佳。随着中资企业海外投资经验的积累以及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国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中资企业在德投资越来越受到德国各级政府以及企业的欢迎。

另一方面,“中国与德国经济结构相似,均为制造业大国,但两国间制造业特色不同,德国企业以精细和高品质见长,中国企业以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为优势。两国的制造业存在较强互补性,中国企业在向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发展过程中,可更好地学习德国经验和技术。德国经济受到金融危机和乌克兰危机的冲击较大,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到企业,都希望更多吸引外资。”商务部研究院跨国经营研究部副主任周密直言,“而中资企业正处于对外投资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于德国企业的文化相对容易接纳,对德投资增长较快。同时,中小企业是德国企业创新的主体,相应地投资标的规模不太大,也比较适合中资企业赴德开展投资合作。”

与此同时,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人士指出,中国政府鼓励中资企业“走出去”政策以及德国特殊的地位,都对中国成为在德项目投资数量最多的国家起到了推动作用。分析人士指出,德国是欧洲最大市场的地位给中资企业提供了良机,进入德国市场则相对容易进入成熟的西欧市场和充满活力的东欧市场。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国内正面临产业升级、人工成本的上升,提高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等压力,可以借力“德国设计”,中资企业除了开拓海外市场之外,还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助推产业升级。因此,诸如先进制造、德国传统优势产业一直是中资企业追捧的目标。上述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在德国项目投资的主要领域为电子与半导体(16%)、机械制造(14%)、金融服务业(9%)以及信息通信和软件(7%)。中国企业在德国从事的主要商业活动为销售与市场支持(51%),其后是服务业(8%)。

“未来随着合作领域的拓展、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中国企业赴德投资还会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较大规模。”周密说。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5.一带一路为中国船舶企业带来机遇

中航国际副总裁、中航国际船舶控股有限公司(中航船舶控股)执行主席刁伟程日前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在中国船舶业加快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背景下,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全球航运市场环境中,“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为中国船舶企业实现产能和资本一同“走出去”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近两年来,国家多次针对船舶行业出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方针政策,鼓励大型船舶企业兼并重组、海外并购,加快中小船厂业务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同时也从金融支持的角度加快整个行业的结构调整。但受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影响,近2、3年全球船舶和海工市场的发展态势仍不容乐观,中国船舶行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了中国船舶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明显。

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将为船舶行业带来利好效应。刁伟程说,“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将推动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港口建设的日趋完善,对于船舶的需求也因此有望增长。另一方面,海洋经济的发展也有望带动海工装备的需求增长,中国船舶企业应关注市场对各种船型的需求。

多年以来,中国和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众多东南亚国家在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交流合作互动频繁。“‘一带一路’不仅要实现产能的‘走出去’,更要实现资本的‘走出去’,中国船舶企业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提高自身资产管理等专业技术经验,”刁伟程说。

背靠中航国际母公司,中航船舶控股也通过一系列兼并重组、海外并购践行着中国船舶企业的转型升级。2013年,公司收购芬兰德他马林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公司79.57%股份,实现对公司研发能力的提升;2014年,变更公司大股东为香港上市的“中航国际控股”以服务公司融资需求,同时对公司下属子公司进行整合,推动公司的集中管控,提升行政效率。到了2015年,中航船舶控股收购原中航国际厦门公司与镇江船厂的合资公司以及地处上海自贸区的高航公司的并购案也提上日程。

2014年,中航船舶控股也在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中国造船厂面临行业洗牌的背景下实现了逆势上扬,全年营收达4.55亿元人民币,税后利润为172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9%。其中,战略性新增EPC(工程总承包)业务创收达人民币7820万元,占公司总营收额17%,成为业绩增长新亮点。

中航船舶控股执行董事李美进表示,身处国际著名的金融中心与转口贸易中心新加坡,公司无论是从资本市场还是船舶市场的角度,都能更大程度上发挥本地的融资优势,配合业务单元的项目开展。同时新加坡独特的地缘优势,也有利于中航船舶未来逐步将业务辐射至整个东南亚市场。

他说,2015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抓住“一带一路”的政策契机,另一方面,公司也将持续关注新加坡的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文章来源:晨哨网


6. 对非经贸合作逆市增长 机电铁路成亮点

中国经济网北京月15日讯(记者 袁志丽)“一季度中国外贸数据不太理想,但是对非经贸合作有一些不同,对非经贸合作从贸易来讲恰恰是很有亮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今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沈丹阳称,一季度中非经贸合作克服了当前外部不利因素,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有很多的亮点,可以用“两高”、“两低”来概括当前中非经贸合作的特点。

“两高”,第一个高是机电产品拉动我国对非出口高速增长,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对非洲出口增长了21.8%,达到252.4亿美元,这个数据是高于全国出口增速将近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机电产品同比增长19%,三倍于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成为拉动对非出口的重要引擎。比如说,我们企业对南非出口95台电机机车的项目于3月份完成交货,项目金额大约有4亿美元。还有正在实施的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铁路、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铁路,也将带动44亿美元国产装备和材料出口。

第二个高是基础设施合作新签合同额高速增长。一季度我国企业在非的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231.1亿美元,同比增长49.4%,完成营业额117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分别占海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的50.7%和36.8%。我们新签合同额位居前10位的国家中,非洲国家占了7席,比如上海电器刚果(金)输变电线路项目,合同额为16.2亿美元,是今年以来我们海外先签合同额最大的工程项目。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哥拉承揽的联合循环电厂项目和中国港湾在科特迪瓦签署的阿比让港口扩建项目合同额也分别高达9.9亿美元和9.3亿美元。这是基础设施的新签合同额,实施额也还是不错,合同额特别高。

“两低”,第一个低是对非重大投资项目的增速比较低。我们对很多其他国家地区的投资增速刚才已经给大家介绍中可以发现,对非今年一季度的投资增速比较低。我国对非洲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一季度是5.3亿美元,同比下降45.9%。尽管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近期有不少对非投资重大项目都取得积极进展,未来的投资增速有望重拾声势。

第二个低就是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大幅拉低了我们从非洲进口的增势。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自非进口是165亿美元,同比下降45.8%,资源类大宗商品量价齐跌是进口项额下降的主要因素,也是我们从非洲进口原油和铁矿石均价下跌都超过40%,进口量分别下降5.9%和21.8%,造成进口额同比下降都超过50%,从而拉低我国从非洲进口增速29个百分点。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7. 印度将与中国签订20余项商贸协议

据印度媒体《经济时报》月14日报道,印度驻华大使康特在接受访问时表示,莫迪访华期间有望与中国签订20余项商贸协议;而在其他领域,包括省邦间合作、技术发展、灾害管理、智慧城市、太空合作等方面都会有具体进展,这将进一步推进两国之间“相当全面的合作关系”。文章来源:驻印度经商参处


8. 越媒:越南急需为成为“世界工厂”做好准备

据《越南日报》(TalkVietnam)报道:近日,澳新银行(ANZ)经济专家表示,经过10至15年的时间,包括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将取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这主要得益于本地区廉价、年轻的劳动力及其在世界地图中重要的战略位置。ANZ有关报告显示,到2030年,东南亚6.5亿人口将有一半年龄在30岁以下,逐渐崛起的中产阶级也将极大地带动当地消费和需求,因而外国投资商会陆续将工厂搬至东南亚地区,以充分利用年轻、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报道认为,大量外资的进入将为越南带来巨大的就业机会和各项利好,但同时,越南急需为成为“世界工厂”做好准备,在政府经济体制改革、企业自主创新等各方面需要继续加大力度,防止越南成为低端技术、产品甚至污染的集聚地。(撰稿人:王金永)文章来源:《越南日报》(TalkVietnam)


9. 沙特投资总局为中资企业举办专题座谈会

,由沙特投资总局、中国驻沙特使馆经商处、沙特中资企业协会联合举办的“沙特投资专题座谈会(中资企业专场)”在沙特投资总局总部召开,近50家中资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驻沙特大使馆李成文大使,沙特投资总局局长阿卜杜拉提夫•本•艾哈迈德•奥斯曼出席会议并讲话。

奥斯曼表示,中国企业是沙特吸引外资的重要对象,为沙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沙特投资总局将积极为中国企业对沙投资提供各项支持与服务。

李成文大使指出,中资企业凭借自身的优势和努力,已经在沙特承包工程市场占据了相当的份额,今后,企业应当更加注重从单一的工程建设承包向共同投资、联合运营等方向转型。

会上,沙特投资总局相关负责人向与会中资企业介绍了沙特政府的联合投资计划(Unified InvestmentPlan-UIP),以及沙特在医疗、交通和工业设备等领域的投资前景。

未来5年内,沙特联合投资计划项下的投资总额将超过5000亿美元,具体投资项目将超过100个,协同配合的沙特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超过15个。

医疗行业方面,沙特2014年的投资额为270亿美元,未来5年,年度投资总额将提高至420亿美元,至2019年,总投资额将达1800亿美元。

交通行业方面,沙特未来10年将投资1410亿美元用于公共交通建设,具体包括大巴生产、铁轨制造、配件生产、运营和维护以及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等项目。

工业设备方面,沙特计划在工业设备生产领域投资150亿美元。目前,沙特的几大工业企业,如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沙特国家电力公司和沙特海水淡化公司等,都积极参与了投资总局牵头的工业设备投资计划。水泵、压缩机、涡轮机、热交换机、阀门和锅炉等产品最具投资潜力。

在自由交流环节中,沙特投资总局各行业负责人和与会中资企业代表就双方关切进行了深入沟通。投资总局还向与会代表展示了最新上线的“投资沙特”APP软件,并听取企业代表们的意见建议。文章来源:驻沙特阿拉伯经商参处


10. 墨西哥集体土地使用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

墨西哥《金融家报》月14日报道,美洲能源理事会(ECOTA)负责人表示,墨西哥能源改革法案中规定的向土地所有者支付补偿,给招标带来不确定性。

墨西哥能源改革后,最复杂的挑战之一就是集体用地使用的相关法律问题。根据墨西哥能源改革法案,天然气开采区域,土地所有者有权得到开采收益0.5%至3%的补偿,除天然气之外的资源补偿在0.5%至2%之间。

墨西哥一些项目,如VENTOSA风电站和LA PAROTA水电站遇到了当地村民的反对。对于涉及集体土地的项目,企业最大的担心是村民阻止施工作业。文章来源:金融家报


11. 布隆迪紧急安全提醒

月13日,布隆迪首都布琼布拉发生军人政变,造成安全形势骤然紧张。中国驻布隆迪大使馆提醒在布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暂不外出,留在安全位置。如遇紧急情况及时与使馆联系。同时建议拟于近期来布的中国公民暂勿考虑来布计划。

驻布隆迪大使馆24小时领事保护电话:00257-79990410

驻布隆迪经商处24小时值班电话:00257-79902110

文章来源: 驻布隆迪经商参处 


12. 欧盟提议设立国际投资争端法庭

欧盟呼吁建立一个国际仲裁法庭处理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争端,旨在解决欧美贸易谈判中广受争议的ISDS条款。

《金融时报》报道,欧盟呼吁建立一个国际仲裁法庭处理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争端,旨在解决欧美贸易谈判中广受争议的ISDS条款。

根据所谓的“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ISDS)机制,如果外国投资者认为受到了东道国政府的歧视性待遇,可以将争议提交仲裁。几十年来,ISDS条款已经被纳入多个投资贸易协定之中。但是,由于该条款被私人企业越来越多地用于挑战政府法规,ISDS条款已经变得愈加富有争议。

本周二欧盟发布了ISDS改革建议稿,并将提交欧洲议会和成员国讨论。欧盟贸易专员马尔斯托姆认为,现有外商投资保护机制已经无法适应21世纪新要求了。她指出,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是全球投资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是全球最大的投资输出地和目的地,由欧洲牵头改革并制定更好的国际范本是情理之中。

去年欧盟就ISDS条款公开征询意见,并暂停与美国就投资议题的谈判,本周二欧盟公布了有关ISDS条款的改革建议。欧盟建议的改革措施包括为争端解决案件设立上诉程序以及确保程序透明度的措施。其中对国际仲裁体系最为深刻的改革措施是建立一个永久性法庭来处理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争端,该法庭应具有国际性,要么是一个独立的国际机构,要么纳入到一个现有的国际组织当中。

批评者认为,国际仲裁已经演变成跨国公司实施威胁和影响的一种武器。目前很多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的争端被提交到世行的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但欧盟改革建议中并未提及ICSID。相反,欧盟表示有关改革的“架构、组织、经费和招纳合作方”工作已经开始启动。

欧盟的改革建议将对美国造成压力,美国就贸易问题正面临内部政治斗争。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言人拒绝就周二欧盟提议发表评论。近期,由于正努力寻求获得国会授予“快轨贸易谈判权”以完成TPP谈判,奥巴马及其高级官员被迫向ISDS条款的反对者展开反击。奥巴马在上个月的电话会议上向记者承认,一些针对ISDS条款的批评是合理的。但他仍坚持对“中立仲裁机制”的支持,并强调这种机制已经存续了几十年。他还指出,ISDS条款并没有被用来削弱金融或食品安全法规。来源:驻英国经商参处


13. 哈萨克斯坦欢迎跨国公司参与加工工业建设

哈欢迎跨国公司参与加工工业建设,发展经济多元化,使哈走向世界市场。

国际文传电讯社阿斯塔纳讯,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总统就职仪式上表示,哈欢迎跨国公司参与加工工业建设,发展经济多元化,使哈走向世界市场。哈在2017年世博会基础设施基础上将建立地位特殊的阿斯塔纳金融中心,哈将建设成欧亚过境物流中心。来源:驻哈萨克经商参处


14. 捷克开始实施新修订的《投资鼓励法》

起,捷克开始实施新修订的《投资鼓励法》,新法主要在投资鼓励措施和适用标准上做出一定修改。从整体看,加大了投资鼓励力度。

起,捷克开始实施新修订的《投资鼓励法》,新法主要在投资鼓励措施和适用标准上做出一定修改。从整体看,加大了投资鼓励力度。

从投资鼓励适用标准看,主要包括以下调整:一是取消了投资需要50%以上来自企业自有资本的要求;二是降低了技术中心投资最低创造就业人数的要求;三是增加了支持服务中心的类型,例如数据中心和呼叫中心,符合条件的也可享受投资鼓励。

从投资鼓励措施看,一是扩大了可享受创造就业和培训补贴的地域范围;二是增加了创造就业和培训补贴的金额和比例;三是增加规定可免除特别工业区企业投资的房地产税;四是提高了对战略性投资的现金补贴标准。

此外,根据新法,总的补贴金额不得超过企业投资适用成本的25%,布拉格地区仍不适用投资鼓励措施。来源:驻捷克经商参处


15. 未来5年越南拟成立10个高新技术农业区

越南将在后江、富安、太原、广宁、清化、庆和、林同、胡志明市、平阳和芹苴等10个省市成立高新技术农业区。

《西贡解放报》报道,越南政府日前批准《到2020年面向2030年高新技术农业区发展规划》。根据规划,越南将在后江、富安、太原、广宁、清化、庆和、林同、胡志明市、平阳和芹苴等10个省市成立高新技术农业区。

报道称,高新技术农业区具体规划如下:拟在太原省、西北部和北中部建立园区,应用高新技术生产咖啡;在太原省和林同省生产茶叶;在平顺省生产火龙果;在老街、河内、海防、胡志明市和林同等省市生产蔬菜和花卉;在东南部和九龙江平原生产水果。      畜牧业和水产业方面,在山罗、河内、义安和林同等省市养殖奶牛;在红河平原和东南部养殖生猪;在红河平原、东北部、北中部和九龙江平原地区养殖家禽;在红河平原、北中部、中南部沿海、东南部和九龙江平原养殖海水虾。来源:驻胡志明市总领馆经商室

(编辑:虞雪红2015.05.18.10:03)


返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