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2月宁波市外经贸综合运行情况分析信息来源:市商务局
发布日期:2014-01-30 00:00
1-12月全市外经贸运行基本情况
全市累计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42个,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1%;投资总额100.84亿美元,增长1.1%;合同外资58.20亿美元,增长9.6%;实际外资32.75亿美元,增长14.8%。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分别完成评价指标的105.8%和109.2%。12月,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2个,下降30.4%;投资总额5.34亿美元,下降35.1%;合同外资2.73亿美元,下降25.8%;实际外资2.42亿美元,下降3.0%。截至今年12月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4630家,投资总额1124.33亿美元,合同外资620.69亿美元,实际外资332.11亿美元。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003.29亿美元,增长3.9%,其中出口657.10亿美元,增长7.0%;进口346.19亿美元,下降1.4%。出口和进口分别完成评价指标的100.9%和94.8%。12月,进出口96.77亿美元,增长17.5%,其中出口64.33亿美元,增长23.4%;进口32.44亿美元,增长7.4%。
全市新批境外企业和机构206家,核准中方投资额15.71亿美元,增长20.2%;实际中方投资额6.77亿美元,增长11.1%。新批境外企业及机构家数、核准中方投资额和实际中方投资额分别完成评价指标的103.0%、107.6%和104.1%。12月,新批境外企业和机构11家,核准中方投资额1.17亿美元,增长65.0%;实际中方投资额0.78亿美元,增长12.9%。截至今年12月底,全市累计批准境外企业和机构1839家,核准中方投资额55.69亿美元,实际中方投资额26.56亿美元,分布在108个国家和地区。
全市境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15.00亿美元,增长21.2%;外派劳务237人,期末在外劳务1407人。境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完成评价指标的110.3%。12月,全市境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1.61亿美元,增长100.0%。
全市服务外包合同总额144.03亿元,增长25.7%;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108.08亿元,增长27.7%;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7.67亿美元,增长44.1%;完成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6.03亿美元,增长47.1%。新增服务外包从业企业206家,新增从业人员7355人。服务外包合同额和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分别完成评价指标的105.1%和119.8%;服务外包执行额和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完成评价指标的107.0%和123.1%。12月,服务外包合同额12.14亿元,增长48.1%;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8.17亿元,增长35.0%;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0.81亿美元,增长90.3%;完成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0.61亿美元,增长81.1%。截至今年12月底,全市共有服务外包企业928家,从业人员3.64万人。
四外主要情况和特点
(一)外资运行特点
1. 引资规模再创新高,年度目标超额完成。
2013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5亿美元和30亿美元新关口,同比分别增长9.6%和14.8%,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合同利用外资分别完成全年评价指标、争取指标的105.8%和102.1%,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完成两项指标的109.2%和102.3%。全市18个考核单位中,16个单位超额完成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评价指标,其中9个单位超额完成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争取指标。
2. 三产利用外资比重保持上升态势,产业结构稳步优化。
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合同利用外资32.4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5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2.8%和20.7%,分别占全市总额的55.7%和56.6%,比重比上年提高18.2和2.8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分别是上年的10.6倍和5倍,金融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5.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业利用外资大幅提升,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净增1303万美元和1580万美元;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6.6%。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4.1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部分高端制造业成倍增长,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分别是去年的4.6倍、1.9倍和2倍。第一产业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77万美元,比上年增加906万美元。
3. 港资项目引领表现突出,从日韩引资步伐较快。
2013年,港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46.67亿美元,同比增长47%,实际利用外资22.56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分别拉动全市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增幅28.1和13.5个百分点。日资、韩资到位状况较好,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8147万美元和507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7.7%和142.9%。来自美国、欧洲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1975万美元、7886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3.2%和30.8%。
4. 增资扩股总体平稳,并购投资快速推进。
2013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增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16.4亿美元,同比增长6.8%,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增资项目16个,合同利用外资增加7.1亿美元,如宁波中海创城有限公司增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1.21亿美元,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增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8800万美元,台塑丙烯酸酯(宁波)有限公司增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8540万美元。2013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并购项目40个,合同利用外资3.7亿美元,同比增长131.3%,并购项目合同利用外资平均规模同比增长42.1%。其中,第三产业并购项目32个,涉及技术研发、专业咨询、餐饮服务、道路运输、批发零售、贸易经济与代理和房地产开发经营等领域。
5. 外资大项目支撑作用日益显著,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继续增加。
2013年,全市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48个,合同利用外资42.69亿美元,同比增长6.3%,其中新批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57个,合同利用外资30.31亿美元,同比增长42.6%,占全市总额的65.5%,比重比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共引进4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分别为英国特易购公司投资703万美元的特易购乐购商业(宁波)有限公司、台塑集团和住友化学投资2050万美元的台塑三井精密化学有限公司、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投资875万美元的宁波杉杉易购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和法国标致公司投资1500万美元的佛吉亚排气控制系统(宁波杭州湾新区)有限公司。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共引进41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99个,总投资94.5亿美元。
(二)外贸运行特点
口岸进出口:12月份,口岸进出口额201.66亿美元,增长17.1%;其中出口136.46亿美元,增长33.0%;进口65.20亿美元,下降6.3%。1-12月,累计口岸进出口总额2119.02亿美元,增长7.3%;其中出口1339.74亿美元,增长8.0%;进口779.28亿美元,增长6.2%。
集装箱进出:12月份,港口进出口箱量合计130.41万箱,增长13.1%,其中出口箱量66.05万箱,增长13.5%(出口重箱55.83万箱,增长10.5%),进口箱量64.35万箱,增长12.6%(进口重箱24.06万箱,增长17.8%)。1-12月,港口进出口箱量累计1677.38万箱,增长7.0%,其中出口累计箱量851.07万箱,增长7.4%(出口重箱727.18万箱,增长7.0%),进口累计箱量826.31万箱,增长6.7%(进口重箱299.18万箱,增长5.0%)。
收付汇:1-12月,全市出口收汇690.1亿美元,增长6.2%;进口付汇352.7亿美元,下降4.2%。
企业获权情况:1-12月,全市新登记获权企业2843家,其中内资企业2735家,外资企业108家,历年累计获权企业22500家,其中内资企业21681家,外资企业819家。
出口退税情况:至12月底,国税总局累计下达我市退免税指标486.89亿元(其中退税392.75亿元),全市已退免税486.89亿元(其中退税392.75亿元,免抵调库94.14亿元),完成退税指标100.0%,退税下降3.7%。
与其他计划单列市相比:1-12月,我市进出口、出口规模仅次于深圳,居第二位;进口规模居第三位;出口增幅居计划单列市第四位,进出口和进口增幅均居计划单列市第五位。
全市外贸运行特点如下:
1. 全年进出口规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出口形势相对好于进口。
2013年,全市进出口1003.29亿美元,在2011、2012连续两年冲千亿后,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其中出口657.1亿美元,同比增长7%,全年保持小幅波动增长,而进口除1月份外均呈下降态势。
2. 对欧盟出口回暖,对多数新兴市场出口较快增长。
2013年,我市对欧美日三大传统市场出口增长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增幅分别为6.3%、6%和1.5%,合计出口占整体比重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对欧盟、日本出口整体有所回暖,出口增幅相比上半年分别提高6.7和2.5个百分点,但对美国出口增长明显放缓,出口增幅比上年下降5.9个百分点。
2013年,我市对东盟、中东、俄罗斯、非洲出口比上年分别增长9.9%、13.8%、16.5%和13.7%,对巴西、印度出口比上年仅分别增长6.2%和1.3%。
3. 日用消费品出口快于全市,部分机电产品出口下降明显。
2013年,我市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灯具、家具、鞋类、箱包等七大类日用消费品合计出口198.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4%,超出全市出口平均增速4.4个百分点,其中各单项商品出口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13年,机电产品出口比上年增长4%,低于全市出口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其中液晶显示板、稀土永磁体、太阳能电池、集装箱出口比上年分别下降25.8%、25.7%、47.5%和11.7%。受到液晶显示板、太阳能电池出口颓势拖累,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上年下降12%,上述两商品直接拉低该项出口增幅14.2个百分点。
4. 主要资源品进口量减价跌,从新兴市场进口快于其他市场。
2013年,剔除价格因素,我市进口量比上年增长12.2%。其中资源类产品进口总体量价齐跌,废金属、铜材、成品油、未锻轧镍、钢材进口价格比上年分别下降0.4%、7.1%、11%、11.2%和8%,进口量比上年分别下降8.8%、28.6%、17.7%、22.9%和34.1%,由于年中铁矿砂进口资质的放开,今年我市铁矿砂进口尽管价格比上年下降3.3%,但进口量增长21.3%,带动进口额增长17.3%,全年此项下进口企业比上年增加9家;化学成品中,苯乙烯进口量价齐升,进口额比上年增长72.8%,但对苯二甲酸进口量暴跌75.7%,导致进口额下降75.1%。受价格大幅下降所累,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比上年分别下降4.3%和11.1%,但进口量分别增长56.3%和77.4%。
从进口市场来看,2013年我市从东盟、中东、非洲、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进口比上年分别增长2%、29.3%、21.7%和39.7%,其中澳大利亚成为近年我市进口稳定增长点,每年的进口增量主要集中在铁矿砂和煤,今年两项商品进口比上年分别增长45.1%和122.3%;从日本、韩国进口比上年分别下降8.8%和18.8%,其中二甲苯进口分别下降33.8%和35.5%,铜材进口分别下降40.2%和77.9%。从欧盟进口有所回升,全年小幅增长0.9%,从美国进口降幅相比上年收窄10个百分点,比上年下降2.8%,其中从欧美进口机电产品分别增长16.8%和24%,进口二甲苯分别增长108.4%和89.8%。
5. 内资生产企业进出口领先全市,进出口队伍进一步扩大。
2013年,我市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出口比上年增长11.4%,进口比上年下降1.2%,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5和0.2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上年仅增长1.5%,进口比上年下降1.3%。外贸公司出口保持平稳态势,比上年增长8.9%,但进口继续下降,比上年下降2.2%。全年,我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3898家,出口实绩企业12553家,进口实绩企业5106家,分别比上年增加985家、849家和225家。
6. 一般贸易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加工贸易进出口持续低迷。
2013年,我市一般贸易出口532亿美元,进口248.8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3%和1.5%,分别占全市出口额、进口额的81%和71.9%。加工贸易出口110.3亿美元,进口63.0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0.7%和下降7.8%,其中该项下液晶显示板进口下降25.2%,影响加工贸易进口增幅9.1个百分点。其他贸易项下出口比上年增长23%,其中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出口比上年增长50.2%,主要是锦麟丰泰该项下出口是去年的8.5倍,世天威该项下出口是去年的22.4倍;进口比上年下降8.9%,其中外商投资设备进口比上年增长74.8%,但进口额仅为3.9亿美元。
(三)外经运行特点
1. 对亚非地区境外投资力度加大,对拉非及欧洲的外工程承包业务快速增长。
2013年,我市对亚洲地区核准中方投资额11.7亿美元,同比增长58.1%,占全市总额的74.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对亚洲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和越南两地,核准中方投资额分别为8.88亿美元和1.42亿美元,同比增长61.8%和245.6%,合计占对亚洲地区投资总额的88.1%。对非洲地区核准中方投资额5090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6倍。受去年对德投资较高基数影响,今年我市对欧投资规模回落较大,核准中方投资额1.58亿美元,同比下降56.5%。2013年,我市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14.97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全年增幅比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其中在非洲、拉美、欧洲地区业务增速较快,完成营业额2.9亿美元、2.89亿美元和1.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7%、36.6%和30.6%。传统第一市场亚洲完成营业额5.2亿美元,同比略增1.6%。
2. 境外大项目投资支撑作用明显,重点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营收增长较快。
2013年,我市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境外投资大项目29个,比去年增加3个,合计核准中方投资额1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占全市总额的73.5%,比重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吉利汽车公司在瑞典增资9600万美元用于汽车研发项目,天盛海运公司增资5300万美元用于水运项目。全年重点对外承包工程项目28个,比去年增加9个,合计完成营业额9.3亿美元,同比增长52.5%。其中东方日升在罗马尼亚的太阳能电站建设项目完成营业额5100万美元,宏润公司在蒙古国的住房建设项目完成营业额6484万美元。
3. 境外投资产业方向不断延伸,资本输出方式更趋优化。
2013年,营销机构、生产性企业仍是我市境外投资主要领域,分别核准中方投资额4.31亿美元和4.17亿美元,合计占全市总额的54%,但比重相比上年下降9.2个百分点,而同期我市企业通过境外投资获取原材料、先进技术等稀缺要素的步伐不断加快,全年分别核准资源开发企业、研发机构中方投资额2.13亿美元和473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4.8%和70.1%,合计占全市总额的16.6%,比重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2013年,我市核准境外增资并购项目中方投资额7.75亿美元,同比增长18.6%,占全市总额近半数。同时境外综合性企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年核准中方投资额2.97亿美元,是上年的2倍,这也反映了企业境外上下游产业链投资集聚程度的提高。
4. 对外建设项目承包业务增长平稳,境外资源开发项目有效带动进口。
2013年,我市对外建设项目承包业务完成营业额12.56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其中电力工业建设项目、制造加工设施建设项目分别完成营业额2.84亿美元和2.7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9%和50.7%,同时石油化工项目承包业务实现突破,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在新加坡承接我市第一个境外石化工程项目,项目合同额为8000万美元。2013年,林业、渔业、农业等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完成营业额2.36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其中21个重点项目合计完成营业额1.9亿美元,带动资源产品进口3.12亿美元。
(四)外包运行特点
1. ITO业务占比过半,KPO业务增长明显。
2013年,我市完成服务外包合同总额144.03亿元,其中,ITO业务合同总额为77.78亿元,BPO业务合同总额为45.39亿元,KPO业务合同总额为20.86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54 %、31.5%和14.5%。与上年相比,ITO业务占比跃居首位,BPO业务占比有所下降,而KPO业务占比明显提高。全年ITO离岸合同额4.85亿美元,BPO离岸合同额1.88亿美元,KPO离岸合同额1.04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离岸合同总额的62.4%、24.2%和13.4%。其中KPO业务增幅达111.6%,动漫及网络游戏设计、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及其他高端KPO业务迅速增长。
2. 嵌入式软件业务比重下降,供应链管理业务急剧下滑。
从全年业务领域细分看,在ITO业务领域,嵌入式软件服务收入比重继续下降,占全市ITO业务收入的37%,比重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软件研发、软件技术服务和信息系统运营等占比平稳,分别为24%、13%和13%;其他业务份额占比依然较小。在BPO业务领域,供应链管理数据库服务占全市BPO业务的42%,但比重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人力资源数据库服务和客户营销数据库服务同比增幅较大,分别占BPO业务的22%和20%,比重分别提高9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呼叫中心服务、财务数据库服务和金融医疗数据库服务发展较为稳定,分别占BPO业务比重的9%、4%和3%。
3. 离岸外包规模质量占比有所提高,对香港外包执行额超亿美元。
2013年,我市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和执行额分别为7.67亿美元和6.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1%和47.1%,分别占全市总额的32.5%和34%,比重略有提高。 从离岸业务细分上看,嵌入式软件服务收入仍是全市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主要来源,占全市离岸外包业务额的52%;企业供应链管理数据库服务、企业运营数据库服务和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收入占比均有所回落,分别为13%、11%和9%。2013年,我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来源地为12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包执行额超过1千万美元,比上年增加5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市离岸外包执行额的66.1%,其中对香港外包执行额列全市离岸执行额首位,离岸执行额突破1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17.8%。